
阿比西尼亚猫是一种体型优雅、肌肉发达的中型猫,以其独特的被毛和活泼的性格而闻名。该品种的被毛短而密,呈现出美丽的斑驳效果,通常带有一种带有“光晕”效果的浓郁颜色。阿比西尼亚猫的眼睛大而呈杏仁形,通常是金色、绿色或铜色,赋予它们一种聪慧且警觉的外观。这些猫咪不仅有着优雅的外观,还具有极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常常被称为“猫界的猎豹”,因为它们喜欢跳跃、攀爬,并且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
性格: 通常性格活泼、好奇、友善,非常喜欢与人互动。阿比西尼亚猫充满活力,喜欢各种互动性强的游戏,是家庭中充满活力的成员。它们往往聪明、独立,但也非常依恋主人,喜欢待在人的身边或高处观察周围的环境。
体型类型: 该品种属于半外来型(Semi-foreign)。
被毛颜色: 常见的被毛颜色包括红褐色、浅褐色和蓝色。这些颜色在光照下展现出不同的深浅层次,增强了其被毛的独特魅力。
平均寿命: 通常为 12-15 年。
体重: 成年雌性体重通常为 3.6-5.4 公斤,雄性为 4.5-6.8 公斤。
适合家庭环境: 适合活跃的家庭,尤其是能够提供丰富互动和玩耍时间的环境。阿比西尼亚猫对生活空间的要求较高,喜欢宽敞的地方进行活动和探索。
承认机构: 目前,该品种被 TICA、CFA、ACBA 等机构承认。
综述
阿比西尼亚猫(Abyssinian)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猫咪品种,以其独特的“细纹”被毛图案和活泼的性格而闻名。虽然这种猫咪的确切起源尚不明确,但据信它们源自埃塞俄比亚(前称阿比西尼亚),并在 19 世纪由英国士兵带回欧洲后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品种。阿比西尼亚猫有着修长的体态、强壮的肌肉和短而密的被毛,这些特征使它们看起来既优雅又具野性魅力。
阿比西尼亚猫活泼、好奇心强,非常适合活跃的家庭环境。它们喜欢与人互动,经常会参与家庭活动,并且非常聪明,能够学会简单的游戏,如捡球。由于它们对环境和人的高度依赖性,如果长时间独处,阿比西尼亚猫可能会感到孤单,因此最好为它们提供足够的陪伴或另一个动物伙伴。
在中国,阿比西尼亚猫逐渐受到猫咪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那些喜欢性格外向且活泼的猫咪的人群。随着宠物市场的发展,阿比西尼亚猫在中国的知名度逐渐提升,成为了许多家庭的理想伴侣。虽然这一品种在中国的数量不如其他一些更为常见的品种多见,但其独特的外表和迷人的性格使其在国内宠物市场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阿比西尼亚猫需要一定的运动量和精神刺激,以保持其健康和活力,因此适合那些能够投入时间和精力与它们互动的主人。
历史
阿比西尼亚猫是最古老的家猫品种之一,但其真正的起源已经无法考证。浪漫的传说称它是“蓝尼罗河的猫”,是古埃及神圣猫的直系后代,因为它与古埃及壁画和文物中的猫相似。另一些人则认为,英国士兵在1868年阿比西尼亚战争结束时将一只名叫祖拉的猫从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带回了英国。虽然祖拉在1871年的水晶宫猫展中获得了第一名,但没有确凿的文献将祖拉与现代的阿比西尼亚猫联系起来,许多现代阿比西尼亚猫的繁育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祖拉的耳朵过小,毛发过于卷曲和长,不符合阿比西尼亚猫的典型特征。
祖拉,所谓的“首只阿比西尼亚猫”
目前认为最早被认定为阿比西尼亚猫的标本是荷兰莱顿动物学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这件标本大约是在1834至1836年间购得的,被标注为“Patrie, domestica India”。尽管如此,现代阿比西尼亚猫是在英国发展和改良的,有关其发展的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
阿比西尼亚猫于20世纪初首次被引入美国,并于1909年首次展出。1930年代,美国开始积极发展这一品种,由于其表现力强的眼睛、独特的毛发图案和迷人的个性,阿比西尼亚猫迅速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猫种之一。阿比西尼亚猫的长毛后代——索马里猫——也因此而诞生,以与阿比西尼亚接壤的索马里命名,体现两者之间的联系。TICA(国际猫协会)于1979年授予索马里猫冠军品种的地位。
在二战后的英国,阿比西尼亚猫几乎因战争和猫白血病病毒的爆发而灭绝。为了保存这一品种,英国从荷兰、美国、斯堪的纳维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进口了阿比西尼亚猫。最终,这一品种在1929年获得了英国猫爱好者协会的正式认可,并成为最早被确立的猫品种之一。
外观与特征
阿比西尼亚猫是一种短毛猫,其被毛因 Agouti 基因的作用展现出独特的光泽,每根毛发有4到6个颜色带,类似兔子的毛色。被毛富有弹性,当逆毛抚摸时会迅速恢复原状。与之相似,索马里猫是半长毛猫,毛发质地非常柔软且细腻。两种猫的毛发质地通常柔软,但因不同颜色的色素颗粒形状和分布不同,毛发的质感也有所差异。
阿比西尼亚猫的毛发呈现出“细纹”效果。
阿比西尼亚猫和索马里猫的头部为修饰的楔形,轮廓圆润。从侧面看,鼻梁到前额有一个上升的弧度,眉脊增强了它们的野性面容。耳朵大且前倾,显得警觉,仿佛随时准备捕捉任何细微的声音。眼睛大而呈杏仁形,色彩丰富,包括金色、琥珀色或绿色,并被一圈深色(类似眼线)和外围的浅色环绕。口吻轮廓圆润,没有尖锐或收缩的感觉。
它们属于中型猫,雄性体重约为 3.2-5.4 公斤,雌性约为 2.7-4.1 公斤。身体中等长度,修长优雅,具备运动员般的肌肉力量。阿比西尼亚猫和索马里猫体格结实,腰部平直,背部在猫坐下时会显得略微弯曲。四肢修长而匀称,脚掌呈椭圆形,站立时显得如同站在脚尖上。
阿比西尼亚猫和索马里猫有多种颜色,包括赤褐色、巧克力色、肉桂色、蓝色、淡紫色和浅黄褐色,以及这些颜色的银色变种,银色被毛的根部呈现出接近皮肤的冰白色,而毛发末端则带有细纹状的颜色。
阿比西尼亚猫的皮毛展示出明显的“细纹”效果,即毛发上不同颜色的交替条纹。阿比西尼亚猫幼崽出生时皮毛较深,随着成长逐渐变浅,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成年猫的被毛短而细致,理想情况下质地紧密、贴身并有丝般的触感。全身的细纹效果应该均匀分布,脊椎和尾巴的脊线上,以及后腿的背部和脚掌垫部通常颜色较深。每根毛发的基部为浅色,上面有三到四个颜色带,颜色逐渐向尖端加深。
阿比西尼亚猫的典型毛色被称为“赤褐色(ruddy)”,即在英国称为“通常色(usual)”,在澳大利亚称为“褐色(tawny)”,在其他地方称为“红褐色(reddish-brown)”。这种颜色标准是温暖的深红棕色基底,配以黑色细纹。另一种常见的颜色变种是“肉桂色”(也称为红色),是一种带有巧克力棕色细纹的较浅的铜色基底。这种原始颜色模式的独特变异是通过与缅甸猫和其他短毛品种的杂交引入的,包括蓝色(温暖的米黄色基底)和浅黄褐色(柔和的奶油色基底)。在猫迷协会(CFA)的品种标准中,巧克力色和淡紫色并未被认可,但国际猫协会(TICA)和英国则授予了它们完全的冠军地位。英国还认可银色阿比西尼亚猫,其基底色为纯净的银白色,配以黑色(称为“通常银色”)、蓝色、奶油色或肉桂色细纹。
阿比西尼亚猫独特的被毛得益于一种显性突变基因 Ta。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的猫就是一只名为肉桂( Cinnamon )的阿比西尼亚猫。
性格
阿比西尼亚猫和索马里猫忠诚、亲切、高度聪明,并且与主人及其环境互动频繁。它们总是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无处不探索,但很少会将架子或台面上的物品碰落。作为优秀的伴侣,它们对周围的环境和每个人的行为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喜欢占据高处,如冰箱顶、门框或书架。它们尤其喜欢观察窗外的一切,因此为它们准备一个能看到鸟类活动的窗口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们的好奇心之强,几乎无法用言语形容。虽然通常不被认为是“膝盖猫”,因为它们精力旺盛且好奇心强,但阿比西尼亚猫和索马里猫有时也会跑到你的膝上,或者钻到被子下面,与它们心爱的主人共度时光。它们能够在瞬间从高贵优雅的状态转变为充满童趣的玩闹角色,这种转变令人惊叹。作为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好伙伴,它们最快乐的时刻就是与他人相处,喜欢玩耍,并会找到方法让你参与到它们的活动中。然而,尽管它们非常社交,但在需要与其他猫分享关注的大型猫群中,它们可能并不总是感到满足。
兽医Joan O. Joshua曾写道,阿比西尼亚猫和缅甸猫对主人的“类似狗的依恋”导致了它们对人类接触的更大依赖性,这与其他许多猫种仅仅基于“舒适”的“容忍性接受”形成了鲜明对比。阿比西尼亚猫因其与主人互动时表现出的好奇心和聪明才智,有时被称为“猫王国的小丑”。它们发出的声音柔和,像轻轻的鸣叫,而不是传统的“喵”声。此外,研究发现,与挪威森林猫幼崽相比,阿比西尼亚猫幼崽更可能表现出退缩、躲藏等“害羞”行为。
健康
阿比西尼亚猫通常健康,但与所有品种一样,它们也容易患上某些遗传性疾病。尽管有经验的繁育人尽力进行基因测试以消除这些健康问题,但猫咪仍有可能患上一些疾病。
阿比西尼亚猫已知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
- 家族性肾淀粉样变性 (RA):这是一种由于AA淀粉样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肾脏疾病,淀粉样物质会在肾脏细胞中积聚,可能也会影响其他器官如甲状腺、胃和脾。目前没有针对RA的DNA或基因测试。
-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PRA):阿比西尼亚猫是最常受进行性视网膜萎缩症(PRA)影响的猫种之一,这种疾病最终会导致永久性失明。PRA由两种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一种是早发型PRA,由CRX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引起;另一种是晚发型PRA,由CEP290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引起。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PK-Def):这种遗传性贫血由PKLR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引起,在阿比西尼亚猫中较为常见。PK-Def和PRA都可以通过基因测试进行诊断,因此建议在购买时向繁育人索要相关认证。
- 髌骨脱位 (PL):这是一个遗传缺陷,导致髌骨(膝盖骨)容易脱位。研究表明,38%的阿比西尼亚猫患有髌骨脱位,而其他品种的猫这一比例仅为1/84。
综合这些信息,虽然阿比西尼亚猫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在选择和饲养时,建议潜在的主人和繁育人密切关注这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基因测试。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CBA 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