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猫的发情周期由一系列激素波动和行为变化构成。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不仅能帮助繁育人正确判断配种时机,也有助于发现异常发情或繁殖问题的潜在原因。本文将系统讲解母猫发情周期的四个阶段——动情前期(proestrus)、动情期(estrus)、动情后期(diestrus)与间情期(anestrus),并结合行为表现、生理机制、辅助诊断与管理建议,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一、动情前期(Proestrus):发情的“前奏”
行为特征
动情前期持续时间通常为 1~2 天,虽然短暂,但行为变化明显,是繁育人识别发情开始的重要时机。
母猫在此阶段:
- 变得更加亲人,频繁蹭人、寻求抚摸
- 食欲轻微下降,玩耍兴趣减弱
- 在地上翻滚、摩擦脸部、后肢踩踏地面
- 背部拱起、臀部抬高、尾巴偏向一侧
- 但通常 尚未允许公猫完成交配
部分主人在此阶段会误以为猫生病,尤其是第一次发情的年轻母猫,异常举止常常引发“深夜打兽医电话”的情况。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Dan 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