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猫咪繁殖中,公猫的繁殖能力同样至关重要。尽管绝大多数育龄公猫具备正常的交配与生育能力,但仍有一小部分个体由于先天结构缺陷或特殊生理问题导致不育。
本文将聚焦两个话题:隐睾症(cryptorchidism)与前列腺相关疾病,帮助新手繁育人了解公猫生殖异常的识别方法、繁殖价值评估标准,以及如何在育种实践中做出科学决策。
一、什么是隐睾症?
隐睾症是指睾丸未能完全下降至阴囊的发育异常。在猫中,这一情况相对罕见,尤其是“双侧隐睾”(两侧睾丸都未下降)更是极少见。
1. 单侧隐睾(Monorchidism)
这是较常见的隐睾类型,表现为一侧睾丸位于正常位置,另一侧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
- 繁殖能力:通常具有完整的性行为表现,且可生育。但从遗传角度看,隐睾可能具有遗传倾向,不建议继续用于繁育。
- 外观判断:对阴囊进行触诊时可发现仅有一侧有睾丸结构,另一侧为空。
- 确诊方式:可通过超声检查确定未降睾丸的位置,也可在绝育手术中进一步验证。
2. 双侧隐睾(Bilateral cryptorchidism)
极为罕见,表现为两侧睾丸均未降入阴囊。这类公猫通常无法生育,即使表现出部分性行为,精子质量也极低或完全无精。
- 处理建议:确认后应尽早实施绝育手术,预防未降睾丸因体温过高发生退行性变、肿瘤或其他并发症。
- 繁育管理:此类个体应彻底从繁育计划中剔除,且应避免与其有血缘关系的猫继续用于种用。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Dan 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