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何时向繁育计划中引入新猫
在繁育计划中引入新猫是维持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当现有血系之间过于接近、即将形成近亲繁殖时,就必须考虑引入新的种猫。此外,如果一只原本计划作为种猫的母猫无法顺利繁殖,或所产幼猫质量不佳,也应考虑替换她。有些母猫在怀孕期间一切正常,却缺乏育仔能力。虽然可以将她的幼崽转移给其他正在哺乳的母猫代为抚育,但如果每次都需要这样做,就可能不得不频繁人工育幼,增加管理负担。
-
5.3 妊娠的征兆
在确认母猫完成交配后,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怀孕迹象。多数繁育人会留意乳头是否变得更加明显,并呈现粉红色,这种现象被称为“乳头变粉”。不过,并非所有母猫都会在早期出现这一变化,有些直到怀孕后期甚至分娩时才表现出乳头发粉。
-
5.2 繁育过程中的困难
在繁育过程中,通常不会遇到太多身体方面的困难。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似乎是体型差异。虽然每个品种的公猫大多数都比母猫体型大,但在某些品种的纯种猫中,这种体型差异会非常明显。如果你的公猫比母猫大很多,它可能在骑跨母猫、咬住母猫的脖子以及完成交配动作时遇到一些问题,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公猫的体型长得多。
-
5.1 母猫发情的迹象
母猫每年会发情几次。正是在发情期,它们才会接受交配。猫的正常发情周期通常会持续7到10天不等。每只猫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发情周期,但一般来说,母猫大约在7到9个月大时会经历第一次发情。 一般来说,长毛猫比短毛猫首次发情的时间要晚,而且年轻的猫比年老的猫发情更频繁、更规律。
-
4.6 猫舍检查与认证项目
猫舍检查与认证项目是由猫登记机构发起的一项活动,通过该项目,猫舍可以宣传自己已通过检查。目前,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和国际猫协会(TICA)这两个全国性的猫登记机构都设有猫舍检查项目。其中历史更悠久的是CFA的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登记机构也可能会启动类似的项目。
-
4.5 幼猫的居住安排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是刚出生不久的小猫,也会很早就尝试爬出产箱,探索周围环境。因此,装有新生猫咪的笼舍应使用间距较小的网格,防止幼猫将头伸出铁丝间隙而卡住。如果存在这样的隐患,可以在笼内加设内衬作为防护。最简便的方法是购买婴儿床围保护垫,用于防止婴儿撞到床栏,该垫料可以通过衣夹固定在笼子的内壁上。
-
4.4 孕母猫的居住安排
在大部分妊娠期间,母猫可以继续按照平时的生活节奏活动,包括自由走动与日常运动。在预产期前两天左右,应将母猫安置在分娩用的笼舍中,让她逐渐适应环境。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专业、负责任的纯种猫繁育人不会允许母猫随意选择分娩地点。
-
4.3 种公猫的居住管理
许多繁育人会将种公猫(即用于繁殖的未绝育雄猫)安置在独立房间中,并在需要配种时,转移到专门的配种区域。如果无法提供单独空间,应尽可能为种公猫安排一个舒适的笼舍,步入式或顶天立地式的大型笼子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
4.2 笼舍的布置与配置
每个猫笼都必须足够宽敞,能够同时容纳猫砂盆、食盆、水碗和猫的睡床,并留有足够的空间让猫自由走动。务必确保猫砂盆与食物水源区域相互隔离,以维持清洁与卫生。部分金属网笼可以将食盆和水碗悬挂在笼壁上,PVC材质的猫笼也有专门设计的挂钩配件可用于同样目的。
-
4.1 笼舍选项
在你刚开始繁育、幼猫还小的时候,就应该着手为未来的猫舍生活做好居住规划。这不仅包括短期的临时安排,也应有长期发展的考虑。例如,你可以从让幼猫短时间待在笼舍中开始,逐步让它习惯“进笼”这件事。可以尝试在笼里放些零食,甚至将日常餐食安排在笼中喂食,让猫咪将笼舍与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从而顺利完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