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内容可作为猫咪各个品种的历史参考资料。更多关于猫咪品种的解读,请参考专栏《品种大观》
1.5.1 英国短毛猫
在19世纪,英国人认为猫主要是技艺娴熟的捕鼠能手。这种观念大约在187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的首届重要猫展时开始发生转变。英国短毛猫在此次由著名画家兼插画家哈里森·韦尔组织的猫展上大放异彩。
韦尔还著有第一本关于猫的综合性书籍《我们的猫及与之相关的一切》,该书于1889年在英国出版。书中包含了有关猫的养护常识和品种标准等内容,英国短毛猫是重点介绍对象。与此同时,英国的孩子们接触到了路易斯·韦恩所画猫咪的可爱调皮模样。从188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60年间,韦恩在数百本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绘制家猫和珍稀品种猫的插画。韦恩笔下的猫被亲切地描绘成亲密的家庭伙伴,这极大地提升了猫作为备受珍视、兼具独特美丽与个性宠物的受欢迎程度。到19世纪末,在英国,猫已演变成一种极具时尚感的身份象征,英国短毛猫尤其受到敬重。
早期的英国短毛猫是野生猫自由繁育的结果,因此外貌各异。19世纪后期,繁育者逐渐开始挑选那些最能清晰展现他们心仪类型的猫。一只优良的英国短毛猫的身体,体现出凭借自身生存下来的工作猫所需的结实与强壮体格。如今的标准将其描述为中型至大型猫。身体紧凑,深度适中,胸部宽阔饱满,腿部短至中等长度且强壮有力,爪子圆润(图1)。
英国短毛猫的头部是它与其他源自家猫短毛品种的猫的首要明显区别。头部圆润且宽大,耳朵间距很宽且呈圆形,眼睛又大又圆。脸部侧面线条在鼻子处有柔和的凹陷,嘴巴部位因有大而圆的胡须垫而独具特色,这些特征赋予了它一张柔和迷人的脸庞。眼睛颜色是迷人的深金色或铜色,不过白色英国短毛猫可能是蓝眼睛或异瞳(一只蓝色眼睛和一只金色眼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猫品种都受到重创,英国短毛猫几乎灭绝。仅存的少量英国短毛猫与更具异国特征的猫进行繁育,后来繁育者们不得不努力恢复这一品种。他们通过与波斯猫杂交来恢复其粗壮的骨骼和结实的体型。然而,这却产生了不同的毛发质地,常常柔软蓬松,有时甚至过长。最初的英国短毛猫毛发短、浓密且富有弹性,有一种 “干脆” 的硬实感而非柔软感。由于如今过长或蓬松的毛发会导致参赛资格被取消,人们投入大量精力来保留其原始毛发特征。早期,最受欢迎的毛色是纯色,尤其是蓝色;但如今,人们繁育出了各种颜色和图案的英国短毛猫。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对该品种的兴趣增长缓慢。美国的相关协会因英国短毛猫带有波斯猫血统而拒绝承认它。人们认为它与美国杂交品种异国短毛猫(美国短毛猫和波斯猫的杂交品种)存在基因相似性。英国短毛猫最终在1980年获得了美国爱猫者协会(CFA)冠军赛的参赛资格。
这些猫的性情常被比作其英国祖先主人的性格:高贵且内敛。英国短毛猫性格温顺,不会因家里嘈杂的活动而烦躁不安。它们喜欢受到关注,但不会纠缠不休。与它们威风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们细小的叫声几乎难以听见。它们通常体格健壮,易于梳理毛发。
1.5.2 苏格兰折耳猫
苏格兰折耳猫品种的故事始于1961年苏格兰崎岖的珀斯郡地区。牧羊人威廉·罗斯在邻居的农场偶然注意到一只不同寻常的纯白色猫,它的耳朵向前折叠。他和妻子玛丽对此很感兴趣,有人告诉他们这只猫的母亲耳朵正常,父亲身份不明。他们得到承诺,如果这只名叫苏西的猫再产下一只折耳小猫,就会给他们一只。第二年,像母亲一样毛色纯白的斯努克斯出生了,它有着折耳,罗斯夫妇由此开始培育这个源自自然自发突变的独特品种。后来人们发现,造成折耳的基因是一种简单的显性基因,如今所有登记在册的苏格兰折耳猫都可追溯到苏西和斯努克斯。
斯努克斯与苏格兰当地的农场猫和英国短毛猫交配,培育出了基础种群。这些早期猫咪的照片表明,现代折耳猫的身体、头部和毛发特质等特征从一开始就已稳固确立。结实、丰满的中等体型,短颈,圆润且脸颊饱满的头部,以及极为浓密且富有弹性的短毛,都帮助这些猫抵御苏格兰恶劣的气候,也适应它们作为农场工作猫的生活环境。
到1966年,罗斯家的猫在英国猫爱好者管理委员会(GCCF)登记注册。新英格兰的遗传学家、马萨诸塞州食肉动物遗传学研究中心创始人尼尔·托德博士对这个品种产生了兴趣,并于1970年将三只折耳猫带到美国。尽管在托德博士的努力下诞生了几窝小猫,但直到萨利·沃尔夫·彼得斯获得最初引进的三只猫中的一只 “赫斯特”,以及斯努克斯的一只女儿后,第一只苏格兰折耳猫才于1972年在美国登记注册。到1973年,所有美国相关协会都接受折耳猫进行实验性登记。1978年,苏格兰折耳猫获得美国爱猫者协会(CFA)冠军赛参赛资格。
早期在美国,折耳猫与当时能获得的各种品种交配:美国短毛猫、波斯猫、异国短毛猫和混血猫。这种杂交产生了杂种优势,有助于保持该品种温顺随和的性情。CFA至今仍允许与美国短毛猫和英国短毛猫杂交。尽管人们努力维持较大的基因库,但多年来,这个品种一直受到关于折耳突变相关缺陷的指责。
1974年,GCCF在英国禁止了这个品种。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存在耳螨感染问题,而且许多折耳猫生来失聪。美国人拒绝接受这一决定,认为耳螨是猫舍环境造成的,而非折耳所致。由于罗斯家早期的大部分种猫是白色的,美国人认为失聪的情况与蓝眼白猫的基因有关,在纯种猫和混血猫幼崽中,蓝眼白猫基因有时会导致小猫生来失聪。随着美国人继续繁育其他多种毛色的折耳猫,“失聪问题” 大幅减少。
这个品种看似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实际上是骨骼畸形。为了增加折耳小猫的比例,繁育者常常让折耳猫相互交配。英国遗传学家奥利芬特·F·杰克逊博士将由此产生的骨骼畸形描述为骨营养不良。20世纪60年代后期,罗斯夫妇把几只猫带到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医学院交给杰克逊博士,他开始繁育折耳猫。他的研究分离出了导致折耳的突变基因,并获得了大量关于这种情况影响的信息。他写道:“受骨骼问题影响的猫不仅尾巴短、粗且不灵活,而且四肢末端严重畸形。” 当他让折耳猫与折耳猫交配时,三只折耳小猫中就有一只会出现病变,即便父母都没有表现出畸形迹象。当有病变的折耳猫与立耳猫交配时,折耳小猫都不会出现病变。
杰克逊博士在1975年《猫爱好者管理委员会通报》上发表了这些研究成果。尽管他的研究表明,通过不让折耳猫相互交配可以避免骨营养不良,但英国的繁育工作还是停止了。美国的繁育者测试了杰克逊的研究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折耳猫出现问题的首个迹象是尾巴根部异常粗厚,因尾椎骨异常增厚而变短且不灵活。CFA评委在猫展上会因这种情况取消其参赛资格。尽管有些小猫幼年时X光检查未显示缺陷迹象,但随着年龄增长问题会逐渐显现。一些繁育者仍质疑杰克逊的研究结果是否由早期近亲繁殖导致,并希望经过多年持续杂交后,未来最终有可能安全地让折耳猫与折耳猫交配。
目前,严谨的繁育方法要求保留立耳折耳猫,以及几只允许杂交品种的猫,以繁育出没有骨营养不良问题的猫。尽管这个品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紧紧折叠的耳朵,但其他特征也增添了它们的独特外观。又大又圆的眼睛、柔和的鼻梁曲线、突出的脸颊和胡须垫,共同赋予了苏格兰折耳猫典型的甜美而惊讶的表情。它们体型中等,身体圆润丰满,给人柔软可爱的感觉(图2)。它们性格温顺、安静友好,如同它们早期的英国家猫祖先一样 “悠闲自在”。
1.5.3 曼岛猫
曼岛猫的起源充满了传奇和神秘。无尾的祖先在很长时间里生活在位于英格兰西海岸的爱尔兰海上的曼岛上。最著名的传说追溯到1588年,当时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一艘船在曼岛附近遭遇船难,据说几只无尾猫游上岸,开始繁衍生息。许多年来,也有人推测曼岛猫是由从日本传到英格兰的短尾或无尾猫演化而来,这些猫是由腓尼基商人带到英格兰的。然而,现在已知,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来自东方的短尾猫与曼岛猫完全不同。
今天,遗传学专家认为,曼岛猫是由一次自发的突变所致,具有显性基因和修饰多基因,导致尾巴长度的变化。曼岛的记录描述了这种猫是源自岛上本地的家猫突变。
曼岛猫的尾巴类型通常分为四个组别。展示品质的曼岛猫为“无尾型”(rumpy),没有完整的骶椎。其臀部完全圆形,脊椎底部呈现空洞。有些协会,包括CFA,允许“稍微有尾型”(rumpy-riser)而不受处罚,只要有少量灵活的骶椎,并且臀部显得圆形。CFA标准中提到,带有固定椎骨且垂直融合的“尾巴型”(riser)会受到惩罚,因为这种情况“阻止评委的手”。
“短尾型”(stumpy)曼岛猫的尾巴较短,有时会出现弯曲或打结的尾椎。“长尾型”(longie)曼岛猫有正常的尾巴。短尾型和长尾型曼岛猫,以及遗传正常尾巴的后代,对于繁殖非常有价值。许多曼岛猫繁育者认为,出生后不久就截短“长尾型”小猫的尾巴,以便它们作为宠物出售时更易被接受,而不用于展示。
尽管曼岛猫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猫种之一,但仍被认为是最难繁育的品种之一。其主要特征——无尾——长期被认为是遗传缺陷的结果,可能导致全脊柱的相关虚弱。但在过去几年中,美国的繁育者们通过仔细使用健康的猫,显著减少了虚弱现象。
该品种的另一个特点是曼克斯基因的致命性。携带该基因的同源小猫,如果从双亲那里都继承了此基因,会在胎儿阶段死亡,从而减少了该品种的平均窝重。然而,由于曼岛猫品种的繁殖问题较少,根据CFA1989年的窝重申请出生统计,曼岛猫的平均窝重高于其他六个品种,并且自1979年以来有所增加。
尽管有一些缺点,曼岛猫仍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自猫咪爱好者群体的早期以来,它一直备受喜爱。曼岛猫俱乐部于1901年在英格兰成立,曼岛猫是欧洲最早注册的猫种之一。它们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美国。至今,一群忠诚的爱猫者和热心的繁育者,依然致力于克服该品种可能存在的问题。
无尾并非唯一使曼岛猫与众不同的特质。曼岛猫是中等体型、结实而肌肉发达的猫,拥有坚固的骨骼结构(见图3)。它们的肩膀、臀部和头部呈圆形,整体印象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其显眼的面颊和下巴、发达的嘴部、大而圆的胡须垫、圆润的眼睛和间距较宽的中等大小耳朵构成了典型的头部特征,头部略长于宽,安置在短厚的脖子上。肩部到臀部的线条应该是短小平滑的连续弧线。宽大的胸部使前腿位置较为分开。
由于后腿相对较长,臀部明显高于肩部。肌肉发达的大腿和比其他猫种更深的腹部进一步增强了其结实的印象。曼岛猫的短而密的毛发也具有独特的双层质地,内层棉软而外层硬而有光泽的保护毛非常显著。曼岛猫几乎所有的毛色和花纹都是允许的,唯独那些与暹罗基因杂交的毛色和花纹被排除。
曼岛猫品种一直因其外观和性格而备受喜爱。它们以聪明、滑稽、亲切和忠诚的性格著称,是主人最忠实的伴侣,这帮助它们在全球猫爱好者中拥有强大的粉丝群体。
1.5.4 威尔士猫
曾经,当曼岛的曼岛猫种群数量稀少时,人们让曼岛猫与英国短毛猫和美国短毛猫进行杂交,这种杂交繁育方式在英国至今仍在使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北美,出现了一些长毛小猫,这体现了从有尾的杂交对象那里遗传来的隐性基因。在曼岛以及曼岛政府的猫舍里,长毛猫和短毛猫是混养的。一群猫爱好者开始培育这个品种,如今这种长毛的曼岛猫被称为威尔士猫。这些猫在 美国爱猫者协会(CFA)获得了作为独立品种的 “临时” 地位,也得到了其他几个协会的认可。1989年,威尔士猫被批准获得了冠军赛的正式地位。
威尔士猫的品种标准几乎与曼岛猫相同,除了毛发是中等长度。威尔士猫的独特外观,因毛发从肩部到臀部逐渐变长而更加突出,后腿、腹部和颈部的饰毛比躯干上的毛发更长(图4)。颈部的饰毛环绕在胸部,如同围兜,脚毛和耳毛也是人们所期望的。威尔士猫看起来就像是穿着全套 “服装” 的曼岛猫。
1.5.5 美国短毛猫
北美最早的家猫是随欧洲的清教徒一同来到这里的。据说1620年,家猫就登上了 “五月花号” 船。可以推测,这些船上的猫是因其出色的捕猎能力、强壮的体质和随和的性情而被选中的。这些猫在新大陆繁衍了数代,它们的后代逐渐跟随拓荒者们穿越整个国家,被用于控制殖民地定居点的啮齿动物数量,同时也作为人们的伙伴。恶劣的天气,尤其是在新英格兰北部,更有利于那些能够在最严酷条件下生存的强壮健康的动物存活下来。
美国的家猫曾经可以自由活动和自由繁殖,并且在19世纪后期更多异国品种被引入美国之前,它们的外貌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这个品种最初被称为 “短毛猫”。美国爱猫者协会(CFA)登记注册的第一只短毛猫实际上是一只进口的英国短毛猫,这是一只红色虎斑公猫,于1900年被送给简·卡斯卡特夫人。卡斯卡特夫人是一位爱猫人士,在20世纪初致力于推广短毛猫品种。后来,又从英国进口了一只银色虎斑公猫。1904年,卡斯卡特夫人登记注册了第一只在美国出生的短毛猫 “巴斯特·布朗”,这是一只烟色公猫,其本土父母的身份不详。
尽管多年来家猫短毛猫一直未受到重视,在猫展上也常被忽视,但仍有一些专注的繁育者努力培育出各种毛色,并完善虎斑图案,同时保留早期 “本土” 猫强壮、肌肉发达的身体结构。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CFA的种猫登记册上有50只当时被称为 “家猫短毛猫” 的猫。渐渐地,繁育者们急于将他们的纯种猫与混血猫区分开来,因为混血猫通常不再具有最初那种骨架较大的身体形态。1966年,该品种更名为美国短毛猫。
CFA的猫展标准特别强调早期真正 “工作猫” 的特征,即 “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没有被过度夸张而导致体质变弱”,并且 “身体形态体现出力量、耐力和敏捷性”。毛发应该浓密、均匀且质地坚硬,“足够密实,能够抵御湿气、寒冷和轻微的皮肤损伤”。美国短毛猫的头部较大,下颚 “强壮且足够长,能够成功抓住猎物”。
如今的美国短毛猫在猫展比赛中获得了最高的国家级奖项。它们继承了祖先的运动能力、健康体魄、聪明才智和温顺性情,同时展现出通过选择性繁育培育出的丰富毛色和精致图案。在浅色银色毛发上有着浓密黑色经典虎斑图案,或者美国短毛猫红色虎斑毛发的深红色调,这些在混血猫中是看不到的。明亮的金色眼睛,以及带有醒目黑色斑纹的铜棕色底色,赋予了棕色经典虎斑美国短毛猫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气质(图5)。这个品种被认可的纯色和图案超过30种,包括阴影色、烟色、三色和玳瑁色等,并且越来越受到参展者和公众的喜爱。
美国短毛猫的性格最适合用 “悠闲自在” 来形容。这些猫通常不挑剔,叫声轻柔,能忍受温柔的小孩子的抚摸。只要其他动物数量不多,它们就能与其他动物和睦相处,并且能舒适安静地融入一个忙碌的家庭。美国短毛猫往往对未知事物持怀疑态度,在跳跃前会小心翼翼,在尝试前会先试探一番,这些特点可能源于它们的生存需求。
1.5.6 缅因库恩猫
缅因库恩猫和美国短毛猫一样,是北美最古老的猫品种之一,也曾被视为 “工作猫”。这些半长毛猫最早在美国缅因州被人们所认识,当时它们被称为 “蓬毛猫”。关于缅因库恩猫的起源,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是,它们是半野猫与浣熊交配的后代。最早的缅因库恩猫毛色为深灰棕色虎斑,尾巴长而蓬松,这种外貌特征也引发了上述猜测,同时也成就了该品种的名字。
如今,一些繁育者认为该品种起源于英国水手带到美国的早期安哥拉长毛猫与当地猫的杂交。据说这些安哥拉长毛猫与当时已在新英格兰地区的短毛家猫进行了交配。考虑到长毛猫需要定期梳理毛发,不太可能被选作海上航行的伙伴,所以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一些随欧洲定居者来到美国的原始短毛猫携带着隐性长毛基因。这些短毛猫交配后产生的少数长毛猫,可能在缅因州和加拿大东部的严寒冬季气候中拥有最佳的生存机会。经过自然选择,强者生存,这些猫最终进化成了一个纯长毛品种。这些强壮、英俊且体型较大的猫无疑擅长控制农场里的老鼠数量,并且因其友善的性情而备受珍视,这种性情一直延续至今。
缅因州的当地人以他们这些又大又漂亮的猫为傲,多年来一直记录着它们的情况和血统信息。1861年,猫类文献中首次提到的一只缅因库恩猫名叫 “海军陆战队骑兵队的詹克斯上尉”。
缅因库恩猫在早期的猫展中经常参展;1895年,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的猫展上,一只名叫 “戈西” 的已绝育棕色虎斑公猫赢得了 “最佳猫” 的称号。然而,到了19世纪末,当时时尚的波斯猫从英国引入北美,缅因库恩猫作为参展猫的受欢迎程度有所下降。
尽管如此,缅因库恩猫作为家庭宠物仍然备受推崇。由于少数爱猫人士的不懈努力,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个品种再次获得了猫展的认可和赞赏。1976年,美国爱猫者协会(CFA)最终授予缅因库恩猫冠军赛参赛资格,此后,它们在美国的喜爱者数量大幅增加,如今这一群体已扩展到欧洲。如今,猫展上缅因库恩猫的参赛规模很大,这些猫再次在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猫展标准反映了该品种的早期背景,要求缅因库恩猫体型为中等到大型,身体结实、强壮,拥有独具特色的蓬乱长毛(图6)。尽管有传言称缅因库恩猫体重可达37磅,但实际上雄性通常不超过15磅,雌性不超过12磅。由于它们厚实的毛发质地和突出的长而蓬松的尾巴,它们看起来往往比其他品种的猫更大。
它们的身体修长,肌肉发达,胸部宽阔,骨架较大。一只优良的缅因库恩猫的头部中等长度,嘴部方正,高颧骨衬托出大大的、富有表现力的眼睛,还有高高竖起、耳尖簇毛明显的大耳朵。虽然虎斑图案最为常见,但缅因库恩猫有多种毛色和图案可供参展,包括双色、烟色、阴影色、玳瑁色和纯色等。
缅因库恩猫自信且随和,能很好地适应家庭环境或猫展场合。人们常说缅因库恩猫 “像狗一样”,它们性格外向,是善于社交的伙伴。
1.5.7 美国刚毛猫
另一个被认为起源于 “美国本土” 的猫品种是美国刚毛猫。1966年,在美国纽约州弗农的一个农场里,一窝小猫出生,人们发现了美国已知的首例(关于这种猫的)突变。这窝小猫中有一只毛发刚硬、毛色橙白相间的公猫。它的主人联系了当地的一位猫繁育者,这位繁育者得到了这只后来名为 “高保真音响的议会岩农场亚当” 的小猫,以及它的一只同窝出生、毛发正常的母猫。
与其他繁育者合作,人们制定了一个计划来确定这种不寻常毛发的遗传模式。毛发样本被寄给了英国的A.G. 塞尔和罗伊·罗宾逊,他们证实,不仅护毛呈钩状弯曲,而且毛干的粗细与其他所有猫的都不同。经确定,它与雷克斯猫的毛发突变没有关联,并且其毛发包含了正常猫的所有三种毛发类型(绒毛、芒毛、护毛)。这种奇特的现象代表了一种真正的自发突变。
亚当首先与它同窝出生的母猫交配,生下了两只刚毛母猫和两只毛发正常的小猫。1969年,其中一只名为 “卡岑赖希的高保真音响艾米” 的刚毛母猫与它的父亲(亚当)交配,它们生下了第一只纯合子的美国刚毛猫。亚当还与一只没有血缘关系的白色家猫短毛猫交配,生下了三只刚毛小猫和一只毛发正常的小猫。这表明相关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而不是隐性基因。
随着更多的繁育,显性遗传模式持续存在;然而,毛发质地和长度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有些毛发稀疏、坚硬且卷曲紧密。另一些毛发浓密,更具保护作用,同时保持着刚硬的特性。如今,繁育者们仍在努力使这种毛发标准化。根据美国爱猫者协会(CFA)的标准,美国刚毛猫的毛发应该 “非常浓密、有弹性、卷曲且粗糙”。摸起来有弹性,手感很好。甚至连胡须和眉毛都是卷曲的。如果毛发过长或过于蓬松则会被扣分。
1978年,美国爱猫者协会授予美国刚毛猫冠军赛参赛资格,至今它在美国仍然很稀有。这些猫独特的外貌开始吸引全世界爱猫人士的关注;现在在加拿大和欧洲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尽管亚当和艾米的体型苗条、灵活,耳朵非常大,腿长且尾巴长,但CFA标准要求的体型更接近美国短毛猫。
其身体结构比例应适中,躯干圆润,腿部骨骼和长度适中(图7)。然而,其头部形状,突出的颧骨和轻微的胡须垫,更接近最初发生突变的猫。美国刚毛猫几乎可以是任何毛色或图案,除了暹罗猫的图案和毛色。美国短毛猫可以作为杂交对象。
美国刚毛猫的性格与美国短毛猫相似,但主人认为刚毛猫对陌生人更热情一些。它们快乐、温顺且充满爱意。
1.5.8 美洲卷耳猫
美洲卷耳猫被定义为平衡良好且中等体型的猫,身体略重于外国或东方猫种。长毛版应有适度长度的丝质毛发,且下毛较少,使得毛发平顺地贴在身体上。尾巴毛发蓬松且丰满。短毛卷耳猫的毛发较短且柔软,紧贴但不会过于紧密地贴在身体上(见图8)。所有颜色和花纹都是允许的,包括暹罗点色花纹。
该品种的显著特征主要与面部表情和独特的耳朵形态有关。因此,在拟议的标准中(52分),大部分分数都分配给了头部、耳朵和眼睛的评定。
耳朵从底部到大约三分之一高度处有坚实的软骨,向头骨后部呈平滑弯曲的弧线。繁育者认为耳朵底部宽大且柔软,以便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极端的卷曲,导致耳尖与耳朵或头部接触,看起来仿佛没有耳朵,都会被视为取消资格的原因。
头部为经过修改的楔形,轮廓柔和,眼睛大且富有表现力。任何符合标准描述的非纯种家猫都可以与有着Shulamith血统的猫交配,以注册为美洲卷耳猫。
该品种已被多个美国协会接受,并可以在国际猫协会(TICA)进行冠军比赛。CFA于1986年允许注册卷耳猫,并将该品种评估为非竞争性的杂项类别。广泛的基因基础为其提供了健康的基础,目前尚未报告与耳朵形成相关的骨骼缺陷。公众的反应非常积极。
1.5.9 柯尼斯卷毛猫
尽管“雷克斯”这一遗传突变在其他哺乳动物中也有发生,但第一个在猫身上发现的雷克斯突变发生在1950年7月21日。在英国康沃尔的博德明沼泽一农场上,一只名为“Serena”的玳瑁色和白色的家猫生下了5只小猫。其中一只奶油色的雄性小猫毛发异常卷曲。由Serena的主人Nina Ennismore女士命名为“Kallibunker”,这只猫成为了柯尼斯卷毛猫品种的奠基猫。Ennismore女士联系了著名的英国遗传学家A.C. Jude,向他请教如何发展这些猫。由于其与常见的兔子品种——阿斯特雷克斯兔(Astrex)有很强的相似性,最终决定将其命名为“雷克斯”(rex)。
1957年,一只名为“llex”的雌性猫被从英国进口到加利福尼亚,怀有父亲是雷克斯猫(出自Kallibunker和Serena)的后代。该窝中的两只雷克斯猫小猫确立了该品种在美国的发展。雄性小猫“Marmaduke”成为了第一个在CFA注册的柯尼斯卷毛猫。由于他是美国唯一的可育雄性雷克斯猫,他首先与一只暹罗猫交配,后来又与美洲短毛猫交配,从而创造了该品种如今所拥有的丰富的毛色种类。
在英国雷克斯突变发生的同时,另一只雷克斯猫也在1951年8月由德国的Rose Scheuer-Karpin博士发现。这只黑色雌性猫拥有短波浪状的毛发,生活在柏林布赫的Hufeland医院院区的野猫群体中。这只名为“Iraemmchen”的猫的祖先不为人知,但有几位护士表示,她可能早在1947年就曾出现。1957年,Iraemmchen与她的一个儿子成功交配,生产了一个窝,其中一只猫有正常的毛发,而另外三只则是波浪状的毛发。尽管其中一只小猫被送到英国的Jude先生,但不幸的是在隔离期内死亡。德国的猫迷对这些雷克斯小猫并不感兴趣。然而,在美国,几位繁育者对这些卷毛猫充满兴趣,在1960年巴黎猫展上,新闻报道全球传播了第一只雷克斯猫公开展示的消息。美国的两项独立繁育实验,分别将柯尼斯卷毛猫与德国雷克斯猫交配,最终证明这两种猫品种实际上是同一突变。由于它们在遗传上的兼容性,CFA将这两种品系视为同一种品种。柯尼斯卷毛猫在1986年获得CFA冠军资格。
正常猫的毛发由三种类型的毛发组成。护毛或外毛提供了防护层。下毛由较细的尖毛组成,同时也包含靠近皮肤的软毛,起到保温作用。柯尼斯卷毛猫的毛发似乎缺少了所有的护毛。任何存在的护毛都会被改造成与尖毛相同。软质的下毛纹理和波浪状的生长模式使得这种猫有着独特的外观和触感。任何明显的护毛都会使柯尼斯卷毛猫在比赛中被取消资格。
除了波浪状的毛发外,柯尼斯卷毛猫还有一个独特的特征。它们是所有家猫中最像羚羊的,CFA标准将其形容为“细长型”,与猎犬的体型相似。柯尼斯卷毛猫通常体型较小到中等,所有的轮廓都显得曲线柔和,身材修长(见图9)。它们的骨骼细小而精致,但这些猫的体型出奇地沉重且肌肉发达。站立时,柯尼斯卷毛猫的背部自然呈弯曲状,进一步突出了它们非常长而纤细的四肢。
柯尼斯卷毛猫的头型较窄,具有双曲线的面部轮廓,包括圆形的前额和罗马鼻。椭圆形的眼睛和高位的大耳朵使得它们显得警觉而高度风格化。
有趣的是,导致毛发变化的常染色体隐性突变似乎也影响了它们的身体和头部特征。繁育者注意到,在混合品种的小猫中,雷克斯猫的小猫与它们的家猫兄弟姐妹看起来完全不同。这一点在Kallibunker身上尤为明显,他与母亲有很大的不同。
尽管人们常说柯尼斯卷毛猫的体温比其他猫高,但这并非事实。然而,这些猫确实摸起来会感觉非常温暖。它们倾向于寻找温暖的地方,特别适合作为怀抱中的猫咪。由于缺乏护毛,它们的掉毛和皮屑较少,使得这种猫在某些对猫毛过敏的人群中更加可接受。
柯尼斯卷毛猫的性格活跃、好奇、健谈且非常亲人。它们与人类和其他动物都很友好,且被它们的忠实主人认为有着敏锐的幽默感。
1.5.10 德文雷克斯猫
在康沃尔雷克斯猫被发现之后,美国报告了几种其他雷克斯突变。这些突变若与康沃尔雷克斯猫相兼容,便被纳入该品种,但若不兼容则未继续追踪。然而,1960年,在英国德文郡发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雷克斯突变。贝里尔·考克斯小姐收养了一只怀孕的流浪猫,这只猫产下了一窝小猫,其中一只黑色小猫的毛发异常卷曲。父亲被认为是一只卷毛的野猫,曾在附近的一座废弃锡矿里生活。
考克斯小姐在报纸上看到过康沃尔雷克斯猫的新闻,最终将这只猫“Kirlee”交给了繁育者布赖恩·斯特林·韦布(Brian Stirling-Webb)。大家都认为这只猫会为该品种增加一个需要的外来基因。然而,当Kirlee与9只康沃尔雷克斯母猫交配,产生了29只小猫,所有的小猫毛发正常时,大家才意识到发现了一种新的突变基因。这个基因被命名为“雷克斯基因II”,它被证明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因此与康沃尔雷克斯基因I的进一步交配被停止了。
德文雷克斯猫在1967年被英国猫迷协会(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at Fancy)正式认可为独立品种。很快,它们被出口到美国,并迅速被几个协会接受用于注册和展示。然而,CFA一直坚持认为所有波浪毛猫都应归为雷克斯猫,并不区分这两种类型。经过德文雷克斯猫繁育者的多年努力,该品种最终在1979年获得独立注册,并在1983年获得冠军资格。
与康沃尔雷克斯猫不同,德文雷克斯猫的毛发包含了所有三种类型的毛发:护毛、尖毛和绒毛。护毛经过修改和减少,尖毛的厚度不均匀,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德文雷克斯猫毛发的柔软、细腻和密集波浪状纹理。与康沃尔雷克斯猫的毛发不同,德文雷克斯的毛发并不像康沃尔雷克斯那样贴近身体,波浪状纹理也不如其均匀。毛发中减少的角蛋白(蛋白质),加上环境、激素和其他因素,导致了毛发断裂和裸斑的问题,这在建立品种的毛发稳定性时是一个挑战。
今天的德文雷克斯猫在全球范围内的体型和头型与Kirlee非常相似,Kirlee除了毛发突变外,外观也非常独特。CFA标准描述德文雷克斯猫的头部为具有“精灵般的外貌”,这由大眼睛、短嘴、突出的颧骨和低位的大耳朵共同构成(见图10)。这些引人注目的耳朵常常有耳尖毛束和“耳罩”状的毛发。德文雷克斯猫的体型适中且肌肉发达,四肢中等长度且结实,尾巴长且逐渐变细。
这种品种是最具魅力的品种之一,它那无法抗拒的顽皮面容与警觉、调皮的个性相得益彰。它们有点健谈,但声音轻柔,非常反应迅速。它们在家中需要最大的自由度,以表达它们的顽皮性格和对高处的喜爱。德文雷克斯猫的外观前卫,又兼具外向的友好性格,非常吸引那些喜欢与众不同外观并喜欢与猫咪亲密互动的人。
1.5.11 埃及猫
“Mau”是埃及语中“猫”的意思。埃及猫不仅是已知最古老的猫种之一,而且被认为是唯一一种自然斑点猫品种。埃及猫的斑点图案从基因上来看是杂色猫的变种,是该品种最具特色的特征。一些遗传学家认为,看起来有斑点的家猫实际上是带有隐性经典斑纹基因的条纹猫,这种条纹在垂直线条上是断开的,而不是连续的。携带隐性经典斑纹基因的条纹猫,可能会展示出修改版的条纹形态,这种条纹不规则且断裂,有时断裂程度很大,猫咪因此呈现“斑点”状的图案,如20世纪初英国报告的那样。
如果这正是埃及猫斑点形成的机制,那么繁育者预期会看到25%的小猫拥有条纹和经典斑纹的后代,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繁育者认为埃及猫的斑点图案更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突变基因。
尽管一些埃及猫表现出断裂的条纹型斑点,但正确的图案应为大小和形状各异的随机排列的斑点。无论是小斑点还是大斑点,都必须清晰可见。如果这些斑点排列成行,它们通常沿着猫的身体横向排列。埃及猫通常不会产生非斑点的小猫,这为埃及猫斑点是隐性基因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该品种的古老前身被认为是埃及高地的非洲野猫(Felis libyca)驯化后的斑点亚种。根据英国博物馆的莫里森·斯科特(Morrison Scott)对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猫木乃伊的检查结果,这一结论被得出。许多象征性的描绘清楚地记录了这些猫的古老背景和在埃及神话中的重要性。其中,最著名的之一是公元前1100年《胡-内费尔纸草书》中描绘的斑点猫Ra,斩断蛇神阿皮普(Apep),象征着善战胜恶。埃及猫常常被描绘为捕鼠、捕蛇的工作猫,也作为重要的家宠。公元前1400年的一幅墓葬壁画展示了一只斑点猫为埃及猎人拾取鸭子。
大约从公元前1580年起,埃及猫就与女神巴斯特紧密联系。它们作为宗教崇拜的焦点,确保了猫的保护,并导致了猫死后进行木乃伊化的习俗。正因如此,学者们能够将现代埃及猫与古埃及的斑点猫进行比较。
在1960年代末期,埃及猫的品种通过将暹罗猫与英国短毛猫交配而产生。这些猫最初被称为埃及猫,但现在它们更准确地被称为东方斑点杂色猫。在美国,杂交并未被认为是一个可接受的做法。该品种起源于1953年,三只猫由俄罗斯公主娜塔莉·特鲁别茨科伊(Nathalie Troubetskoy)从意大利带到美国。
根据马塞尔·雷尼(Marcel Reney)在《Mes Amis Les Chats》(1940)中的描述,埃及猫在二战前就已被欧洲人引进并展示。战后,流亡的特鲁别茨科伊公主在意大利救助了一些剩余的埃及猫。通过她与驻意大利的外国大使们的联系,她能够通过叙利亚大使馆进口几只埃及猫,以减少为了保持品种纯度而必须进行的近亲繁殖。这些猫被注册在意大利猫联会(Federation Feline Italienne)并展示在她搬到美国之前。其中一只通过叙利亚大使馆获得的猫名为“Baba of Fatima”。这只银色雌猫后来成为了该品种的第一只美国冠军。
埃及猫在1977年获得CFA冠军资格。该品种有三种认可的颜色:银色、青铜色和烟色。毛发的浅色底色与较深的斑纹之间的对比是其戏剧性效果的关键。眼睛的颜色为浅绿色,毛发为中短型,质地丝滑细腻。头部和口鼻部适中,轮廓柔和(见图11)。中等到较大的耳朵直立,杏仁形的眼睛略微向耳朵方向倾斜。
埃及猫的体型中等且优雅,肌肉发达。后腿相对较长,腹部到后腿膝部有一块松弛的皮肤,这也是野猫的一个特征,帮助它们在奔跑时跨越更长的步伐。
埃及猫被报告为特别忠诚并深受主人喜爱,它们与其他宠物和孩子相处良好。它们被认为是适度活跃、警觉、友好和好玩的猫,声音安静且悦耳。
1.5.12 阿比西尼亚猫
虽然阿比西尼亚猫是已知最古老的猫种之一,但其历史依然存在争议。阿比西尼亚猫与古埃及猫相似,这些猫在画作和雕塑中被描绘为优雅的动物,拥有肌肉发达的身体、美丽的弯曲脖子、大耳朵和杏仁形的眼睛。现代的阿比西尼亚猫仍保留着“丛林外观”,与所有家猫的祖先——非洲野猫Felis libyca相似。
“阿比西尼亚”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埃塞俄比亚(曾称阿比西尼亚)被认为是这些猫的原始家园,而是因为第一只“阿比西尼亚猫”在英国的一场展览上被认为是从那个国家进口的。《Cats, Their Points, Etc》一书由戈登·斯台普尔斯(Gordon Staples)于1874年出版,首次提到阿比西尼亚猫。书中展示了一幅彩色石版画,画中猫的毛发是点状的,爪子、面部和颈部没有杂色标记。书中描述道:“Zula,属于Barrett-Lennard夫人。这只猫是从阿比西尼亚带来的……”英国军队于1868年5月离开阿比西尼亚,因此这可能是带有点状毛发的外来猫首次进入英国的时间。
不幸的是,关于早期阿比西尼亚猫是否源自这些进口猫并没有书面记录,许多英国繁育者认为,该品种实际上是通过将不同的银色和棕色条纹猫与英国的点状猫(称为“兔子猫”)交配创造出来的。
最近的遗传学研究显示,阿比西尼亚猫突变基因最有可能源自印度洋沿岸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事实上,最早可识别的阿比西尼亚猫是一只标本,现藏于荷兰莱顿动物学博物馆。该只红色点状猫大约于1834年至1836年从一个小型野生猫展示供应商处购买,并被博物馆创始人标记为“Patrie, domestica India”。除了颜色细节外,它的优雅体型、修长的腿骨和头型与现代阿比西尼亚猫十分相似。
尽管阿比西尼亚猫在英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它引入到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过程可能与殖民者和商人停靠在印度洋的重要港口——加尔各答有关。
阿比西尼亚猫在早期的英国猫展中展出,第一次书面标准出现在1889年,描述这些猫为“深棕色,带有黑色点状斑纹, somewhat resembling the back of a wild (only not so grey) rabbit”。现代的CFA标准要求,阿比西尼亚猫应具有深橙棕色的底毛,带有黑色点状斑纹,形成一层焦棕色的整体毛色。
在1880年代末期,英国的交配实验产生了一些银色或可能是蓝色的阿比西尼亚猫,凭借“Aluminum II”和“Saltr”等名字,成为20世纪初出口到美国的前两只阿比西尼亚猫。著名的繁育者H.C. Brooke强烈反对银色染色,他使用了一只深红色的猫“Ras Brooke”,希望恢复曾经偏好的红色调。这只猫可能负责将突变的浅棕色(bl)或肉桂基因引入该品种。该基因作为隐性基因与原始的红色调共同存在,产生了“红色”阿比西尼亚猫,某些协会称之为“红色”(sorrel),其他协会则称其为“肉桂色”(cinnamon)。红色阿比西尼亚猫具有巧克力色的点状斑纹,整体呈现丰富的铜红色光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英国的猫繁育工作,直到1930年代末期,几只顶级质量的红色阿比西尼亚猫被出口,成为今天美国繁育种群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只剩下12至15只阿比西尼亚猫,繁育者们努力恢复这一品种。自那时以来,阿比西尼亚猫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稳步增长。第一只在美国出生的红色阿比西尼亚猫小猫诞生于1952年,父母是两只进口自英国的红色阿比西尼亚猫。此颜色在1963年被英国GCCF承认,经过一番接受过程后,红色阿比西尼亚猫于1964年获得了CFA冠军资格。
在1950年代,几位繁育者开始注册偶尔在阿比西尼亚猫窝里出生的蓝色点状小猫。这些小猫反映了基因中的“稀释”因子,显然存在于某些血统中,使得红色阿比西尼亚猫的黑色点状斑纹变为蓝灰色,底色为暖米色。相同的基因作用于红色猫时,产生了“浅黄色”阿比西尼亚猫,拥有浅巧克力色的点状斑纹。到了1970年代末期,这些稀释色的阿比西尼亚猫开始引起公众关注,1984年蓝色阿比西尼亚猫获得了CFA冠军资格,浅黄色阿比西尼亚猫则在1990年获得了完整的展览资格。
阿比西尼亚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短而精细、丝滑、密实且有弹性的毛发,显示出均匀且清晰的点状斑纹。背部和侧面的每根毛发上都带有交替的浅色和深色带状纹理,形成一种“野兔”般的整体效果。虽然点状条纹通常会出现在脚、尾巴和胸部,但通过多年的选择性繁育,这些标记已经被从阿比西尼亚猫的品种中去除。然而,面部标记仍然被认为是理想的。阿比西尼亚猫的身体优雅且灵活,肌肉紧实(见图12)。阿比西尼亚猫四肢修长且直立,充满活力。
这些猫因其迅速而优雅的动作和聪明好玩的个性而闻名。它们通常大胆、喜欢与其他动物社交,并且极富好奇心。它们对人类的情绪非常敏感,并总是留在主人身边,渴望参与家庭活动。它们渴望与人互动,许多阿比西尼亚猫能够接受训练,学会带牵引绳散步,享受旅行和其他冒险。虽然它们会表达爱意并寻求注意,但它们是自由独立的个体,通常不喜欢过度束缚。
1.5.13 索马里猫
所有的阿比西尼亚猫血统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未知祖先猫。考虑到在两次世界大战后需要进行外交配,因此不奇怪,当这些猫被进口到北美并进行近亲繁殖时,某些血统中会表达出长毛基因。1953年送往美国的雄性猫“Raby Chuffa of Selene”,在许多阿比西尼亚猫的血统中都有出现,被认为是早期长毛基因的重要携带者。
多年里,偶尔在猫咪的幼崽中出现的长毛小猫,通常被悄悄出售或作为宠物饲养,从未用于繁殖。第一只被记录并开始繁殖的长毛阿比西尼亚猫是由一位加拿大人拥有的。这只雄性猫,“May-Ling Tutseita of Dunedin”,在1960年代开始了加拿大最古老的索马里猫血统。与此同时,美国的阿比西尼亚猫繁育者Evelyn Mague,利用她的猫群中的长毛基因,开始认真致力于将这些猫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品种。她还为这一品种定名为“Somali”(索马里猫),该名称与埃塞俄比亚的索马里地区(曾名为阿比西尼亚)相关联。这个名称强调该品种来源于已建立的阿比西尼亚基因库,而不是通过与其他品种的有意杂交得来的。1972年,Mague女士创立了美国索马里猫俱乐部,吸引了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会员,并于1979年获得CFA冠军资格。
早期出口到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英国阿比西尼亚猫也偶尔会繁殖出长毛后代。这些地区的少数繁育者开始发展自己的繁育计划。尽管猫咪相隔很远,但它们的血统可以追溯到相同的英国祖先。
CFA的索马里猫标准几乎与阿比西尼亚猫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毛发。然而,几个细微的差异使得该品种得以区分。阿比西尼亚猫是中型猫,而索马里猫是中型至大型猫。凭借其丰满的被毛和长尾巴,索马里猫通常显得更为厚实(如图13)。其中长毛的被毛因其细腻的双层毛质而非常柔软。通常,毛发上会有多个宽大的带状斑纹,呈现出丰富而强烈的色调。耳部的毛束、腿后部至踝部的深色以及强烈的面部花纹,都增加了该品种的“野性”外观。CFA冠军赛中接受的索马里猫毛色与阿比西尼亚猫相同:红色、红褐色、蓝色和浅黄。
与阿比西尼亚猫一样,索马里猫声音柔和,性格活泼且友好。CFA允许将阿比西尼亚猫与索马里猫交配,虽然这样繁育出的短毛小猫与阿比西尼亚猫完全相同,但必须注册为索马里猫。这些“变种”在索马里猫的繁育计划中通常非常有价值,并且是美丽的宠物。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FIFe组织允许将短毛变种作为阿比西尼亚猫展示。
1.5.14 新加坡猫
麻纹斑猫基因(Ta)对其他所有猫的斑纹图案都呈显性,在整个东南亚的野猫和流浪猫身上十分常见。在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面积225平方英里的新加坡岛上,至少从1965年起,人们就注意到了身上有着棕色麻纹图案、毛色精致的小猫。这些猫有着大大的杏仁状眼睛,头部和体型独特,与该地区典型的颜色较深的麻纹流浪猫不同,后者往往有着短而扭曲的 “短尾”,并且通常会有白色斑点特征。
新加坡猫特有的暖旧象牙色底色上的深棕色麻纹,被认为是由东南亚本土的两个主要基因组合产生的。阿比西尼亚猫的麻纹斑猫基因(Ta)被缅甸猫基因(cb)所改变,缅甸猫基因将黑色麻纹变为深棕色,从而形成了柔和温暖的毛色。
汤米(Tommy)和哈尔·梅多(Hal Meadow)这两位繁育者在新加坡生活期间对这些猫产生了兴趣,他们在1975年用三只棕色麻纹猫培育这一品种。第四只猫是从新加坡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获得的,1980年由另一位猫繁育者引进,许多美国的新加坡猫都有它的血统。梅多夫妇带着新加坡猫参加了几场猫展,并专注于一项繁育计划,以确保其在毛色、斑纹、健康和性情方面保持一致。
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于1982年接受新加坡猫进行登记。尽管这些猫仍然相对稀有,但如今美国各地的许多繁育者都致力于繁育它们。1988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授予该品种完全冠军地位。
完全成年的新加坡猫是所有纯种猫品种中体型最小的。母猫体重约4磅,公猫约6磅。它们的身体中等粗壮且肌肉发达,躯干下侧、腿部和地面所勾勒出的空间呈正方形。肌肉发达的腿部逐渐变细,末端是小巧的短椭圆形爪子。头部呈圆形,有明显的胡须垫转折,口鼻部中等长度且宽阔。耳朵中等大小,位置适中且较大,眼睛明亮,间距较宽且很大,内眼角有着独特的类似猎豹的斑纹,赋予了这些猫特别的面部表情(图14)。由于新加坡猫的毛发非常短且紧贴身体,麻纹效果就像细沙粒一样。这些猫在前腿内侧和后腿膝盖处会有一些条纹,但胸部不应有斑纹。
新加坡猫好奇心强、友好、活泼,而且相对安静。母猫通常每窝产仔较少,一般为3只小猫。目前对这些猫及其幼崽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数量。
1.5.15 奥西猫
对大多数人来说,野猫的典型形象是一只体型庞大、肌肉发达且有着醒目斑点的猫。而奥西猫就是这样一种有着斑点的美丽猫咪,同时还保留着家猫温和的性情。
第一只出生的奥西猫 “汤加”,给来自密歇根州的著名繁育者弗吉尼亚·戴利(Virginia Daly)带来了一个惊喜。她通过将阿比西尼亚猫和暹罗猫杂交,原本试图培育出一只带有麻纹斑重点色的暹罗猫。1964年,一只可爱的雄性小猫诞生了,它有着象牙色的身体和金色的斑点。尽管汤加作为宠物被出售了,但这对父母随后的繁育又生出了其他带有斑点的猫,它们成为了一个新的杂交品种。
1966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接受了奥西猫的登记。除了暹罗猫和阿比西尼亚猫作为基础品种外,还加入了美国短毛猫以获得不同的颜色基因。经过20年的努力,这个品种才得以完全培育成功,并最终在1987年获得了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的冠军地位。如今,这个品种在猫迷参展者和普通大众中都很受欢迎。在1995年之前,阿比西尼亚猫可用于与奥西猫进行杂交繁育。
奥西猫的公猫体重在12到15磅之间,母猫体重在7到10磅之间。它们 “丛林猫” 般的外表与任何基础品种都毫无相似之处。它们有着运动型且强壮但又优雅的身体,腿部肌肉发达,这使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图15)。毛发短而紧贴身体,顺滑光亮,突出了那些大而分散、形似拇指印的斑点。头部优雅地长在弯曲的脖子上,是一个改良过的、微微弯曲的楔形,口鼻部宽阔,下巴结实。奥西猫的眼睛又大又呈杏仁状,微微向上倾斜,朝向耳朵的方向,耳朵大小适中,位置既不太高也不太低。
在理想的斑纹图案中,这些斑点呈现出经典的斑猫图案。在专家们看来,这种斑点背后的遗传学原理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根据繁育经验,一些繁育者怀疑存在一个独立的斑点基因,它改变了由一个鲭鱼斑猫基因和一个经典斑猫基因所产生的图案。
奥西猫被认可的颜色有12种:黄褐色(或棕色斑点)、蓝色、巧克力色、肉桂色、浅黄褐色、淡紫色,以及这些颜色对应的银色版本。这个品种不允许出现与性别相关的橙色基因,因为由此产生的玳瑁色图案会干扰斑点图案。
奥西猫是强壮、精力充沛的猫咪,充满活力和乐趣。它们与人类、狗以及其他猫都能很好地相处。它们不挑剔,适应能力强,性格随和且自信,是非常出色的家庭伴侣。
1.5.16 俄罗斯蓝猫
早在1875年,拥有 “外国” 修长体型的纯蓝色短毛猫就出现在了英国的猫展上。据说,这些猫是由水手从俄罗斯北部白海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带到英国的,因此被称为阿尔汉格尔斯克猫。
在弗朗西斯·辛普森小姐(1903年)所著的著名的《猫之书》中,世纪之交的俄罗斯猫被最早的繁育者之一C. 卡鲁·考克斯夫人描述过。她指出,许多蓝色短毛猫实际上都源自俄罗斯。然而,很明显,早期繁育的猫并无特别之处,而且在体型和头部特征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尽管许多猫相当修长优雅,但也有一些长着圆脸和紧凑的身体。
人们对其毛发给予了很多关注,卡鲁·考克斯夫人称其毛发 “短而紧贴,有光泽且呈银色”,但有时也 “有点像羊毛且毛茸茸的”。从仅有的几张照片来看,很明显这些早期的猫有着浓密的毛发,类似于我们现代最好的俄罗斯蓝猫的毛发。当时和现在一样,均匀的浅银蓝色调也备受赞赏。在猫展上,俄罗斯蓝猫和英国猫在同一个类别中竞争,但有报道称,体型更紧凑的英国猫类型通常会获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原有的繁育种群,1945年,为了重新培育这个品种,人们不得不让俄罗斯蓝猫与暹罗猫进行杂交。1952年的标准要求俄罗斯蓝猫拥有 “修长、优雅的身体,优美的线条,精致的骨骼和轻盈的体型…… 头骨扁平且狭窄,前额倾斜……”。在20世纪50年代,厚厚的双层毛发似乎完全消失了。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认真努力地培育出不再具有暹罗猫特征的俄罗斯蓝猫。据英国出版物的报道,人们努力让其恢复浓密柔软的毛发。
20世纪40年代后期,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也在努力恢复最初俄罗斯蓝猫的模样。基于从芬兰和丹麦进口到瑞典的俄罗斯蓝猫繁育种群,与暹罗猫进行了杂交。1947年,美国的俄罗斯蓝猫繁育始于进口的英国猫,后来又引入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猫。目前,许多俄罗斯蓝猫繁育者认为,如今俄罗斯蓝猫那美丽的浅色柔软毛发得益于英国血统,而斯堪的纳维亚的猫则赋予了它们明亮的绿色眼睛。在过去的20年里,通过偶尔从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进口猫,美国的俄罗斯蓝猫在体型和头部特征方面终于稳定下来。然而,由于标准的差异,世界各地的俄罗斯蓝猫在外观上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除了蓝色之外还允许其他颜色的存在。
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规定,俄罗斯蓝猫的头部应为光滑的中等楔形,具有独特的平顶头骨和由向下的角度所勾勒出的笔直鼻梁(图16)。身体轻盈、优雅、结实且肌肉发达,外观上并非呈圆筒状。在毛发和颜色方面,标准有许多要点,描述了其细密、柔软、丰厚且浓密的双层质地,全身有着均匀明亮的蓝色。较浅的色调更受青睐,且护毛尖端为银色,使猫呈现出有光泽的银色光泽。
俄罗斯蓝猫性格温和,略带矜持,举止端庄。它们的叫声非常轻柔,对主人十分深情,能与孩子和其他宠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它们活跃度适中,行为良好,一生都充满玩心。
1.5.17 卡尔特猫
多年来,关于这种在法国常见且在16世纪后期的法国文学中就有描述的历史悠久的蓝色短毛猫,用英语撰写的相关内容少之又少。“卡尔特猫(Chat des Chartreux)” 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723年由萨瓦里·德·布鲁隆所著的《荷兰商业、自然历史及艺术与贸易通用词典》中。尽管它们的起源被认为与卡尔特修道士有关,据说这些修道士拥有了该品种的第一批猫,但由于自然灾害和政治动荡,没有任何记录留存下来以确切证实该品种的血统。人们推测,这些猫是由修道士(他们以酿造烈性绿酒而闻名)饲养和繁育的,用来让位于格勒诺布尔附近高山上的大沙特勒兹修道院免受鼠患侵扰。约翰·詹宁斯在他1893年出版的《家猫或观赏猫》一书中写道,卡尔特修道士最初繁育的蓝猫是长毛猫。
在历史上,卡尔特猫因其健壮庞大的体型和强大的捕猎能力而备受法国人赞赏。那本荷兰贸易手册还提到了卡尔特猫在皮草业中的用途。卡尔特猫的皮毛因其浓密的羊毛质地(类似于水獭的皮毛质地)而备受珍视。
到1756年,在布丰伯爵所著的《自然历史》中,卡尔特猫与家猫、西班牙猫和安哥拉猫一起,被列为四种公认的猫品种之一。毫无疑问,这个古老的品种与欧洲家猫截然不同。然而,有记录的卡尔特猫的首次选择性繁育大约始于1930年,地点是在法国西北海岸外大西洋中的美丽海岛(Belle-Ill-sur-Mer),在那里的勒帕莱医院的场地里发现了卡尔特猫的自由漫步的祖先。如今,法国仍然有卡尔特猫种群存在,在那里,纯种卡尔特猫与蓝色英国短毛猫和卡尔特猫的杂交品种有所区分。
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的海伦(Helen)和约翰·加蒙(John Gamon)被费尔南·梅里1966年出版的《猫的生活、历史与魔力》一书中对卡尔特猫的描述所吸引。1970年,他们前往法国寻找纯种猫并进口。这些猫构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和加拿大卡尔特猫的大部分基础繁育种群。在20世纪70年代,其他的进口猫拓宽了基因库,1979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接受了该品种的登记。1987年,卡尔特猫获得了冠军地位。
繁育者致力于以纯种的形式保存卡尔特猫,因此其品种标准强调了这些独特猫咪的历史特质。卡尔特猫只认可蓝色,毛色的纯净度和虹彩般的光泽很重要。其毛发浓密且防水,带有微微的羊毛质地,使其能够像羊皮一样 “裂开”。由于羊毛质地的程度取决于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这很难实现,通常成熟的公猫能最好地展现出这种特质。
卡尔特猫的体型和头部特征确保了它们不会与其他蓝色猫咪混淆。该品种结实、健壮的体型被称为 “原始型”。大型的公猫有时被描述为 “行走的堡垒”,有着宽阔的肩膀、深陷的胸部、强壮的骨骼和结实的肌肉,而母猫则被期望是中等体型。这个品种成熟得比较慢。所有的卡尔特猫都极其灵活敏捷,而不是粗笨或笨拙。它们的腿骨骼相对纤细,与身体的体量相比,看起来几乎很精致。
卡尔特猫的头部以其圆润宽阔的形状、有力的下颚和饱满的脸颊而著称(图17)。与其他品种相比,它们的口鼻部相对更窄,呈锥形,胡须垫轻微。眼睛是圆形的,颜色从铜色到金色不等。中等大小的耳朵位置相当高且直立。卡尔特猫有着格外机警、甜美且 “微笑” 的表情。
卡尔特猫常被描述为 “像狗一样” 的猫,它们对主人忠诚,对陌生人则表现出非攻击性且谨慎的举止。它们给人一种非常高贵和沉稳的印象,行为良好且极其安静。事实上,有时人们会说卡尔特猫根本没有叫声。有一个传说解释说,它们和修道士一起发了沉默的誓言,这让它们变得不会叫了。它们微弱的啁啾声与其他任何品种的猫叫声都不同。卡尔特猫玩耍时很认真,想要 “杀死” 它们的玩具,它们的主人认为它们就像喜剧演员一样。它们即便到了老年也依然保持着 “生活的乐趣”。
1.5.18 土耳其安哥拉猫
隐性长毛基因被认为是猫的7种 “古老突变” 之一。权威人士一致认为,这种突变很可能发生在中东地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一直将长毛猫称为安哥拉猫或波斯猫。曾有人提出,兔狲(一种身体粗壮、长着浓密长毛的野猫)可能是家猫中长毛猫的祖先。然而,大多数动物学家因为存在的根本差异而否定了这一理论,他们认为突变的可能性更大。
长毛基因在中东地区确切的起源时代和地点仍有待猜测。不过,来自土耳其和波斯的长毛猫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就首次被引入了欧洲。其他早期的长毛猫则是从俄罗斯和阿富汗进口的。1756年布丰出版的《自然历史》中收录了一幅描绘 “安哥拉” 猫的版画,画中是一只身体修长、姿态优雅的猫,毛发浓密,肩膀周围有一圈长长的围脖。到了18世纪后期,海上商人开始将土耳其安哥拉猫从欧洲和东方带到美国。
1856年5月,洛廷·德拉瓦尔写了一封信,费尔南·梅里在其著作《猫》中引用了这封信的内容,信中报告了他在埃尔祖鲁姆的大亚美尼亚高原上发现了 “一种美丽的猫科物种(安哥拉猫)”。他指出,安哥拉猫是库尔德斯坦地区猫中的主要品种,在那里他看到了白色、灰色和带有橙色斑点的猫。由于当地寒冷的环境,土耳其东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区很适合这些猫繁衍兴盛。
1871年,在首届水晶宫猫展举办时,英国人逐渐注意到了安哥拉猫和波斯长毛猫之间的差异。波斯猫以及阿富汗长毛猫的毛发被描述为羊毛质地,与体型更为修长的安哥拉猫相比,它们的头部更大,身体也更强壮。1868年,一位英国作家将安哥拉猫的毛发质地描述为 “质地细密,通常颈部的毛发最长,尾巴上的毛发也较长”。尽管所有长毛猫都被混在一起繁育,但渐渐地,波斯猫在英国成了更受欢迎的品种。到了世纪之交,经过在英国和欧洲的杂交繁育,除了在土耳其本土,土耳其安哥拉猫这个品种实际上已经灭绝了。
20世纪初,土耳其政府在安卡拉动物园设立了一个繁育项目,旨在保护拥有蓝色眼睛、琥珀色眼睛和异瞳(一只蓝色眼睛和一只琥珀色眼睛)的纯白色安哥拉猫。虽然该品种的其他固有颜色偶尔也会在一窝小猫中出现,但白色是该动物园官方唯一保护的颜色。1962年和1966年,沃尔特·格兰特上校及其夫人,以及随后的其他美国繁育者,开始直接从该动物园进口一些带有血统证明的安哥拉猫。1966年8月,弗吉尼亚和托马斯·托里奥前往安卡拉购买了一公一母两只猫,他们发现当时该动物园的猫不到30只。
20世纪60年代后期,“原始土耳其安哥拉猫协会” 成立,旨在在美国推广那些血统可追溯至安卡拉动物园的白色土耳其安哥拉猫。1970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认可了这个品种,1973年,它获得了冠军地位。当时唯一被认可的毛色是白色,尽管其他隐性毛色仍在一些血统中出现。许多繁育者认为,这些猫有助于扩大有限的基因库,并逐渐推广除白色之外的其他毛色。1978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最终认可了这些其他毛色。
在英国,有一种被称为 “安哥拉猫” 的品种获得了初步认可,它与土耳其和北美的安哥拉猫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基于一个基因培育项目,使用的是带有长毛基因的暹罗猫和短毛猫,而不是从土耳其进口的猫。在英国和其他一些地方被认可的 “土耳其猫”,在美国被称为土耳其梵猫。
土耳其安哥拉猫体型中等,极其优雅,骨骼精致。后腿比前腿长,爪子小巧精致(图18)。头部呈楔形,向下巴方向有明显的渐缩。长长的、尖尖的耳朵直立,耳尖有丛毛,位于头部较高的位置。长长的、浓密的尾巴在猫走动时常常水平地举在身体上方。安哥拉猫的毛发如丝般顺滑,中等长度,有呈波浪状的趋势,并且颈部应该有一圈长长的、浓密的围脖。如今,除了那些显示出有暹罗猫杂交特征的毛色或图案外,其他任何毛色或图案都被认可。
据说安哥拉猫具有幽默、礼貌、温顺的天性。它们活泼好动、调皮捣蛋,喜欢亲昵地待在主人身边。和其他任何品种的猫或混种猫一样,一些纯白色的安哥拉猫出生时部分或完全失聪。然而,土耳其安哥拉猫的繁育者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缺陷,因为这些猫作为宠物似乎生活得很开心,并且和它们听力正常的同窝小猫相处得也很好。那些听力受损的猫必须被安置在能够确保它们绝对不会受到外界危险威胁的家庭中。
1.5.19 土耳其梵猫
19世纪后期,在英国和欧洲已知的其他长毛猫品种中,有一种毛发为中等长度,头部和尾巴带有彩色斑纹的猫,它们来自土耳其东部的凡湖地区。1955年,两位在该地区旅行的英国人看到了一些猫,这些猫仍与几个世纪前首次被带到欧洲时所描述的原始长毛猫相似,他们对此很感兴趣。除了它们独特的花斑图案(颜色仅分布在头部和尾巴)外,这些猫在当地还因喜爱水和游泳而闻名。这两位英国人进口了一对梵猫幼崽,并在英国启动了一个繁育计划。在繁育者多次前往土耳其东部地区,并利用新增的种猫进行繁育后,1969年,英国猫迷管理委员会(GCCF)认可了 “土耳其猫” 这一品种。如今,它也被国际猫联盟(FIFe)、其他欧洲登记机构,以及美国的国际猫协会(TICA)和美国猫爱好者协会(ACFA)完全认可。
最初进口到英国的梵猫是赤褐色和白色相间的。赤褐色的基因与和性别相关的橙色基因相同,但更深的色调可能是在有限区域内经过多年繁育的结果。尽管最初人们更喜欢赤褐色和白色相间的毛色,但在凡湖地区,黑色和白色的搭配更为常见。这些猫还带有淡化基因,因而会出现奶油色/白色以及蓝色/白色的毛色组合。此外,也可能会繁育出三色猫和玳瑁色猫。
1982年,一位英国繁育者将她的一些土耳其猫带到美国展示。几年间,人们对这个自然品种的兴趣不断增加,更多的猫被进口到了北美地区。1988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认可了这个品种,并以 “土耳其梵猫” 的名字进行登记。
1987年,贝娅·范德伦德(Bea van der Lende)和利恩·科特(Leen Kort)为了寻找土耳其梵猫,从荷兰前往东安纳托利亚的凡省,该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是凡城(位于凡湖湖畔)。他们报告称,对于该地区的土耳其人来说,梵猫是一种异瞳白猫,一只眼睛是蓝色,另一只眼睛是黄色。尽管他们带走了两只黑白花色的猫,但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最初那种双色的梵猫了。安卡拉动物园最近在土耳其农业学院的保护下,启动了一个针对土耳其东部梵猫的繁育计划。这些猫在凡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中饲养,在数量增加之前,幼猫不允许被带出该地区。
土耳其梵猫被认为是体型最大的家猫品种之一。完全成熟的公猫体重可达12至18磅甚至更重,母猫体重则在7至12磅之间。它们臀部宽阔,肩膀厚实,长腿间距较大。头部呈宽阔、适度短的楔形,宽度与庞大的身体相称(图19)。梵猫的尾巴富有表现力,总是摆动着,像狐狸尾巴一样丰满。它们柔软的毛发摸起来像羊绒,没有底毛。毛发长度会因季节和猫的成熟度而有所不同,但应该是半长的。
由于它们体型较大且天性异常活跃,这些猫需要足够的空间和大量的理解与包容,以帮助它们适应家庭生活。并非所有的土耳其梵猫都喜欢游泳,但主人表示,它们似乎确实对水很着迷,而且比大多数猫更倾向于在水槽和浴缸里玩水。
1.5.20 挪威森林猫
在挪威,有一种体型较大的半长毛猫,被称为 “Skogkatt”(森林猫),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挪威农场里常见的动物。即便在今天,人们仍能在挪威中部的森林以及瑞典边境附近看到它们的身影。当地人猜测,这可能就是北欧神话中提到的那只猫,雷神索尔因为它体型巨大而无法将其举起。
维京人可能在航海归来时把最初的猫带回了挪威,或者这些猫是随着从圣地战争归来的十字军进入挪威的。在19世纪中期的童话故事里,森林猫被称为 “仙猫”。
20世纪30年代,挪威首次努力让这种常被称为 “威吉猫” 的猫被认可为一个独特的品种。1938年,第一只挪威森林猫在挪威奥斯陆的一场猫展上展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猫面临灭绝的威胁。繁育者努力保留这些美丽猫咪的原始特征和形态。20世纪70年代初,一个认真的繁育计划启动了,1976年,国际猫联盟(FIFe)认可了这个品种,次年它获得了完全冠军地位。如今,在欧洲的猫展上,挪威森林猫的参赛数量在所有品种中名列前茅。在挪威,每场猫展都有50到180只挪威森林猫参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品种。1979年,第一对用于繁育的挪威森林猫被进口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初,挪威森林猫爱好者协会成立,这个品种也被介绍给了美国的各个登记协会。1987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批准了威吉猫的登记。目前,它们在非竞赛的 “杂项类” 中接受评估。
这个自然品种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毛发的品质。在冬季,威吉猫的毛发最为浓密,拥有长长的、厚厚的双层被毛,还有巨大的围脖、飘逸的尾巴以及后腿上毛茸茸的 “马裤”(图20)。羊毛质地的底毛可以抵御最寒冷的天气,而油性的护毛外层可以防雨防雪。它的毛发不会缠结或结块,打理起来非常省心。到了夏天,随着底毛自然脱落,就只剩下蓬松的外层毛发,还有浓密的尾巴以及耳朵和脚趾上的毛簇。
挪威森林猫体型中等偏大,强壮有力,身体适度修长,肌肉发达的后腿略长,便于跳跃和攀爬。头部呈等边三角形,耳朵构成了三角形的外缘。据说棕色斑猫以及黑白花色的猫曾是最初的颜色,并且至今仍然很受欢迎;不过,除了重点色图案或缅甸棕色外,其他所有颜色都被认可。威吉猫友好、可爱且强壮。
1.5.21 波斯猫
对许多爱猫人士来说,波斯猫是最光彩照人的纯种猫。它们那如丝般顺滑、飘逸的长毛彰显着华丽与奢华。大大的圆眼睛和壮硕的体型结构,让这些猫的外貌十分引人注目。它们安静、温和的性情,为周围环境增添了一份宁静与高贵的氛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将波斯猫品种分为7个类别用于比赛,在猫展上,波斯猫是所有品种中最受欢迎的。在CFA登记注册的纯种猫中,波斯猫的注册数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16世纪后期,从波斯和土耳其出发的商队将最早的长毛猫引入欧洲。在18世纪布丰伯爵所著的最全面的自然历史书籍(1756年)中,引用了彼得罗·德拉·瓦莱(1586-1652年)的《旅行记》中的一段内容,提到了这些长毛猫。这位意大利旅行者不仅提到了安哥拉猫,还提到了来自波斯霍拉桑省的一个不同品种的猫,他形容这种猫是灰色的,有着非常长、细密、有光泽且如丝般顺滑的毛发。
安哥拉猫和波斯长毛猫在法国和英国备受赞赏,并且经常进行杂交。纯白色的毛发最受喜爱,最早出现在英国的蓝眼白猫通常是安哥拉猫,而黄眼白猫则体型更大、更壮实,属于波斯猫类型。最终,英国人更偏爱有着波斯血统的长毛猫,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蓝眼白色安哥拉猫易出现耳聋的倾向。由于显性白色基因可以抑制其他任何颜色基因的表达,所以它具有 “掩盖” 作用。这些早期的猫还携带了许多其他作为隐性基因的颜色。长毛猫也从俄罗斯进口到英国,据说这些猫是黑色和虎斑花纹的。
到1901年,英国的种猫登记簿上记录的波斯猫有黑色、白色、蓝色、橙色、奶油色、深褐色、烟色、虎斑色、斑点色、金吉拉色、玳瑁色、双色和三色。虽然黑色波斯猫是最早登记的,但蓝色波斯猫很快就成了最受欢迎的,这可能是因为维多利亚女王拥有两只蓝色波斯猫。19世纪末,波斯猫从欧洲出口到北美。美国的繁育者们怀着极大的热情接纳了它们,并以英国的标准作为起点。最终,这个品种被培育成了如今在猫展展厅中看到的那种壮硕、紧凑的体型和浓密的毛发。
波斯猫的体型可能是大型或中型,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整体品质和协调性是决定因素。波斯猫的身体看起来是圆润的,肩膀和臀部的宽度应该大致相同。骨骼粗壮结实,腿部较短。虽然波斯猫的毛发会因颜色而略有不同,但理想的毛发是细密、有光泽的,毛发与身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有着大大的围脖和浓密的尾巴。
CFA制定的波斯猫标准要求头部圆润,头骨宽阔,下颚有力。鼻子要 “短、扁且宽”,有一个 “中断”(鼻梁的凹陷)。近年来,繁育者们非常关注鼻子的短度、鼻梁凹陷的程度和位置,也就是从额头到鼻子过渡处的凹陷。有些人喜欢较深的凹陷,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凹陷不应过于明显。例如,银色波斯猫的鼻梁凹陷通常没那么极端。评委们在评判时有一定的自由度,因为标准的措辞除了对 “京巴脸” 红色波斯猫外,并没有对这一特征的程度做出具体规定。
头部结构的其他几个方面对整体外观有很大影响。小耳朵低低地长在头部,向前倾斜,加上又大又圆、明亮的眼睛,且眼睛间距较宽,这些都是重要的特征,使波斯猫呈现出人们所期望的甜美表情。标准要求波斯猫有 “合适的咬合”。如果猫出现 “头骨畸形导致脸部和/或头部不对称” 的情况,就会被取消资格。认真负责的繁育者会特别注意选择那些能保持波斯猫头部外观,且不会出现短头(过度缩短)类型常有的问题的种猫。
波斯猫的7个类别是根据颜色和图案划分的。纯色类别的各种颜色色调要均匀,颜色一直延伸到发根,且没有斑纹(图21)。所有纯色波斯猫都有铜色的眼睛,白色波斯猫中蓝眼猫和异瞳猫(一只蓝眼和一只铜眼)也会在单独的类别中参赛。
渐变色类别包括白色底毛尖端为黑色的银色猫、(红色毛发尖端,白色底毛的)“凯米尔色” 猫、白色底毛的玳瑁色猫,以及暖奶油色底毛尖端为黑色的金色猫(图22)。金色猫虽然也有毛尖色,但这是由一个独立的隐性基因导致的,该基因相对于渐变色抑制基因是隐性的。“金吉拉” 或 “贝壳” 型毛尖色非常浅,使毛发呈现出闪亮的外观,而 “渐变色” 的毛尖色则较深。银色和金色猫有绿色或蓝绿色的眼睛,眼睛周围有明显的黑色轮廓。凯米尔色和玳瑁色猫有明亮的铜色眼睛。
烟色类别的猫在基因上与渐变色猫相似,只是毛尖色很深,使得猫的外观看起来是纯色、蓝奶油色或玳瑁色,但拨开毛发时能明显看到白色的底毛(图23)。
虎斑色类别的猫有三种图案:经典虎斑、鲭鱼虎斑和补丁虎斑。它们有多种颜色,如今波斯猫虎斑花纹丰富的对比度确实非常引人注目(图24)。补丁虎斑是在经典虎斑或鲭鱼虎斑图案的基础上,增加了红色和/或奶油色的斑块。这种颜色和图案是与性别相关的红色基因的结果。“京巴脸” 红色虎斑波斯猫在颜色上符合红色虎斑猫的标准;然而,这些猫的头部骨骼结构有所不同。
双色类别包括玳瑁色和蓝奶油色猫(图25)。自1990年起,CFA设立了一个单独的双色类别,用于登记被认可的颜色与花斑白色斑点相结合的猫(以前属于双色类别)(图26)。梵色双色猫是白色的,带有颜色的斑块只分布在四肢末端(头部、耳朵、腿部和尾巴)。三色猫、梵色三色猫以及虎斑和白色相间的猫也包含在这个类别中。
喜马拉雅色类别的猫曾经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品种。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人们尝试将暹罗猫和长毛猫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具有波斯猫外形,同时又有喜马拉雅色或暹罗猫重点色花纹的猫的目标成为了现实(图27)。到1961年,美国所有的猫协会都认可了喜马拉雅猫作为一个品种。渐渐地,喜马拉雅猫在类型上与波斯猫难以区分。最终,在1984年,CFA宣布带有重点色图案的喜马拉雅猫属于波斯猫的一个类别,这使得杂交后代有资格在合适的波斯猫颜色类别中参加冠军比赛。这个类别认可许多重点色,包括纯色重点色、猞猁(虎斑)重点色、玳瑁重点色和蓝奶油色重点色。喜马拉雅色类别的所有猫都必须有深邃明亮的蓝色眼睛。由喜马拉雅猫和波斯猫杂交产生的纯色巧克力色和淡紫色猫,在CFA的纯色类别中展出。
波斯猫繁育者们常常认为,某些性格特征与不同的颜色或图案相关。虎斑波斯猫似乎特别活跃和外向。玳瑁色波斯猫通常比较调皮。喜马拉雅色波斯猫往往很有趣且活泼。不过,总体而言,波斯猫以其甜美、温和、深情且令人安心的性情而闻名。它们性格温顺,能适应任何生活环境。虽然它们偶尔会有短暂的玩耍精力爆发,但波斯猫很少会搞破坏,通常作为安静的观察者就很满足。为了让它们长长的柔软毛发不缠结、不结块,每天梳理毛发是必要的。偶尔还需要洗澡,以保持毛发的光泽,去除过多的油脂。大多数波斯猫会习惯这种护理,而且这种护理应该从它们还是小猫的时候就开始。它们长大后会期待每天的护理。它们的主人也往往把日常的梳毛护理视为一种愉快的体验,也是养波斯猫乐趣的一部分。
1.5.22 异国短毛猫
多年来,英国的繁育者一直在尝试将波斯猫和俄罗斯蓝猫的血统与英国短毛猫品种进行杂交。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美国,一些繁育者开始在他们的美国短毛猫繁育计划中使用波斯猫,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开放登记政策。其目的是为美国短毛猫的基因库引入一些原本没有的颜色,比如金吉拉色和渐层银色,这些颜色当时只存在于波斯猫品种中。由于这种杂交,美国短毛猫开始出现一些不理想的特征,包括圆形的头部和柔软、过长的毛发。随后,大多数繁育者停止了这种杂交繁育。
然而,这些杂交猫因其独特非凡的美丽而受到一些繁育者的青睐。1966年,在一位著名的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裁判简·马丁克(Jane Martinke)的提议下,CFA决定认可这些杂交猫,并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异国短毛猫。理想的异国短毛猫是短毛版的波斯猫,所有杂交美国短毛猫的繁育者都有机会将他们的猫登记为这个新品种。到1967年,异国短毛猫被认可并获得了冠军地位。在这个品种培育的早期,缅甸猫和俄罗斯蓝猫也被用于繁育,因为在那个时候,任何短毛猫都被允许使用。如今,只有波斯猫被认可作为杂交对象。
异国短毛猫的标准除了毛发外,与波斯猫的标准相同。异国短毛猫的毛发应为中等长度,柔软且丰厚,毛发从身体上向外蓬起(图28)。其毛发长度比其他短毛猫稍长一些,但又不会像波斯猫的毛发那样 “飘逸”。异国短毛猫的所有毛色都与波斯猫品种中所描述的毛色一致并被认可。由于与波斯猫关系密切,自1983年以来,在CFA的猫展上,这个品种一直与长毛猫品种组一起接受评判。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繁育者们培育出的异国短毛猫在体型和头部特征上与波斯猫相当。尽管如此,这个品种仍有其独特的外观,有些人称之为 “泰迪熊外观”。它们壮实的身体非常明显,而且由于没有长毛来掩盖其体型结构,它们的短腿和短脖子也更容易被看到(图28)。
许多主人表示,他们的异国短毛猫比波斯猫的性格更活泼。对于那些喜欢波斯猫那壮硕、圆脸的外观,但又不想每天给猫梳毛的宠物主人来说,异国短毛猫易于打理的毛发极具吸引力。由于异国短毛猫的毛发浓密、柔软,偶尔洗个澡并定期进行轻柔梳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掉毛。
1.5.23 暹罗猫
暹罗猫是全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短毛猫品种。这些猫很容易通过其独特的毛色图案被辨认出来,这种毛色是由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表现为身体毛发颜色浅,而四肢末端(口鼻部、耳朵、腿部和尾巴)颜色深。暹罗猫的基因对温度敏感,这使得其四肢末端颜色更深,并且它是 “白化病” 等位基因系列的一部分,该系列会逐渐减少毛发中的色素含量。这个系列还包括缅甸猫、“浅色阶段的缅甸猫(东奇尼猫)”、蓝眼白化猫和粉眼白化猫。
暹罗猫的基因和毛色图案在其他动物品种的繁育者中也广为人知,被称为 “喜马拉雅” 图案。在猫身上,它也被称为 “重点色” 或 “重点色限制” 图案。因为最初被认可具有这种毛色的猫来自暹罗(现在的泰国),所以这种颜色突变长期以来一直与暹罗猫品种联系在一起,尽管该基因的真正起源尚不清楚。蓝色的眼睛也是暹罗猫的特征之一,它与这个主要的颜色基因相关联,并且通过选择性繁育,其蓝色眼睛的色泽可以变得更加深邃明亮,就像在参展级暹罗猫身上看到的那样。
如今被称为 “暹罗猫” 的猫,只是原产于泰国的几种早期猫品种中的一种,这些品种在已知最古老的一本关于猫的书中有详细记载。名为《猫书诗》的手稿收藏在曼谷的泰国国家图书馆,它是从古老的暹罗城市阿瑜陀耶保存下来的,阿瑜陀耶始建于1350年,1767年被侵略者焚毁。20世纪70年代,达芙妮·尼格斯(Daphne Negus)让西方世界注意到了这份关于早期猫的非凡图像记录。书中的描述和插图清楚地描绘了重点色猫,它们的毛发非常浅,四肢末端的深色部分很少。有趣的是,这些猫有着苗条的身体和腿部,还有大耳朵和尖细的口鼻部。有证据表明,重点色猫尤其受到王室的珍视和饲养,从而确保了它们得到良好的照顾和繁衍。生活在皇宫高墙内的海豹重点色猫受到保护,避免了杂交,在基因上保持了相当纯正的血统。
博物学家西蒙·帕拉斯(Simon Pallas)在早期文献中也提到过暹罗猫的毛色图案,他在1793年描述了俄罗斯中部的三只猫,它们的身体呈浅栗棕色,耳朵、爪子和尾巴是黑色的。由于暹罗猫的毛色图案取决于温度,重点色的发育和颜色深浅会因气候以及猫的年龄而有所不同。环境越凉爽,颜色就越深。俄罗斯的这些猫可能代表了一种独立的突变,也可能与暹罗的猫有亲缘关系。帕拉斯形容它们的头部 “比普通猫的鼻子部分更长”,这似乎与古代暹罗猫的头部相似。
已知最早被引入西方世界的暹罗猫是1884年从曼谷带来的一对海豹重点色猫,它们被送给了英国驻泰国总领事的妹妹。1885年,她带着 “菲奥(Pho)” 和 “米娅(Mia)” 参加了水晶宫年度猫展。然而,据报道,至少在14年前暹罗猫就已经出现在英国了,因为在1871年的首届水晶宫猫展上显然就有暹罗猫。当时它们被描述为 “一种不自然的、像噩梦般的猫”,引起了轰动。从暹罗带来的这些猫因其体型和头部特征、弯曲的尾巴和斜视的眼睛,引发了许多有争议的评论。
最早的英国猫展标准起源于1892年,1902年暹罗猫俱乐部成立时进行了重新修订,标准要求暹罗猫是 “外观引人注目的中型猫,如果体重较重,也不能显得臃肿,因为这会破坏其令人赞赏的苗条外观。在类型上,它在各个方面都与理想的短毛家猫相反…… 还以尾巴上的弯曲为特征”。直到许多年后,尾巴弯曲和斜视的眼睛才被视为缺陷。总体而言,1902年参展级暹罗猫所期望的特征在如今的暹罗猫身上大多都已实现。
20世纪初,英国的暹罗猫品种不仅包括 “王室” 或海豹重点色,还包括一些来自暹罗的被称为 “巧克力色” 的猫。后者由几种不同的基因类型组成:纯棕色的猫(如今被称为哈瓦那棕猫,还有缅甸猫),以及有着深色重点色的暖棕色猫,很可能就是如今的东奇尼猫。早期猫展的报告表明,巧克力重点色暹罗猫也存在,并且在第一批来自暹罗的猫被进口后不久就开始繁育了,而且在1900年之前至少有一只蓝色重点色暹罗猫被登记在册。由于在《猫书诗》手稿中描绘了纯蓝色的猫,所以一些进入英国的海豹重点色暹罗猫携带淡化基因的隐性基因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基因会使海豹色变为蓝色,巧克力色变为淡紫色。在1908年出版的《暹罗猫》一书中,作者亨利·米尔纳·里德奥特(Henry Milner Rideout)写道:“(暹罗的)国王已正式宣布蓝色的猫是王室的。”
已知第一位进口并繁育暹罗猫的美国爱猫人士是克林顿·洛克夫人(Mrs. Clinton Locke),她从英国的马库斯·贝雷斯福德夫人(Lady Marcus Beresford)那里得到了一对暹罗猫,马库斯·贝雷斯福德夫人最初的猫是从暹罗的皇宫带来的。这一对猫,一只是海豹重点色公猫,一只是巧克力重点色母猫,它们繁育出的两只猫在1902年芝加哥的猫展上大获成功。1932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认可了蓝色重点色暹罗猫,但巧克力重点色暹罗猫直到1950年在英国、1951年在美国才得到全面认可。尽管当淡化基因与巧克力色结合时,淡紫色重点色是必然会出现的,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1960年在英国,这种淡化的颜色才被接受。
通过与暹罗猫杂交,引入了更多的重点色;然而,CFA和坚定的传统繁育者认为,只有源自古代暹罗的经典四种颜色的暹罗猫才是真正的暹罗猫。CFA将其他颜色的重点色猫归类为重点色短毛猫品种。大多数CFA繁育者认为,有必要限制暹罗猫的杂交,以保持其出色的、无瑕疵的身体颜色和均匀的重点色。他们认为,猫基因型中的某些虎斑图案往往会在身体上以模糊的斑纹形式体现出来。
自1902年英国的第一个猫展标准描述了 “貂色” 脸和 “相当长且尖的头部” 以来,逐渐变细的楔形头部形状一直是暹罗猫繁育者的目标。眼睛呈杏仁状,向鼻子方向倾斜。侧面轮廓是从头顶到鼻尖的一条长直线。耳朵非常大,延续了楔形的线条。身体是中型的,兼具结实的肌肉和精致的骨骼,从而造就了一只强壮但又非常轻盈、苗条的猫(图29)。躯干呈圆筒状,肩膀和臀部延续了被紧贴身体的毛发所强调的光滑优美线条。修长的细腿和细长的尾巴,与整体优雅而强壮的外观相得益彰。
暹罗猫最广为人知且最讨人喜欢的性格特征之一是它们独特的、响亮的叫声以及交流能力。暹罗猫聪明、早熟,与人和其他动物都能很好地社交。它们喜欢玩玩具,还会跳到高处,对于欣赏它们特别的忠诚和活跃陪伴的人来说,是理想的宠物。暹罗猫母猫产仔数量较多,且繁殖问题较少。根据CFA的登记数量(表2),它们是最受欢迎的短毛猫品种,并且通常寿命很长。
1.5.24 东方短毛猫
如今,东南亚的大多数猫都不是重点色猫。暹罗的《猫书诗》手稿(创作于1350年至1767年)描述并绘制了各种各样的猫,其中包括一些纯黑色、黑白双色、纯棕色、蓝灰色和渐层银色毛发的猫,以及重点色限制毛色的猫。最初从泰国进口到英国的猫通常是纯色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暹罗猫俱乐部发布声明,规定除了蓝眼重点色猫之外,其他猫不得用于繁育和参展,此后其他泰国猫才开始失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冯·乌尔曼男爵夫人与另外两位英国繁育者合作,开始努力培育一种带有暹罗猫所携带的巧克力棕色基因的纯棕色猫,而不是缅甸猫的深褐色毛色。最终培育出的具有暹罗猫外形和纯栗色毛色的猫在1958年被认可为一个品种,称为栗色外国短毛猫。大约在1962年,英国遗传学家帕特里夏·特纳(Patricia Turner)开始了她的长期繁育计划,旨在培育出具有暹罗猫外形的蓝眼纯白色猫。这些猫最终在1977年于英国被认可为一个独立的品种,称为 “外国白猫”。由显性白色基因产生的纯白色会 “掩盖” 猫原本的基因毛色。因此,在特纳女士使用暹罗猫和非暹罗猫进行的繁育计划过程中,生出了许多全身纯色或带有图案毛色的小猫。
第一批引起关注的外国类型的英国虎斑猫是斑点虎斑猫,并于1978年被认可为东方虎斑猫品种。多年来,已经培育出了许多纯色和带图案毛色的猫,有些毛色对比鲜明,有些则是柔和淡雅的色调。东方短毛猫那光滑紧贴身体的毛发似乎突出了毛色图案的细节和每种色调的美感(图30)。
美国的爱猫人士被在英国的第一批东方短毛猫所吸引,并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进口这些猫。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美国和欧洲也开展了一些繁育计划。1977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授予东方短毛猫冠军地位,并将该品种分为5个毛色组:纯色组、渐层色组、烟色组、虎斑色组和双色组。除了白猫可能有蓝色或绿色眼睛外,其他毛色的猫都有绿色眼睛。由于可以使用暹罗猫和重点色短毛猫进行杂交,该品种的健康和活力反映出其庞大的杂交基因库。
暹罗猫或重点色基因相对于全色基因是隐性的,这使得东方短毛猫必然会繁育出重点色猫。CFA的规则规定,符合重点色标准的猫可以在重点色短毛猫类别中参展;然而,暹罗猫品种不允许这些 “变种”。在其他协会以及欧洲,这些重点色变种被视为暹罗猫。东方短毛猫的标准除了毛色之外,几乎与暹罗猫的标准相同。
和它们的暹罗猫近亲一样,东方短毛猫活泼好动,对人和其他动物都极为外向。一些主人认为,它们通常比暹罗猫稍微不爱叫一些,而且更倾向于使用肢体语言。
1.5.25 重点色短毛猫
重点色短毛猫品种除了毛色之外,外观与暹罗猫完全相同。这个品种是英国爱猫人士早期杂交实验的成果,他们将暹罗猫与红色家猫短毛猫和阿比西尼亚猫杂交,试图培育出除了暹罗猫传统的4种颜色之外的更多毛色。1934年,在英国的暹罗猫俱乐部展览上展示了两只红色重点色猫;然而,最初的红色重点色猫(当时被称为 “橙色重点色猫”)和海豹玳瑁重点色猫的暹罗猫体型和头部特征并不理想。1947年,美国建立了红色重点色猫的繁育计划,1948年英国也再次开展了相关计划,但这些猫仍然缺乏理想的精致体型,而如果对暹罗猫进行更深入的品系繁育,或许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多年来,暹罗猫繁育者对它们存在偏见,直到1966年,它们才最终被英国猫迷管理委员会(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at Fancy,GCCF)认可(作为暹罗猫)。
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一直拒绝将这些杂交猫认定为暹罗猫,但在1964年确实认可了重点色短毛猫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从那以后,许多其他毛色被培育出来并得到认可,包括蓝奶油重点色、巧克力玳瑁重点色和淡紫奶油重点色。大多数其他北美协会以及欧洲的国际猫联盟(FIFe)都将这些猫视为暹罗猫。
如今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认可的10种 “猞猁重点色” 毛色,是20世纪初在英国以及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英国通过引入虎斑短毛猫进行杂交而培育出来的。这些虎斑花纹只局限于重点色区域的猫,在英国和其他协会中被称为 “虎斑重点色暹罗猫”。
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制定的重点色短毛猫标准,除了毛色描述之外,几乎与暹罗猫的标准相同。可以使用暹罗猫进行杂交繁育。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爱猫人士最终还是注意到了这些猫的卓越品质和美丽。1982年,一只海豹猞猁重点色的重点色短毛猫获得了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的一项顶级国家奖项,为这个品种书写了现代历史(图31)。
重点色短毛猫立刻受到了公众的喜爱,因为它们的性格兼具暹罗猫爱叫、大胆、要求多以及聪明的特质,同时还有各种各样引人注目的重点色毛色。其基因库庞大,且这个品种的猫体质强健。
1.5.26 东方长毛猫
多年来,在暹罗猫的一窝幼崽中偶尔会出现长毛小猫。尽管这种隐性基因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其祖先中某个地方有非暹罗猫的血统回溯,但许多繁育者更愿意相信长毛暹罗猫是自发突变的结果。1940年,两位繁育者发现,暹罗猫优雅的身姿配上如丝般的长毛,有着独特的美感,于是开始有意繁育这些长毛猫。他们选择了 “巴厘猫” 这个名字,因为这些猫灵动的动作似乎与巴厘岛舞者的舞姿相似。
由于暹罗猫繁育者强烈反对且不愿让优质的暹罗猫参与配种,早期巴厘猫的体型比暹罗猫更壮实,因而很难获得认可。繁育者通过与暹罗猫回交来培育出骨骼更纤细的巴厘猫,同时小心翼翼地不牺牲其如丝般的长毛。1970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授予了这个品种冠军地位,当时只认可暹罗猫品种中被接受的四种颜色:海豹重点色、巧克力重点色、蓝色重点色和淡紫色重点色。该品种的标准几乎与暹罗猫的标准相同;然而,由于长毛的缘故,巴厘猫看起来线条更柔和,体型也没有那么极端。这些猫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们羽毛状的尾巴(图32)。
几乎在巴厘猫开始为人所知的同时,繁育者们已经在通过与美国短毛猫配种来培育其他重点色。在重点色短毛猫的配种中也会出现长毛小猫,这些重点色短毛猫是通过与携带长毛隐性基因的猫杂交培育出来的。1986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授予这些猫冠军地位,并将它们认定为爪哇猫品种(图33)。然而,在其他一些协会中,它们被视为巴厘猫。
繁育者们迟早会希望有长毛的东方短毛猫来完善暹罗猫类型的品种系列,这是必然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繁育者们开始让巴厘猫与东方短毛猫杂交,第二代就培育出了长毛的东方猫(图34)。要保持良好的毛发质量,同时又要保持精致的体型并不容易;然而,如今暹罗猫和东方短毛猫的繁育者们持合作态度,让优质的猫参与配种,这有助于这个品种的发展。1988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接受了这些猫作为东方长毛猫品种进行登记,并在非竞赛的 “杂项类” 中对它们进行评估。
1.5.27 哈瓦那棕猫
全棕色的猫是19世纪后期最早从暹罗(泰国)引入英国的猫之一。如今人们认为,这些猫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在今天会被称为缅甸猫,而另一些则携带了暹罗巧克力重点色猫的棕色基因。在暹罗猫俱乐部规定只有蓝眼重点色猫才能用于繁育和参展之后,所有的纯棕色猫便从爱猫人士的视野中消失了。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一些繁育者先是各自开展,后来又合作开始了一项繁育计划,旨在重新培育出纯巧克力棕色的短毛猫。1954年,第一只这种新颜色且进行了登记注册的小猫诞生了。“青铜偶像” 是一只携带巧克力色基因的海豹重点色暹罗猫与一只同样携带巧克力色基因的纯黑色猫交配的后代。(这只黑猫是由一只海豹重点色暹罗猫与一只黑猫繁育而来的。)这只小猫成为了英国新的栗色外国猫品种的基础,后来这个品种以一种相同颜色的兔子品种命名,改名为 “哈瓦那”。按照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的分类,如今在英国存在的这个品种会被视为栗色东方短毛猫,因为其头部和体型与暹罗猫相同。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第一批哈瓦那棕猫从英国进口而来。1959年,这个品种得到了认可,名称中加上了 “棕” 字。美国的繁育者更倾向于保留其早期适中的体型和头部特征,而不是努力培育出类似暹罗猫的样子。
这个品种在美国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与其他任何品种都截然不同的形态。1964年,哈瓦那棕猫获得了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的完全冠军地位。
在猫的世界里,北美哈瓦那棕猫的头部尤为独特。繁育者们形容它的口鼻部就像是脸部的一个突出部分,而不是头部的延伸。在胡须垫后面的两侧有明显的凹陷。从侧面看,眼睛处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口鼻部的末端看起来几乎是方形的(图35)。大耳朵的耳尖是圆形的,并且向前倾斜。明亮的绿色椭圆形眼睛让哈瓦那棕猫显得格外敏锐机警。哈瓦那棕猫体型优雅且适度轻盈,结实且肌肉发达,各方面都很出色,但绝不粗糙或矮胖。它们凭借长长的直腿高高站立,有着一条中等长度的细长尾巴。母猫的腿纤细精致。浓郁温暖的桃花心木棕色以及光滑有光泽的毛发,赋予了这种猫真正的魅力。
哈瓦那棕猫性情平和、安静且温顺。它们渴望得到人们的关注,叫声轻柔,呼噜声响亮。哈瓦那棕猫适应能力强,能够自己玩耍和逗乐自己,但它们最喜欢有其他猫作伴,喜欢和几只猫蜷缩在一起相互梳理毛发。它们是一种体质强健的品种,没有已知的遗传缺陷。哈瓦那棕猫常被称为爱猫行家的猫,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仍然非常稀有,尚未被普通大众所熟知。
1.5.28 伯曼猫
伯曼猫常被称为 “缅甸圣猫”,是一种长毛、体型壮实的猫,其重点色为海豹色、巧克力色、蓝色或淡紫色。这四种颜色的猫身上都带有淡淡的金米色色调(即 “金色迷雾”)。独特的纯白色脚掌对这个品种来说非常重要。尽管伯曼猫的真正起源并不确定,但由于一个解释其毛色的著名传说,这种猫永远与东南亚联系在了一起。
在佛陀时代,信徒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祈祷、修行和无私奉献,努力达到超脱自我和感官的境界,即涅槃。如果一个人在这种努力中失败了,他的灵魂将会转世为更低等的生物。许多人相信人类的灵魂寄居于猫的身体里,这使得在古代亚洲各地人们对猫极为喜爱和呵护,佛教僧侣也会养猫。
伯曼猫的传说在基督诞生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有一百只长着黄色眼睛的纯白色猫与僧侣们一起生活,它们守护着缅甸的老松寺(Lao-Tsun),这座寺庙是为了纪念掌管灵魂转世的女神尊坚色(Tsun-Kyan-Kse)而修建的。有一天,入侵者袭击了这座寺庙,住持僧侣蒙哈(Mun-Ha)被杀。他忠诚的猫辛(Sinh)将爪子放在主人的尸体上,然后转身面向女神的金色神像。瞬间,这只猫的毛发从白色变成了金色,它的眼睛变得像女神的眼睛一样是蓝宝石蓝色。只有它接触到僧侣的爪子仍然是纯白色,作为纯洁的象征。寺庙里所有其他的猫也都变成了同样的毛色。经过七天的哀悼,辛死去了,它带着主人的灵魂前往了天堂。从那时起,所有剩下的有着白色爪子的金色猫都被视为神圣的,并且是僧侣们灵魂的守护者。只有极少数非常德高望重的人才被允许拥有一只这样的猫。
1925年,法国人首次将伯曼猫认定为一个自然品种。它们的现代历史始于一对伯曼猫被送给或偷运给了两位居住在法国的人,这对猫来自老松寺的大祭司。这两个人曾前往缅甸,帮助保护佛教僧侣免受婆罗门的侵犯。他们报告说看到了伯曼猫,并了解到了这个传说。1919年,作为一种感激之情的表示,这对猫被送了出去,但在海上航行途中,公猫死了。幸运的是,母猫当时怀孕了,它在法国繁衍出了这个品种,后来这个品种在欧洲各地兴盛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之后,据知在欧洲仅存两只伯曼猫,“奥洛夫(Orloff)” 和 “克塞尼亚·德·卡巴(Xenia de Kaabaa)”,重建这个品种的工作不得不重新开始。1959年,第一批进入北美的伯曼猫来自法国。之后又从法国和英国进口了更多的伯曼猫,其中包括直接从柬埔寨的一座寺庙获得的一对伯曼猫所生下的两只小猫。通过与法国繁育者的合作,伯曼猫在美国得以稳固发展,并于1966年在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登记注册。1967年,CFA授予了伯曼猫冠军地位。
伯曼猫的毛发与其他长毛猫的毛发非常不同。它如丝般顺滑,长度中等,毛发质地不会缠结。腹部的毛发呈波浪状。伯曼猫体格强壮,身体修长且壮实,腿部粗壮。头部长度适中,从侧面看,鼻子呈罗马式的下弯形状。耳朵大小适中,既位于头部侧面,也位于头顶(图36)。眼睛间距较宽,几乎呈圆形,是深蓝色的。
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只认可四种重点色(海豹色、巧克力色、蓝色和淡紫色);然而,在一些协会中,还允许其他颜色存在。猫的身体应该有 “金色迷雾” 的米色色调;人们非常关注其四只白色的 “手套”。前爪是白色的,在爪子的第二或第三关节处呈一条整齐的直线。后爪有白色的 “手套” 和 “鞋带”,向上延伸到跗关节后部,理想情况下呈倒V字形结束。爪子完全符合标准的猫是少数,伯曼猫的标准强调要从整体上评判一只猫。尽管如此,任何一只爪子上没有白色或者重点色区域有白色都会成为取消资格的理由。导致伯曼猫身上白色区域非常有限的白色斑点基因,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隐性基因,而不是更常见的显性花斑斑点基因的一部分。
伯曼猫性格温和、举止得体,然而它们有着无穷的活力,喜欢用轻柔的叫声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它们很容易融入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庭,能很好地与其他品种的猫相处,并且喜欢一直待在人的腿上。
1.5.29 缅甸猫
缅甸猫品种的故事始于一只名为 “王茂(Wong Mau)” 的母猫,它于1930年从缅甸被进口到美国。来自旧金山的精神病医生约瑟夫·C·汤普森(Joseph C. Thompson)博士曾在美国海军中担任随船医生,他对远东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在西藏的一座寺院里当过佛教僧侣,并且对几个世纪以来在东南亚随处可见的纯棕色短毛猫很熟悉。这些猫被称为 “铜色” 猫,在古老的泰国手稿《猫书诗》中有相关描述和插图,这份手稿是从阿瑜陀耶城(1350-1767年)保存下来的。汤普森博士也繁育暹罗猫,他得到了王茂,并开始了一项繁育计划,以确定它的基因构成,目的是在美国培育出一个类似亚洲铜色猫的新品种。
1943年4月出版的《遗传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概述了王茂最初的交配情况,这次交配为该品种建立了基础血统,并确定了缅甸猫的遗传原理。文章证实了汤普森博士的观点,即王茂是一只杂交猫,它含有一个缅甸猫(纯棕色)的基因和一个暹罗猫(重点色限制)的基因。他认为这使它呈现出他所说的较浅色调的缅甸猫颜色。文章报道称,通过将王茂与一只海豹重点色暹罗猫 “泰茂(Tai Mau)” 交配,并让杂交后代进行近亲繁殖,已经有可能培育出三代真正纯种的 “深色阶段” 的缅甸猫。这些以及后来的其他繁育实验证明了缅甸猫基因(cb)的存在,并确定所有缅甸猫在一种颜色基因上是纯合的,这种基因是白化病等位基因系列的一员,会使纯黑色呈现出深貂棕色。如今,作为一只具有中间颜色的缅甸猫和暹罗猫的杂交后代,王茂会被视为东奇尼猫。
1936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接受了缅甸猫的登记注册,当时要求其具有暹罗猫的体型和头部特征。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其他与汤普森博士合作的美国繁育者又从缅甸进口了几只猫来扩大基因库,但与暹罗猫的杂交仍在继续。深色阶段的纯种猫和浅色阶段的中间棕色重点色猫(东奇尼猫)都被认为是缅甸猫,这引起了很大的混乱。此外,早期进口的缅甸猫那明亮的金色眼睛很快就变成了黄绿色。1947年,CFA最终决定完全暂停该品种的登记注册。
大约在这个时候,第一批缅甸猫从美国出口到欧洲,1952年,英国猫迷管理委员会(GCCF)认可了这个品种。如今,它们在欧洲各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很受欢迎。除了最初的貂棕色,还引入了其他颜色。在缅甸猫被出口到的那些国家,它们的体型仍然保持着适度的 “外国” 风格或较为苗条;然而,在美国情况已不再如此。
罗丝蒙德·佩尔茨(Rosemonde Peltz)博士是一位缅甸猫繁育者,也是许多猫品种方面的权威人士,她在1978年的CFA年鉴中描述了美国缅甸猫繁育者在该品种被CFA暂停登记注册时所遭受的巨大打击。在她对该品种的全面历史描述中,她说:“整个令人沮丧的情况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他们继续繁育…… 以培育出尽可能最好类型的优秀缅甸猫。”
经过不懈努力,1953年,CFA恢复了缅甸猫的登记注册,基于一个新的颜色标准,该标准只允许 “没有斑纹的纯色毛发”。其体型被描述为 “中等、精致、修长”。到1957年,CFA的标准再次改变,要求其体型 “介于家猫短毛猫和暹罗猫之间”。1959年,“略显紧凑” 这一关键词被纳入标准,从那以后,标准的措辞就没有重大变化了。美国缅甸猫的概念逐渐变成了一种中等体型的猫,具有 “结实的骨骼结构、良好的肌肉发育,并且就其体型而言体重惊人”。后来,“略显” 这个词被去掉了,以进一步强调紧凑的体型。
缅甸猫的头部是圆形的,口鼻部宽阔、短小,有一个鼻梁凹陷。大而圆、富有表现力的眼睛应该是明亮的金色。一种特别甜美的表情使缅甸猫具有独特的外观(图37)。20世纪30年代的早期缅甸猫的头部被描述为 “苹果头”,从正面看,在两耳之间呈 “圆顶形”。这些猫的体型也被认为是 “矮胖的”。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繁育者开始恢复这种壮实的形象,避免出现精致或苗条的暹罗猫外观。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些繁育者开始选择进一步极端缩短鼻子,以强调标准中要求的圆形头部。由此导致的头骨变化最终产生了一种被认为与新生小猫的颅面致死畸形有关的头部类型。为了消除该品种中的缺陷,当繁育者努力寻找解决方案时,人们所期望的缅甸猫外观的概念再次受到挑战。该品种从未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那闪亮、紧贴身体的毛发,具有细密、有光泽、缎面般的质地。
由于早期与暹罗猫杂交,一些缅甸猫的血统中保留了两种隐性遗传因素。突变的巧克力基因在缅甸猫品种中产生了 “香槟色” 毛色,而淡化基因分别影响貂色和香槟色,产生了蓝色和铂金色。尽管这些颜色开始引起一些繁育者的兴趣,但也遭到了其他繁育者的强烈反对,这些反对者多年来一直努力将缅甸猫品种仅仅与亚洲铜色猫的纯深貂棕色毛色联系起来。1980年,CFA决定确定一个单独的品种,称为马来猫,以涵盖这三种额外的颜色。最终,为了顺应这个品种不断变化的历史,1984年,马来猫被并入缅甸猫品种,目前在一个单独的淡化色类别中进行评判。
据说缅甸猫一生都像小猫一样。它们以聪明和爱玩而闻名,经常用别出心裁的游戏给人们带来惊喜。与这个品种相关的一个典型动作是用后腿跳舞,被称为 “缅甸猫舞步”。虽然它们的叫声相对轻柔,但它们会用各种声音进行交流。这些猫非常渴望与主人亲近,喜欢依偎在主人腿上。缅甸猫母猫往往特别聪明且爱发号施令,在有其他品种猫的家庭中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已绝育的公猫通常温顺且深情。
1.5.30 东奇尼猫
暹罗猫与缅甸猫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东奇尼猫品种的基础。缅甸猫(cb)基因相对于暹罗猫(c8)基因只是部分显性。将这两种基因结合,会在杂合子猫身上产生一种中间混合的毛色,这些猫具有深色重点色图案,但身体颜色比暹罗猫更深。这些东奇尼猫相互交配,平均会产生可预测的后代比例:50% 具有东奇尼猫的杂交毛色,25% 具有纯合子缅甸猫的毛色,25% 具有纯合子暹罗猫的重点色限制毛色。纯色和重点色的后代被称为 “变种”,在这个品种中永远无法消除。尽管如今不允许再与暹罗猫和缅甸猫进行杂交,但变种猫在繁育计划中很有价值,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宠物。
缅甸猫品种著名的基础猫 “王茂”,在今天会被认为是第一只被认可的进口到美国的东奇尼猫。很有可能,19世纪后期在英国被描述为 “巧克力色暹罗猫” 的一些棕色猫也是早期的东奇尼猫。可以很容易地推测,早在暹罗猫和缅甸 “铜色” 猫存在的时候,东奇尼猫杂交品种就已经生活在古代东南亚了,因为它们无疑曾相互杂交。在20世纪初的英国,当只有浅色身体和蓝色眼睛的 “王室” 海豹重点色猫可以参展时,这些棕色杂交猫很快就失宠了。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东海岸和加拿大开始了培育东奇尼猫的现代实验。最初它们被称为 “金色暹罗猫”、“蜂蜜色暹罗猫” 和 “巧克力色暹罗猫”,到1967年,它们最终被称为 “东奇尼猫(Tonkanese)”,并得到了加拿大猫协会(CCA)的认可。1971年,北美繁育者投票决定将这个品种称为 “东奇尼猫(Tonkinese)”,并努力争取得到美国登记协会的认可。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最终在1978年允许其登记注册,并在1984年授予了其完全冠军地位。
除了继承自两个祖先品种的混合毛色外,东奇尼猫品种还呈现出一种中间类型的体型和头部特征。这些猫既不像暹罗猫那样修长轻盈,也不像缅甸猫那样紧凑圆润。正如东奇尼猫品种标准中所描述的中等体型,不像极端体型那样容易定义和理解。对于繁育者来说,从如此不同的特征中培育出一致的头部和体型是非常困难的。东奇尼猫肌肉发达,体重惊人,是一种比例适中、体态均衡的猫。头部是改良的楔形,轮廓柔和弯曲,口鼻部钝圆。耳朵大小适中,既位于头部侧面,也位于头顶(图38)。眼睛呈杏仁状,沿着颧骨倾斜,间距较宽。独特的蓝绿色眼睛是这个品种的一个决定性特征。东奇尼猫的毛发质地与它的祖先那种极其光滑、缎面般的质地完全不同。它的毛发被描述为 “貂皮” 质感,中等长度且短,紧贴身体,细密、柔软、如丝般顺滑,带有光泽,但不会紧紧地贴在身体上。有五种被认可的毛色:深棕色重点色和中等棕色身体的自然貂色;中等棕色重点色的香槟貂色;蓝色貂色;铂金色貂色;以及蜂蜜貂色(源自浅棕色或肉桂色基因)。
据那些在家里饲养并喜爱东奇尼猫的热情爱猫人士说,东奇尼猫的性格似乎是一种 “恰到好处的中庸”。东奇尼猫是活泼好动的猫,对人和其他动物都很外向,性情温和,叫声也不太频繁。它们迷人又有趣,同时温柔深情,易于梳理毛发,而且体质强健。
1.5.31 孟买猫
培育一个新品种的挑战是一些爱猫人士的终极梦想。来自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尼基·霍纳(Nikki Horner)16岁就开始养猫。她凭借几个品种的猫赢得了多项国家级顶级奖项,并培育出了众多大冠军猫,之后她成为了少数几个真正实现这一抱负的人之一。孟买猫品种体现了她想要培育出一种拥有缅甸猫体型、长着铜色眼睛的黑色短毛猫的愿望。家猫拥有类似 “迷你黑豹” 的异域外观,这一形象促使她选择了这个品种的名字,其灵感来自印度的黑豹。
1958年,她首次尝试将黑色家猫短毛猫与缅甸猫杂交,但没有成功,用她的话说,繁育出的后代 “体型庞大且像马”。毛发太长,眼睛颜色也不好。最终,她找到了合适的猫种组合,最初是一只有着深铜色眼睛的黑色美国短毛猫公猫,以及一只大冠军貂色缅甸猫母猫。经过长期的近亲繁殖、杂交以及精心挑选,她成功地持续培育出了与众不同的黑色猫。在最初尝试繁育18年后,经过大量努力推动这个品种被认可,孟买猫于1976年获得了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的冠军地位。如今仍允许与黑色美国短毛猫和貂色缅甸猫杂交。
孟买猫和缅甸猫的标准除了毛色之外几乎完全相同。然而,由于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许多裁判和繁育者对其体型描述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缅甸猫的身体 “呈现出紧凑的外观”,而孟买猫的身体则是 “中等长度”,“既不紧凑也不修长”。一般来说,孟买猫的腿稍高一些,身体和尾巴的比例也稍长一些。头部是圆形的,口鼻部较短,但不应有 “哈巴狗” 或 “扁鼻” 的样子。毛发从根部到毛尖都是黑色极为重要,同时还需要黑色的鼻镜和爪垫(图39)。对于一只顶级的孟买猫来说,深金色到铜色的眼睛颜色是必不可少的。
孟买猫大胆外向,是聪明且深情的伙伴。它们通常融合了美国短毛猫随和的性情,以及缅甸猫善于创造、更爱交流的性格特点。
1.5.32 科拉特猫
作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猫品种之一,科拉特猫可能也是最纯正的品种。即便在今天,这个品种的猫在外观上仍与它们的原生祖先非常相似,据说其原生祖先曾在马来半岛的丛林中野生生活。所有科拉特猫的血统都可追溯至泰国。几个世纪以来,这些长着明亮绿色眼睛的银蓝色短毛猫在它们的故土一直备受珍视且十分稀有,在那里它们被称为 “希-萨瓦特(Si-Sawat)”。(“希(Si)” 是表示颜色的词,“萨瓦特(sawat)” 是一种野生水果植物,其种子呈银蓝色。)
在来自古城阿瑜陀耶(1350-1767年)的《猫书诗》中,对科拉特猫有过描述和绘图,而且它们也是许多有趣故事和传说的主题。它们闪烁着微光的银蓝色在泰国人眼中象征着财富,数百年来,科拉特猫一直被视为好运的象征。泰国人形容科拉特猫的眼睛颜色如同嫩绿的稻谷,将这种猫与丰收联系在一起。据说,送给新婚新娘一对希-萨瓦特猫,能确保婚姻幸福美满、家庭和睦。在早期的泰国,它们从不被售卖,而是作为表达特别敬意或尊重的礼物。
俄勒冈州的琼·约翰逊(Jean Johnson)夫人曾与丈夫在曼谷生活了6年。20世纪50年代后期,她在泰国四处寻觅银蓝色的猫,据她报告说只看到了五六只。在街头巷尾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也没有一只对外出售。所有拥有这些猫的人要么是泰国政府官员、泰国贵族,要么是外国政府的代表。1959年6月,泰国送给她一对科拉特猫作为礼物。“娜拉(Nara)” 和 “达拉(Darra)” 是同窝出生的小猫,它们是最早来到美国的科拉特猫。为了避免近亲繁殖,约翰逊夫人让这两只猫与她从泰国带回来的暹罗猫杂交了一代,并仔细地从后续的繁育中剔除了任何具有暹罗猫特征的后代。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科拉特猫爱好者从泰国获得了更多的科拉特猫。达芙妮·尼格斯(Daphne Negus)是该品种繁育的一位重要先驱,她前往泰国进口了9只科拉特猫,因为泰国人认为这个数字能带来好运。1965年,科拉特猫爱好者协会成立,旨在保护和培育这个品种,同时保留其传承。根据原生科拉特猫的外观制定了一个标准,1966年,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认可了科拉特猫的冠军地位。除了早期的杂交配种外,这个品种像猫迷们所珍视的任何品种一样,受到了精心的保护,保持着纯正性。如今仍然允许从泰国进口科拉特猫,并且这个品种也被世界各地的登记协会所认可。
如今的科拉特猫和古代的科拉特猫一样,肌肉发达,体型呈半矮胖型,身体给人一种 “如同紧绷的弹簧般蓄势待发” 的感觉,背部呈曲线状。头部独特,眉毛的曲线和脸的两侧形成了一个心形。科拉特猫那圆润的眼睛又大又明亮,在脸上显得有些大(图40)。耳朵大且位置高,让它们看起来十分警觉。光滑、紧贴身体的毛发上有大量的银色毛尖,使其呈现出强烈的光泽,常被形容为有光环效果,在阳光下观赏效果最佳。
科拉特猫性情甜美、温和,据说它们会极力保护自己的主人和孩子。它们用轻柔的叫声与人交流,不喜欢嘈杂的声音。科拉特猫行动时带着谨慎的威严,更喜欢待在主人身边和熟悉的地方。
1.5.33 日本短尾猫
通过仔细研究众多早期日本艺术品的范例,显而易见的是,长着绒球般短尾巴的猫在远东地区几个世纪以来一定备受尊崇。家猫在6世纪初从中国和韩国传入日本。当时,每座佛教寺庙都按惯例至少饲养一对猫,以保护神圣的文献免遭啮齿动物的破坏。众多木刻版画和绘画屏风上都描绘了猫与贵族女性相伴的场景,甚至在皇室环境中也有猫的身影。在日本,猫显然被视为极为美丽、优雅且令人愉悦的生物。相比之下,早期中国艺术几乎只着重强调猫的捕猎能力、敏捷性和力量。
日本民间传说丰富多样,其中猫常常与好运相关,或者能由女子变化而来。猫的名字 “neko”,有时会被用来称呼艺伎,因为艺伎和猫一样具有迷人的魅力。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里有这样的说法:长尾巴的猫会幻化成人类并迷惑人心。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在日本及东方其他地区会有如此之多长着独特短卷尾巴的猫。另一个著名的传说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猫常常是短尾的:据说有一只猫在壁炉旁休息,尾巴被火花点燃。受惊的猫在皇城的街道上狂奔,随后所有房屋都燃起了大火。到了早上,城市被摧毁,只剩下一片灰烬。天皇极为愤怒,于是下令将所有猫的尾巴都剪短,以避免未来发生类似的灾难。
在所有日本传奇猫中,最著名的或许当属 “招财猫(Maneki-Neko)” 了。它是一只小巧迷人的三色母猫,据说它会招手吸引路人,且与好运相关。在它的形象中,它会抬起一只爪子,做出欢迎的姿势。在东京附近著名的豪德寺的外墙上就绘有它的形象,寺内还留存着数百个它的复制品。无论是古董还是现代的招财猫雕像,在许多日本商店和餐馆都能看到,作为吸引顾客的象征。在雕像的背面,明显可以看到绒球般的尾巴。
最初从中国和韩国传入日本的猫有纯黑色、纯白色、黑白双色的,偶尔也有黑、红、白三色的。三色的花斑猫,被称为 “mi-ke”,被视为好运的象征,尤其是日本水手们,他们相信这些猫能够预见风暴。由于迷信以及日本人认为人类与所有生物之间存在联系,猫在许多年里都被赋予了受尊崇的地位。最终,在13世纪至15世纪期间,日本的丝绸产业变得愈发重要。当产业受到被蚕吸引而来的老鼠的威胁时,政府决定猫不能再仅仅是被宠爱的家猫。于是下令将猫放归野外,以拯救丝绸产业和粮食收成。
在日本,人们对猫的美丽和个性的喜爱从未消退,在现代,许多纯种猫品种也被引入。如今在日本街头常见的猫中,大多数都有短尾巴。每只猫的尾巴结构都是独特的,其骨头常常像 “S” 形甚至像螺旋状一样扭曲。
遗传学家尼尔·托德(Neil Todd)博士进行的广泛研究证明,导致这种短尾的基因是隐性的,且与显性的曼岛猫无尾基因完全不同。它并非致死因素,也不会导致畸形。虽然偶尔会有短而直的短尾猫,但从没有过完整长度尾巴的猫。
一位在美国生活了近20年的爱猫人士,对日本短尾猫的独特美丽和魅力赞赏有加,并将它们培育成了一个品种。朱迪·克劳福德(Judy Crawfor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开始繁育具有能产生 “mi-ke” 三色后代的毛色的猫。1967年的一天,美国的一位猫繁育者伊丽莎白·弗雷雷(Elizabeth Freret)看到了一只日本短尾猫,这只猫正寄养在马里兰州的一家宠物店,它的主人是一个刚从日本回国的家庭。她听说日本有许多像她看到的这只一样长着短尾巴的街头猫,对此十分着迷。一年后,她与克劳福德小姐取得了联系,到1968年8月,3只短尾猫抵达了美国。在制定了标准之后,这些猫被提交给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委员会,并于1969年被接受登记注册。1976年,它们获得了冠军地位,从那以后,不断有日本短尾猫从日本进口到北美。
短尾猫的体型标准与其作为优雅高贵的家宠的原始背景相符。尽管它们肌肉发达,但日本短尾猫给人的印象是一种纤瘦精致的风格,而非壮硕的体型结构。美国繁育的日本短尾猫的体型已经与如今日本街头所见的猫的体型有所不同。它们的后腿比前腿长,但腿部呈一定角度,这样当猫放松时,背部能保持水平(图41)。尾巴必须清晰可见,且长度不应超过3英寸。尾巴可能是僵硬的,也可能是灵活的;然而,由于其弯曲的形状,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蓬松绒球效果。
头部形状几乎形成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线条柔和弯曲,颧骨较高,口鼻部相当宽阔。从侧面看,大大的椭圆形眼睛明显倾斜。大大的耳朵直立,在头部两侧间距较宽,且向前倾斜。
双色和三色,以及纯黑色、红色、白色和玳瑁色,是最主要的毛色。其他日本短尾猫的毛色还包括 “图案色” 类别,指的是任何带有或不带有白色的虎斑条纹或斑点的花色。稀释的蓝色和奶油色在纯色或图案色类别中都是被允许的。人们更偏爱大胆、醒目的斑纹和浓郁鲜艳的颜色。短尾猫的毛发为中等长度且短,柔软如丝,舒适地覆盖在身体上,没有明显的底毛。
日本短尾猫是理想的家庭宠物,它们机警可爱,性格迷人。它们活泼但举止温和,不会过分要求主人的关注。它们的好奇心、与其他动物和孩子相处的适应能力,以及轻柔的啁啾叫声,共同构成了日本短尾猫独特的性格特点。
1.5.34 新品种
目前,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认可31个品种的猫具有完全冠军地位。缅甸猫品种细分为2个类别,波斯猫品种细分为7个类别。现在仅被接受登记注册的品种有美国卷耳猫、挪威森林猫、东方长毛猫和土耳其梵猫。这些猫可以在非竞赛的杂项类别中参展。根据CFA的《1979年关于新品种和新颜色的接受与升级管理规则》,在建立登记注册之后,至少需要5年时间,同时还需满足其他要求,包括提交一份拟定的标准,才能被批准认可为临时品种。最后,在满足进一步的评估和展览要求,并得到繁育者们对标准和可接受颜色的一致认可后,该品种才可提交给CFA董事会,以考虑授予其冠军地位。
CFA被公认为世界上所有猫登记注册组织中,在批准新品种方面最为严格和谨慎的组织之一。CFA的繁育者以及当选的董事会成员普遍认为,在允许登记注册之前,确定一个新品种在健康和美观方面是否真的能成为猫迷界未来的宝贵财富,这一点至关重要。一旦一个品种的培育工作开始,并且许多人已经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再拒绝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在登记注册之前,需要做一些初步工作来展示和评估一个新品种的潜力。在认可一个新品种之前,CFA董事会成员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关于基因构成的信息,在杂交品种培育过程中结合的品种数量或特征,以及后代可预测的一致性。
- 这些猫在其原产国的历史和背景,以及/或者关于自发突变的基因信息。
- 特征上可能存在的重叠,这可能会威胁到现有品种已有的独特品质。
- 健康状况、遗传基因异常的潜在风险、性情,以及作为理想宠物在公众中的普遍接受程度。
近年来,随着猫作为宠物越来越受欢迎,许多新品种被培育出来。有些品种只是个人的一时兴起,无法满足CFA关于至少有10名繁育者参与该品种登记注册申请的要求。有些品种没有尝试申请CFA的认可,而有些则申请了但被拒绝了。以下是一些至少被CFA以外的一个协会认可的品种列表:
- 美国短尾猫:大约20年前,一只混种短尾公猫与一只暹罗母猫首次交配,由此起源。随后的交配表明,不同长度的尾巴是由显性的曼岛猫基因决定的。允许通过与喜马拉雅猫杂交引入长毛基因,最近还允许与缅因猫杂交引入长毛基因。
- 波米拉猫:这个品种是1982年一只英国金吉拉长毛猫(波斯猫)公猫与一只缅甸猫母猫有计划交配的结果,培育出了具有缅甸猫体型(英国标准)的渐层银色短毛猫。波米拉猫已被英国猫协会认可为临时品种。
- 孟加拉猫:这个品种是家猫与亚洲豹猫(一种斑点小的野生猫,花纹对比度高)杂交的产物,培育出了具有野生外观和家猫性情的斑点猫。
- 加州闪亮猫:这个品种的猫毛发短,有斑点花纹且具有 “野性外观”。它是由一个人在15年的时间里,使用各种美国家猫品种以及从北非和东南亚进口的2只猫培育出来的。
- 苏格兰折耳长毛猫:这个品种的出现是因为在纯种苏格兰折耳猫的一窝幼崽中存在隐性长毛基因,通过使用经批准的杂交繁育方式而培育出来的。其血统和外观与亲本品种相同,但看起来更柔和、圆润。这些猫看起来好像根本没有耳朵,因为耳朵是折下来的,并且被毛发覆盖。
- 尼比隆猫:这些蓝色半长毛猫是一次混种猫偶然交配的结果。一位繁育者决定通过引入俄罗斯蓝猫,并与和俄罗斯蓝猫类似类型的混种长毛猫交配,来复制这种外观。
- 布偶猫:这个品种是25年前由一只长毛混种母猫与一只伯曼猫公猫交配繁育而来的。它们非常温顺,据说被抱起来时身体会松弛下垂。这种猫体型大且毛发长,有重点色限制的毛色。有些是戴手套的(四肢末端白色),有些是双色图案。外观与伯曼猫相似。关于它们的起源存在争议。
- 西伯利亚猫:这是一种原产于俄罗斯的长毛猫。有些从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以及捷克斯洛伐克被进口到西欧。经过一年多的复杂安排,1990年6月28日,第一批直接从俄罗斯进口到美国的3只西伯利亚猫幼崽抵达。1990年7月,另一位爱猫人士前往俄罗斯,从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带回了成年的西伯利亚种猫。西伯利亚猫体型庞大(公猫体重17-26磅),有长长的鬃毛,有光泽的直毛,没有底毛,腹部和后腿处有浓密的卷毛。虎斑色更受欢迎。
- 雪鞋猫:这种短毛猫是20世纪60年代由暹罗猫和美国短毛双色猫杂交培育出来的(图42)。繁育者在培育出具有合理一致性的理想白色花纹方面遇到了困难。
- 斯芬克斯猫:这种无毛猫是由多次发生的自发突变产生的(1903年辛普森小姐的《猫之书》中就描绘了墨西哥无毛猫)。无毛基因相对于正常毛发基因是隐性的,但相对于德文卷毛猫的卷毛基因是显性的。这些猫身体的某些部位有短的绒毛。它们的身体形态引人注目,皮肤有皱纹(图43)。过去曾有报道称它们存在免疫系统和生育问题,但近年来繁育者已经能够培育出健壮的猫。
- 塞尔凯克猫:1987年,在怀俄明州的一窝家猫中发现了家猫中最新且尚未确认的突变。当地人道协会将其中一只小猫送给了一位波斯猫繁育者。这只母猫有着不寻常的卷曲毛发,显然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导致的,这与隐性的康沃尔卷毛猫和德文卷毛猫基因不同。当它与一只黑色波斯猫冠军交配时,生下了6只小猫,其中3只毛发是卷曲的。它们的毛发浓密、丰厚且柔软,呈松散的卷状,而不是波浪状。由于刚毛基因也是显性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这些猫的基因是否相同,以及这些小猫是否可能代表了半长毛的品种。这个新品种拟定的名字是 “塞尔凯克”。
1.5.35 家养宠物猫
真正的爱猫人士喜爱并欣赏所有的猫,无论它们是否是纯种猫。许多参与纯种猫繁育的人也会将混种猫纳入他们的家庭,并且帮助当地的人道协会或动物收容所努力减少宠物数量过多的问题。像美国猫爱好者协会(CFA)这样的登记注册协会,在其获得许可的猫展中设置了非纯种猫的比赛项目,以此表达他们对促进所有猫的福祉的关注。猫展中的家养宠物猫类别常常为那些有兴趣加入爱猫群体并参与猫俱乐部活动的人提供了一个入门途径。许多人后来继续繁育冠军猫,或者在优秀猫组比赛中展示已绝育的纯种猫。
家养宠物猫会根据评委的主观意见,从其美丽程度和健康状况方面进行评判。CFA没有为家养宠物猫制定书面标准,更倾向于珍视每只猫自身的独特之处。与纯种猫不同,纯种猫是按照各个品种标准中所描述的理想准则进行比较的,而家养宠物猫可以是任何颜色、花纹、毛发质地,或者体型和头部特征。
家养宠物猫的健康状况要求与参展的纯种猫是一样的。猫的整体外观必须反映出其总体的健康和活力,同时还包括警觉性、行动能力和毛发质量。这只猫必须处于最佳身体状态,肌肉紧实,骨骼结构健全,体重健康。对于所有参展的猫来说,干净整洁、毛发梳理良好是很重要的。健康状况还包括性情的平衡以及对被触摸和评判过程的接受度。由于猫展大厅的噪音和活动可能会让一些猫感到害怕,评委们会忽略猫正常的胆小行为。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家养宠物猫似乎都能轻松适应猫展的流程,并且对评委和观众给予的关注表现出令人愉悦的反应。
家养宠物猫类别让评委有机会向参观者普及猫的一般特征,以及对不用于纯种繁育计划的猫进行绝育的重要性。所有参加CFA家养宠物猫比赛的成年猫(年龄超过8个月)必须已被阉割或绝育,并且不能切除爪子。展示优秀的家养宠物猫范例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所有猫的自然美丽和魅力的认识,以及了解良好的照顾、饮食和毛发梳理是如何提升它们的魅力的。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Niels C. Peder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