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份简明易懂的遗传学术语、繁育术语及克隆术语速成指南。遗传学术语在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中的使用方式有时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科学语言中使用这些术语较为精确,而在科学界之外的语言环境中则相对宽松。本列表旨在帮助缺乏遗传学知识的普通读者理解这些术语,这些读者可能会在常见的文章中遇到这些术语。需要更科学定义的读者可以参考专业字典。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在科学界中被认为已经过时的术语,由于被大众语言所吸收,仍会被广泛使用。
一般来说,基因是成对存在的——一份拷贝来自父亲,另一份来自母亲。这些拷贝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因为突变而略有不同。“成对存在”的规则有一个例外,那就是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这些染色体决定猫的性别:XX为雌性,XY为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对应的Y染色体基因,反之亦然。这意味着在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表现形式在雌性和雄性之间有所不同。
等位基因 (Alleles, Allelomorphs)
某特定基因的可替代形式。一个种群中可能存在某特定基因的多个等位基因,但单个个体只能继承其中两个。为了简便,面向普通读者的许多文献中会用“基因”指代“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系列 (Allelic Series)
同一基因的多个突变形式,这些等位基因位于相同的基因位点(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
交替遗传 (Alternate Heredity)
孟德尔遗传,指基因的分离和独立组合(即某一性状的表达要么由一个基因控制,要么由另一个基因控制),不同于“混合遗传”,后者指祖先性状混合在后代中形成中间型表现或“嵌合遗传”。
人工授精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利用未阉割雄猫的冷冻精子对雌猫进行受精。通常用于地理上相隔较远的繁育伙伴。雄猫的精子可以保存多年后使用。目前尚未在猫繁育中普遍应用,但在其他牲畜中经常使用。
人工选择 (Artificial Selection)
由繁育者通过选择性配种以保留某些性状的行为。人工选择往往会保留自然环境中可能被淘汰的性状。
择类交配 (Assortive Mating)
指具有相似特征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返祖现象 (Atavism)
(见于较早的文献)指幼猫中出现祖先形态,即“返祖”到某种祖先类型。
常染色体/常染色体性 (Autosome, Autosomal)
常染色体是指除X或Y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状是非性联性状。
回交 (Back-cross)
指将后代与其亲本进行交配,通常是为了保留隐性性状。
双基因性 (Bigenic)
指由两个不同基因位点(染色体上的位置)的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的性状,与单基因性(由单个基因的等位基因决定)相对。
生物年龄/细胞年龄 (Biological Age, Cellular Age)
对于正常受孕的动物,生物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同。而对于克隆体,生物年龄是克隆体的实际年龄加上供体细胞提取时供体的年龄。如果供体细胞提取时供体已5岁,则克隆体的生物年龄为实际年龄加5岁。
混合遗传 (Blending Heredity)
一种理论,认为后代的性状是祖先性状的混合,形成中间型表现。与孟德尔遗传(后代性状由一种或另一种性状表现)相对。
血统 (Bloodline)
由某著名祖先延续下来的猫种群。人类的类似例子为王室血统,例如都铎王朝血统。
种群瓶颈 (Bottleneck)
种群数量减少到仅存少数个体,然后从这些个体扩展的现象。瓶颈会导致遗传多样性丧失。瓶颈现象可能因各种原因发生,例如某一品种的猫因疾病大批死亡,仅存少数个体存活。
品种 (Breed)
指通过交配能稳定遗传特定性状的一种个体群体。品种标准(性状清单)通常由品种俱乐部或官方多品种注册机构制定。最接近标准的猫为“展览级”,存在轻微瑕疵但接近标准的为“繁育级”,而偏离标准较多的为“宠物级”。
携带者 (Carrier)
杂合隐性性状的猫。显性基因掩盖了隐性性状,但若与另一隐性基因携带者或隐性纯合子交配,可能将该性状遗传给下一代。该术语常用于颜色繁育或描述可能有害的性状(已知携带者不应参与繁育)。
性状 (Character)
指由一个或多个基因控制的可遗传特征。
奇美拉 (Chimera)
指两个受精卵融合形成的单个个体。这是产生玳瑁公猫的机制之一。这两个卵可能为同一性别,也可能分别为雄性和雌性。奇美拉从外观上可能无迹象,也可能有“独特外貌”甚至“畸形”。
染色单体 (Chromatid)
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原始染色体,在DNA链分离为完整染色体之前。
染色质转移 (Chromatin Transfer)
在克隆过程中,将体细胞核中的染色质(DNA链)转移到已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核中。新的个体将从该细胞中发育,并与染色质供体的遗传特性相同。
染色体 (Chromosome)
携带基因的DNA链。家猫有19对染色体;精子和卵子各有19条单独的染色体,因此它们是单倍体(仅有一套染色体),而个体为二倍体(两套染色体,形成配对)。极少数情况下,由于异常的精子或卵发育,个体可能有额外的染色体组,例如三倍体(3套)或四倍体(4套),统称为多倍体。
染色体数目 (Chromosome Complement)
指某一物种的染色体数量。家猫有38条染色体或19对。
实际年龄/日历年龄 (Chronological Age, Calendar Age)
从出生日期到当前的时间。对于正常受孕的动物,实际年龄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年龄”——即我们存在的年份或庆祝的生日数。对于克隆体,这与生物年龄/细胞年龄有所区别。
经典致死基因 (Classical Lethal)
一种有害基因,导致个体在出生前死亡。
克隆/克隆技术 (Clone, Cloning)
通过提取某个个体的遗传物质,将其移植到已替换掉原始细胞核的卵子中,从而生产出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个体。但克隆个体的外貌未必完全相同。
共显性 (Co-dominance)
当多个等位基因存在时,两个或多个等位基因对彼此具有同等显性,同时对其他等位基因表现为显性。例如在人类中,ABO血型中A与B为共显性,O为隐性。若共显性等位基因同时遗传,则表现出混合特性(如AB型血)。共显性中,杂合体同时表现出两个显性基因的表型。
近亲繁育系数 (Co-efficient of Inbreeding)
用量化方式测量某只猫血统中的近亲繁育程度。繁育者使用该系数平衡保存某性状的需要与过度近亲繁育带来的潜在危害。
比较遗传学 (Comparative Genetics)
研究不同物种遗传学的异同,包括基因的功能和位置对比。这有助于将某一物种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他物种,特别是在研究新突变时。
补偿性交配 (Compensatory Mating)
通过平衡亲本的优缺点,以便一方的优点弥补另一方的缺点,从而产生优质后代。例如,一只耳朵较大的猫但体型优良,可与一只体型稍差但耳朵比例合适的猫交配。部分后代会遗传双方的优点(遗传双方缺点的个体不会继续繁育)。
先天性 (Congenital)
从出生起即具备的性状,与个体生命周期中获得的性状相对。例如,马恩岛猫的无尾属于先天性,而因车祸失去尾巴则属于后天获得。
外观基因 (Cosmetic Genes)
引起外观变化的基因,但这些变化并非致命或导致功能损害。有些外观变化需要医疗或手术治疗,而有些则不需要。猫爱好者中对需要医疗改善猫生活的性状是否应视为功能损害性状存在争议。
杂交种 (Crossbred)
通过控制交配,将两个不同品种的猫交配后产生的后代。相对地,“杂种”或“土猫”是因意外交配或不受控的多次交配而产生的后代。
交叉、交叉交换 (Crossover, Crossing Over)
在形成卵细胞或精子时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与其伴侣染色体之间交换。这种过程随机化了传递的性状,产生更具多样性的后代,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
淘汰 (Culling)
将个体从繁育计划中移除,通常通过绝育手术完成。在过去,由于绝育手术不普遍,淘汰意味着杀死有缺陷的小猫。在现代,淘汰的猫通常被安置为宠物。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Sarah Hart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