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孟德尔主义与遗传学

第一次准确描述遗传原则是在 1866 年由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提出的。由于当时的科学氛围尚未准备好接受他对这些原则简单甚至直截了当的解释,孟德尔的发现一度被忽视,直到 1900 年。在那个时期,遗传和进化的普遍观点正受到批判性的审视,生物学开始从一门观察性科学转变为实验性科学。大约在 1900 年,孟德尔的研究被三位生物学家独立且几乎同时地推崇。

众所周知,孟德尔用普通的花卉——豌豆进行实验。一旦掌握了基本原则,许多人急于发现他的理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植物和动物。很快人们发现,这些理论确实适用。他所制定的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而在其他情况下,这些规则通过细微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和扩展了他所制定的原则。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Mendel’s Laws of Heredity),如同他的原则,经过了可重复实验的检验。其在所有植物和动物物种中的普遍性意味着这些原则是基础性的。遗传学的研究最初被称为“孟德尔主义”,直到 1906 年贝特森(Bateson)为这门新兴的生物学科创造了“遗传学”这个词。于是,遗传学成为了一门科学,具有可以验证的原则和具有真实预测价值的定律。

从一位男子在花园角落里随意摆弄的微不足道的起点,遗传学发展到了今天,研究机构专门致力于这一学科。当今,生物学或医学的任何领域都无法逃脱其影响。在这本书写作时,包括猫在内的遗传学新研究,在分子层面上,涉及到 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绘图,继续增加并深化了我们对遗传学的理解。

遗传学的基础奠定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一旦遗传机制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基于“血统百分比”以及对远祖影响的高估等旧有观念就需要修正。甚至在繁育中使用族谱也变得值得怀疑,除非对所列祖先非常熟悉并能够回忆起其明显的价值。仅仅是名字的罗列,如果没有准确的描述,其价值微乎其微,除非它暗示了该个体来自一个知名的血统。

1.2 孟德尔主义与遗传学

非常好,这段是介绍遗传学发展史的内容。虽然有点学术,但它其实讲了几个非常有趣、关键的故事——尤其是孟德尔的贡献是如何被发现、传播、再到成为一门科学的。


🌱【遗传学的起点:从花园里的豌豆到科学殿堂】

🧔 谁是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在1866年,奥地利修士孟德尔(Gregor Mendel) 做了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
他在自己花园里用豌豆做实验,试图搞懂:为什么有的豌豆是圆的、有的是皱的?为什么颜色也会有差别?

✅ 他发现了一些很有规律的现象,也就是后来的“遗传定律”。


🤷‍♂️ 然而,没人在意他

虽然孟德尔的理论其实很准确,但在当时(19世纪中叶)没人太当回事。
为什么呢?因为:

  • 大家对遗传还没什么概念
  • 当时的科学圈对“太简单的解释”是不信任
  • 他不是“圈内名人”,说白了有点“叫好不叫座”

结果:这份重大发现被冷落了三十多年


⏰ 直到1900年,“遗传学”才正式被唤醒

到了1900年,三位科学家几乎同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成果,这时候:

📌 生物学从“看现象”转变成了“做实验”
📌 大家开始认真研究“遗传”到底是怎么回事
📌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成了最早、最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

这时,大家才意识到:他搞懂了一个通用规则!


📚 什么是“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总结的那些规律,包括:

  • 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 有显性、隐性之分
  • 遗传有概率

这些后来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它们不仅适用于豌豆,也适用于很多动植物——包括猫咪!

🔬 科学家发现,这些定律可以重复实验、做出预测,是“靠谱”的理论。


🧬 “遗传学”这个词是后来才有的

在1906年,英国科学家贝特森(Bateson)首次提出“Genetics(遗传学)”这个词,才真正把它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发展。

从此,遗传学成为一门:

  • 有理论
  • 能实验
  • 有预测力
    的硬核科学。

🧠 遗传学影响力无处不在

从花园里的小实验起步,遗传学如今已发展成全球无数实验室都在研究的热点学科。

今天的遗传学,已经进入分子层面,比如研究:

  • DNA 的结构
  • 基因图谱的绘制
  • 猫、狗、人类各种生物的基因突变

👉 连猫的毛色和性格,现在都可以用分子遗传来解释!


📉 “族谱崇拜”正在被遗传学颠覆

随着遗传机制越来越清楚,过去那些“传统观念”也开始被质疑,例如:

✖️ 一味看“血统百分比”并不科学
✖️ “它的爷爷是冠军就一定好”这种推测不一定靠谱
✖️ 如果你不熟悉族谱中的祖先,那光看名字没啥用

📌 只有你确实了解这些猫的实际表现和价值,族谱才有参考意义。


✅ 总结一句话:

🌿 遗传学,从孟德尔花园里的豌豆起步,到如今变成了所有生物医学领域都绕不开的“硬核工具”。如果你在繁育猫咪、研究品种、优化健康,这门科学你绕不过!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Robinson  

上一篇 2025 年 3 月 28 日 下午8:44
下一篇 2025 年 3 月 28 日 下午8:45

相关文章

  • 3.7 复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位点可能会在不止一次的情况下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每一次独立的突变事件都有可能产生相同的突变体,但通常情况并非如此。尽管新的突变很少发生,但每一次突变都能够产生独特的表型。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一个基因位点上有可能会逐渐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等位基因。虽然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基因位点,可能出现的等位基因数量几乎是无限的,但在有确凿证据之前,遗传学家对于将新的突变体认定为独特的等位基因会持谨…

    2025 年 4 月 2 日
  • 1.6 基因之外的密码:从突变到表观遗传,解读猫咪性状背后的深层机制

    猫咪毛色、健康乃至行为的差异,背后并不总是单一基因在起作用。DNA 的突变形式多样,有时影响蛋白质功能,有时仅改变表达方式。而在更深层次上,表观遗传学甚至可以在不改变 DNA 序列的前提下,调控基因是否“被使用”。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猫咪遗传变异的多种形式,包括突变类型、内源性病毒元件、复制数变异(CNV)、外显率、表观遗传调控等复杂而关键的机制。

    2025 年 4 月 3 日
  • 猫的基因位点 (更新中……)

    以下列出了猫的不同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基因组合,包括一些假设性或未确认的基因。对于所列的假设基因,已通过足够的繁育数据或研究具有该性状的猫,统计学上证明这些基因的存在是可能的。 经典黑色/棕色 (CLASSIC BLACK/BROWN) 这是一个基因系列,其显性顺序为:黑色/棕色 > 巧克力色 > 肉桂色。B 基因位点编码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TYRP1),该酶在合成真黑素色素的代谢通路…

    2025 年 1 月 6 日
  • 4.3 性连锁遗传

    猫是少数几个展示性连锁性状的哺乳动物之一,这种性状可以追溯到遗传学的起源。许多关于动物遗传学的书籍都提到了雌性猫中出现的罕见玳瑁花纹,以及类似颜色的雄性玳瑁猫的极少见性。 在第二章中提到,个体的性别是由一对特殊的染色体决定的:X 和 Y。这些染色体携带的基因位点可能会发生突变,与普通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突变方式相同。然而,有一个重要的区别:由性染色体携带的突变等位基因与性别相关,并表现出“性连锁”的…

    2025 年 4 月 2 日
  • 4.4 性限制表达

    还有一种与性别相关的遗传形式,遗憾的是,有时它会被误认为是性连锁。这种情况是指基因的表达仅限于一种性别,尽管基因本身是由常染色体携带的。目前尚未报道猫类中有任何影响被毛颜色的性限制基因表达的明确例子,但其他特征却有这样的例子。 隐睾症是指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降入阴囊。此情况似乎由一个或多个基因引起,且被认为是男性的性限制遗传缺陷,尽管这种缺陷也可能导致女性生殖道的异常。在其他物种中(如山羊、猪和狗)…

    2025 年 4 月 2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
📢 重要更新:会员专栏陆续上线深度播客解读!
🎧 当前已更新:《加拿大猫舍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