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有 19 对染色体,每一对染色体上包含数千个基因。尽管已知的突变数量很少,但这些突变很可能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对于实际的繁育来说,这意味着各种突变会独立地遗传。
然而,当两种突变恰好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此时,独立分配模型将不再完全适用。因此,在杂交中,这两个基因倾向于在一代代的遗传过程中保持在一起。这种“保持在一起”的现象被称为“连锁”,而这两个基因则被称为“连锁基因”。连锁的概率取决于两个基因在特定染色体上之间的物理距离。
目前,已知的猫的突变基因中,没有被认为是连锁的。不幸的是,这并不是因为实验测试发现了连锁,而是由于完全没有这样的测试。传统上,基因被假定为独立遗传,直到被明确证明两个基因是连锁的。随着更多突变的发现和猫基因组图谱的进展,发现连锁的可能性增加,并且肯定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例子。因此,认识到连锁的可能性并留意可能的连锁情况是明智的。
连锁现象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中,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它们常常会一起遗传。
第二种类型中,两个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对上。当这两个基因在同一个亲本中存在时,它们分开遗传的可能性远大于一起遗传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基因没有像独立遗传时那样自由地重组。此时,这两个基因被称为“排斥”。
在第一种连锁形式中,两个基因表现得像是偶联在一起的;而在第二种连锁形式中,它们表现得像是互相排斥。
导致配子形成的特殊细胞分裂要求同源染色体成对接近并在其长度的某些点上形成紧密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应力被诱发,并通过 DNA 链的自发断裂和重新连接来缓解。在某些情况下,重新连接发生在伙伴染色体的成分之间,结果是两条同源染色体交换了 DNA 片段。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基因块从一条染色体传递到了另一条染色体,或者用专业术语来说,它们“交叉”了。这种交换过程称为“交叉”。在同一条染色体臂上基因分离的频率将取决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距离越远,基因在交叉时被分离的机会就越大。因此,两个基因可能是“松散连锁”或“紧密连锁”的。当两个基因紧密连锁时,独立分配的缺失可能变得显著。
连锁的整个话题在遗传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大多数遗传学教科书对此有深入的讨论。然而,在应用遗传学(如猫的繁育)中,连锁现象可能带来令人沮丧的挑战。例如,考虑一个繁育人试图通过分离一种颜色突变来创造一种现有的、已经建立的品种的新颜色品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连锁的出现可能是令人恼火的。繁育人可能会发现,这比预期的更困难,因为与期望的颜色突变一起,所贡献的品种的其他不想要的性状也被带了过来。

我们现在进入了猫咪遗传学中一个非常“隐蔽但关键”的概念:
🧬 基因连锁(genetic linkage)与交叉(crossing over)!
这个章节提醒繁育人——有时候,基因不是“各走各的”,而是“手牵手”一起走!
🔗 什么是“基因连锁”?
猫有 19 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成千上万个基因。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假设:
🧬 “基因是独立分配的”,每一对等位基因随机组合,互不影响。
但!如果两个基因恰好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而且彼此靠得很近,它们就有可能不再独立,而是:
👉 连在一起一起传给后代
这种情况,就叫做——
🔹 基因连锁(linkage)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Rob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