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起源与物种杂交

早期历史

关于家猫的起源,几乎所有的作者都无法抗拒进行猜测。众所周知,古埃及人崇拜猫,并供奉一位猫女神。埃及通常被认为是家猫起源的主要中心,但它是否是唯一的中心,可能仍有疑问。

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和不同时期都可以尝试驯化猫,因此它的起源问题是否会被明确解决,仍然存疑。像狗一样,野生起源但性格稍微不那么恐惧的猫可能作为食物窃取者或食腐者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可能被人类接受,或者至少被容忍。猫擅长控制老鼠和田鼠,这可能进一步使猫在人类心目中赢得好感。

人类对猫的接受(或者猫对人类的接受)可能发生在小屋或村庄层面。物种内部必须有足够的遗传变异,以使猫对人类产生信任,并在村庄内或附近繁殖。动物交易可能发生,猫可能成为商人行李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猫可能到达城镇和城市,并可能获得作为异国宠物的地位。此后,较为野性的个体可能被淘汰,颜色和花纹的变异可能被优先选择。一旦被接受,猫的传播几乎可以得到保证。尽管繁殖能力不高,猫却是持久的繁殖者,并且有较长的生育期。

埃及

无论实际路径如何,到公元前 1600 年,猫显然已经被驯化,并在埃及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埃及以外的地区,例如希腊和巴勒斯坦,猫也为人所知,但相对少见,因为埃及人不允许它们被带出国。埃及人似乎也并不反对把他们看到的每只猫都带回埃及。这可能是人们认为埃及是现代家猫起源中心的一个因素。

罗马及其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猫失去了宗教意义和地理独特性。基督教的兴起使猫失去了其神圣地位。罗马人将猫带回了家乡,并传播到整个帝国。很快,猫在中欧乃至英国都能见到。猫也向东传播,可能经由巴比伦传入印度,众所周知,印度的猫已经被驯化了约 2000 年。

埃及是家猫独特起源地的假设受到了一定挑战,因为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家猫的平行发展。特别是有迹象表明,日本拥有(并可能崇敬)带有独特螺旋形尾巴的家猫,已有超过 2000 年的历史。

起源的野生物种?

假设埃及人驯化了猫,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家猫是从哪个野生物种演化而来的?埃及人显然饲养了许多猫,其中包括丛林猫(Felis chaus)和非洲野猫(Felis lybica)。对埃及猫木乃伊的研究表明,chaus 可能并未真正意义上被驯化,因为在所研究的遗骸中,这种猫的代表性很差。作者检查的大多数头骨属于一种比 chaus 小但比 lybica 或现今的家猫大的类型。这个类型被命名为 F. lybica bubastis,被认为是广泛分布的非洲野猫 lybica 的一个亚种或种群。除了大小之外,木乃伊猫和 lybica 的头骨非常相似。奇怪的是,目前似乎没有任何已知的野生形式与 bubastis 完全匹配。上述内容是关于家猫起源的直接证据的全部内容。

然而,另一种方法是考虑野生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最有可能的祖先形式是欧洲和非洲的野猫,分别是 F. silvestrisF. lybica,因为它们的体型、特征和颜色。前者出现在英国、整个欧洲(不包括斯堪的纳维亚)、西南俄罗斯、高加索和小亚细亚。后者分布在大多数较大的地中海岛屿、非洲大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土库曼斯坦和北印度。虽然一些分类学家准备接受 silvestrislybica 作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但每个物种都被划分为大量的地理亚种和种群。这些划分主要基于背景颜色、条纹的强度和分布的差异、条纹是否分解成斑点,以及条纹或斑点的清晰度。

因此,广泛分布的物种的多样性是可以预期的。一般来说,存在从北向南的毛发厚度、底色强度和虎斑标记数量的渐变。在这两者中,lybica 显示出更大的变异。如果将这些物种复合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将 silvestrislybica 合并为一个物种,并有地理分组,似乎并不不合适。一项研究已经这样做了,将 silvestris 作为包含所有亚种的物种名称。

跨物种杂交的结果提供了另一种方法,从遗传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最有趣的。关于杂交的大量文献非常古老,除非采取批判性立场,否则很容易相信家猫几乎可以与任何野生物种产生杂交。这可能是事实,但过多的早期说法基于繁育者的回忆和旅行者的观察,因而不可靠。另一方面,如果两种不同的物种如狮子和老虎可以相互交配——由雄性老虎和雌性狮子交配产生的虎狮和雄性狮子与雌性老虎交配产生的狮虎,那么可以设想许多较小的猫科动物可能也能产生杂交种。然而,尽管上述杂交相对容易获得,但这两种物种之间的差异表现为部分不育。雄性杂交种被认为完全不育,而雌性杂交种只有部分生育能力。这些事实揭示了狮子和老虎的遗传距离。

如果要认真对待杂交的说法,则必须考虑若干错误来源。简单的观察是不够的。许多地方都有野生家猫,并且其中许多在颜色和性情上与野生物种相似。家猫是一个多变的生物,任何颜色或身体比例的变异都不应被解释为当前或过去杂交的确凿证据。只有在一个人对所涉及的动物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杂交的说法才值得考虑;即使如此,这也并不具有决定性。要使杂交的说法确凿无疑,必须将父母动物圈养,并对交配进行控制和视觉确认。

家猫与 silvestris 不同种群(苏格兰和欧洲)的确凿杂交已经在多次情况下获得。在大多数情况下,后代是鱼骨纹虎斑色且性情野性。然而,在一个实例中,一只雄性杂交种被观察到“像火炉旁的家猫一样驯服,因此不久后他被允许离开笼子四处游荡”(Gillespie,1954)。这很有趣,因为它表明了“驯服”方面的遗传变异,这是驯化的先决条件之一。这些杂交种似乎是常规的生育的,这可能很重要,因为这通常表明遗传关系并不遥远。几只家猫母猫携带突变基因,并且这些基因可以通过杂交基因型表现出来。纯黑色(野生雄性显然是杂合子)、斑点白色以及曼克斯无尾症已经被传递(后两种基因是显性基因)。尽管突变基因的传递和表达(数量太少,表达的变异未得到深入研究)并不重要,但再次表明了某种程度的遗传同一性。大多数杂交种都具有 silvestris 的浓密尾巴,但并非总是如此,在一个实例中,第二代表现出尾巴上的毛发数量有所变化。

据称,家猫与 lybica 的不同种群(非洲和印度)之间的杂交在较早的文献中多次被提及。最近,在控制

条件下,家猫和草原猫(lybica caudata)之间获得了可生育的杂交种。此外,Pocock(1907)能够使 silvestrislybica 的一个非洲种群杂交。这些杂交种是典型的鱼骨纹虎斑,类似于其亲本。两只幼崽在出生后不久被 lybica 母亲吃掉,而幸存的幼崽在九周龄时显示出 silvestris 特有的浓密尾巴。因此,有直接证据以及间接证据表明,可以与 lybica 获得杂交种。如果相信这些早期的记载,那么可能会发现有关杂交种的生育能力和驯服程度的故事。

家猫和丛林猫(F. chaus)之间的杂交种已经获得。这些杂交种是虎斑色,并且比 chaus 具有更多的虎斑条纹。形态上,这些杂交种更接近 chaus,因为杂交种较大,腿较长,尾巴较短。杂交种显然是可生育的,因为雌性杂交种与 chaus 父亲再次交配并养育了幼崽。这些杂交种似乎被很好地照顾,并且据说是驯服的。斑点白色,由家猫引入,显示出杂交种的通常显性表达(Jackson 和 Jackson,1967)。

另外两个值得注意的杂交种是家猫与短尾猫(Lynx rufus)和小斑猫(F. tigrina)之间的杂交,这两种来自美洲的物种。在这两种情况下,杂交种倾向于更像野生物种,而不是家猫,并且表现出野性性情。尚不清楚这些杂交种是否可生育。引人入胜的是,尽管这些旧世界和新世界物种的起源点相距遥远,但杂交种仍能成功诞生。尽管如此,家猫与 silvestrislybica 的杂交后代的重要性有所降低。只有当这些后代被证明是可生育的时,这才能证明遗传上的亲缘关系。

无论在外貌上对物种进行多么详细的系统检查,或所谓的诊断特征如何比较,基因关系的关键检验在于杂交。遗憾的是,野生物种和杂交种的恐惧性和难以控制性可能会带来不幸的复杂性,但这种复杂性可能可以克服。已经有某些欧洲动物园正在努力尝试圈养 silvestris 并使其繁育。家猫与某个野生物种缺乏亲缘关系可能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显现:

  • 动物可能交配,但不会产生可存活的幼崽。
  • 幼崽可能出生,但这些幼崽在一个或两个性别中不育。

这些不同的可能性有时被认为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关系。前者意味着关系更为遥远,而后者则意味着较为接近。

然而,重要的是家猫的假定野生祖先应该能够产生可生育的杂交种。也许一个明确的答案不会出现;因为可能祖先物种已经灭绝,或者猫可能能够与不止一个野生物种产生可生育的杂交种。

现在几乎可以确定,现今世界上的猫种群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遗传实体。也就是说,从最偏远地区带来的猫能够交配并产生可生育的后代。即使是从亚洲国家带来的猫,也能够与欧洲猫繁育,即便这些猫可能自早期驯化时期以来就已经分离。

最后一点:无论现代猫在被毛颜色或身体形态上有多么多样化,所有这些变异都可以解释为驯化后发生的基因突变和重组。

孟加拉猫——杂交育种的成功案例

为了创造一只外观像野猫的家猫,孟加拉猫是通过将一只雌性美国短毛猫与一只亚洲豹猫交配而产生的。尽管繁育者希望的外观实现了,但在该品种初期,生育力的丧失和难以驯服的性格问题很难克服。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与美国短毛猫的回交,孟加拉猫现在已经取得了自己的地位。该猫不再不育,并且通过与野生祖先的距离拉大,性格问题得到了克服,而野猫的某些外观特征得以保留。这种美丽的猫是敏捷和肌肉发达的典范。后腿比前腿长,使得猫能够跳到惊人的高度。现在,这种猫已经很好地社会化,作为宠物在家中或在展示台上都非常愉快。繁育者非常担心这种猫不会回到任何内在的野性倾向,因此孟加拉猫的标准规定,任何挑战裁判的孟加拉猫必须被取消资格。

1.4 起源与物种杂交

这段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分成几个大主题来看,它围绕的是“家猫的起源、演化与杂交历史”,虽然很学术,但其实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现象。

1️⃣ 猫是从哪来的?真的就是埃及的神宠吗?

我们都知道,古埃及人超爱猫,甚至还立了猫女神,他们把猫当神一样供着。
所以很多人猜测:猫最早是从埃及开始被驯化的

✅ 公元前1600年左右,猫就已经被当作“家人”一样养在埃及了。
❌ 但,埃及可能不是唯一的起源地

🔹 其他地方(比如印度、日本)也早早出现了“家猫”
🔹 日本甚至有超过2000年的猫文化,还出现了“螺旋尾”的本土猫种

所以现在大家更倾向于认为:
👉 家猫可能是在“多个地方、多个时间点”被人类驯化的!

2️⃣ 猫最早是怎么被驯化的?

其实,猫不像狗那么主动黏人。最早的猫可能是:

  • 靠近人类村庄觅食的小野猫
  • 它们胆子比较大,不怕人
  • 因为擅长抓老鼠,被人类“默许”留下来

时间一久,人类开始习惯这些猫的存在,也开始选择愿意亲近人的个体继续繁育,慢慢就形成了“家猫”。

🐾 这些猫还可能被商人带着到处跑,从村庄走进城市,甚至出现在交易活动中,就这样传播开来。

3️⃣ 家猫的祖先是谁?还真不好说!

🔍 最常被怀疑的野生祖先有两个:

  1. Felis lybica(非洲野猫)
  2. Felis silvestris(欧洲野猫)

还有一些不太可能的候选,比如:

  • Felis chaus(丛林猫)
  • Felis tigrina(小斑猫)
  • Lynx rufus(短尾猫)

但有个大问题:我们找不到跟今天家猫完全对应的野猫种群!
比如有种叫 F. lybica bubastis 的亚种,很像家猫,但现在的野猫种群中却找不到完全吻合的。

4️⃣ 那些猫猫之间的“混血试验”:杂交能成功吗?

猫科动物之间,有时候可以交配出“杂交种”,但这些杂交的孩子能不能生育,就揭示了它们“基因亲不亲”。

🧪 一些实验和观察发现:

  • 家猫能和 欧洲野猫 silvestris 杂交,而且孩子能生育
  • 家猫能和 非洲野猫 lybica 杂交,也是可生育的
  • 家猫跟 丛林猫 chaus、甚至美洲的小斑猫、短尾猫也能杂交——不过这些杂交种性格更野,有时不育

这些结果说明:
✅ 家猫确实跟 silvestris 和 lybica 有很近的基因关系
❌ 但跟更远亲的种类(比如豹猫、山猫)虽然能交配,却容易不育,说明基因差得有点远

5️⃣ 真实案例:孟加拉猫 = 家猫 × 豹猫 的高难度成功!

孟加拉猫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杂交育种成功案例”:

✨ 目标是造出一只长得像野猫、但可以当宠物养的猫!

于是他们让:

  • 一只家猫(美国短毛) × 一只亚洲豹猫(野猫)配对
    结果真的得到了漂亮的豹纹小猫,但初期有两个大问题:
  1. 很多杂交猫都不育
  2. 性格超野,不亲人

🐾 经过好几代跟家猫的回交和性格筛选,最终得到了今天的孟加拉猫:

  • 长得像小豹子
  • 可以当宠物
  • 活泼、强壮、适合家庭养

📌 甚至为了防止它们“野性复发”,孟加拉猫的比赛规则非常严格:
👉 只要挑战裁判,就取消比赛资格!

✅ 总结一下整段内容:

📌主题🔍浅显解读
家猫起源不只埃及,多地独立驯化的可能性更大
驯化过程猫靠抓老鼠获得人类青睐,从“被容忍”到“被接纳”
祖先物种最可能是 F. silvestris 和 F. lybica,但仍有争议
杂交实验跟近亲物种杂交可育,说明有亲缘关系;远亲多不育
孟加拉猫案例成功将野猫外形和家猫性格结合的经典繁育例子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Robinson  

上一篇 2025 年 3 月 28 日 下午8:45
下一篇 2025 年 3 月 28 日 下午8:45

相关文章

  • 《罗宾逊猫繁育与兽医遗传学》中文译本介绍

    猫咪的遗传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的确,很多猫繁育者和兽医都会觉得,书本上的那些基因知识、遗传病的解释等专业术语有点难懂。但别担心,我们对《Robinson’s Genetics for Cat Breeders and Veterinarians》这本书进行了翻译,并特别做了通俗易懂的解读,让每一个爱猫人士都能轻松掌握。 📖 为什么你需要这本书? 这本书是由四位经验丰富的专家编写,…

    2025 年 3 月 28 日
  • 1.2 解码猫咪的遗传密码:从染色体到等位基因的遗传基础

    我们常听说某只猫长相特别、性格独特,甚至拥有某种遗传疾病,其实这些都可以追溯到猫咪体内的“遗传密码”。这些密码藏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由基因、基因位点与等位基因共同构成。想了解猫咪的遗传学基础?这篇文章将带你从零认识猫的染色体结构及遗传规律,揭开猫类遗传奥秘的第一道大门。

    2025 年 4 月 3 日
  • 轻松读懂猫咪遗传学:基础术语与常见基因现象解析

    这是一份简明易懂的遗传学术语、繁育术语及克隆术语速成指南。遗传学术语在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中的使用方式有时会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科学语言中使用这些术语较为精确,而在科学界之外的语言环境中则相对宽松。本列表旨在帮助缺乏遗传学知识的普通读者理解这些术语,这些读者可能会在常见的文章中遇到这些术语。需要更科学定义的读者可以参考专业字典。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在科学界中被认为已经过时的术语,由于被大众语言所…

    2025 年 1 月 6 日
  • 3.8 基因的遮掩

    基因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是表型抑制,也称为基因遮掩。遗传学中“显性”一词有其特殊含义,专指在杂合子中,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在表型上占优势的情况。然而,有些基因的影响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它们能够掩盖其他基因的存在。这种“遮掩”效应与显性不同,两者的区别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容易将两者混淆。 一个基因掩盖另一个基因影响的例子是非黄褐色基因对各种斑纹基因的掩盖作用。掩盖效果几乎是完全的,因此虽然一只黑猫在基…

    2025 年 4 月 2 日
  • 1.3 命名法

    家猫通常被称为 Felis domesticus。其中,Felis 表示该动物属于猫科的主要属,而 domesticus 表示它是一种被驯化的形式。然而,科学分类的创始人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将家猫命名为 Felis catus。这一名称也经常被使用,甚至比 F. domesticus 更为常见。 如果一切都这么简单就好了,但问题在于,林奈将斑纹型虎斑猫(经典虎斑)单独命名为 c…

    2025 年 3 月 28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