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培育一个品种

培育纯种猫的目标是繁育出充满活力的小猫,它们能够代代稳定地展现出该品种的特征,并且具备品种标准中所提出的所有优良特质。大多数纯种猫是基于某些被毛特征、不同的被毛颜色和图案,以及各种体型构造的组合培育而成的。这些基本特征经过多代精心培育才得以融合。

构成一个品种的许多基本被毛和体型特征最初都源自家猫的基因突变。由于这些突变大多较为罕见,培育一个品种的第一步通常是让后代与发生突变的猫回交,或者让后代之间相互交配。为了避免使不良的纯合等位基因过于集中,最初的这些交配应该尽可能涉及更多的猫。

例如,在世界上某个地区的一只雄性小猫身上突然出现了一种罕见的被毛类型和特性突变(比如,雷克斯猫的突变)。这种突变特别吸引人们,于是有人尝试基于这一异常特征培育出一个猫的品种。通常会让这只突变的雄性猫与大量外观正常且基因尽可能多样化的雌性猫进行交配。如果所需的遗传特征本质上是隐性的,那么所有的后代都会携带这个期望的基因。然后,这些后代会相互交配。一定比例(四分之一)的后代会成为该隐性基因的纯合子,并具有期望的突变表型。如果让这些第二代后代与其他隐性纯合子动物交配,它们将能稳定地遗传该特征。如果可供选择的纯合子数量众多,进一步的近亲繁殖就可以尽量减少。如果最初的纯合子数量较少,并且持续与原始突变猫进行回交,那么除了突变基因座之外,其他基因座上的不同等位基因数量将会非常少。从狭窄的遗传基础开始培育的品种可能从一开始就进行了近亲繁殖,后续的基因调控将极其困难。这种困难源于育种者可选择的所有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组合有限。

假设除了赋予该品种独特性所需的基因之外,初始基因库中的所有其他基因尽可能是杂合的,那么品种进化的下一步就是建立血统。血统很少是由所有基础育种者共同达成的共识而产生的。如果所有育种者对于该品种应如何培育完全达成一致,结果将是只有一个血统,而不是多个。观点上的差异导致了众多不同的血统。当不同的育种者在地理位置或种族上相互分隔时,更有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比较欧洲不同国家的同一品种的猫,或者比较欧洲和北美的猫,所发现的差异要比比较美国东部和西部的猫更多。一位育种者可能更青睐某种体型构造,而另一位育种者可能对某些被毛特征或图案更感兴趣。在品种培育的早期,血统应该从最初的那批猫中逐步发展起来。最终,不同血统之间在表型上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也就越大。这些表型和基因型上的差异为未来的繁殖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亲缘关系较远的血统之间进行杂交,更有可能产生活力更强的后代。

一个品种的成功取决于在其培育初期所进行的基因调控。纯种猫的培育应该从尽可能广泛的遗传基础开始。对于该品种应呈现出何种外观存在多样化的观点是有益的,应该予以鼓励,而不是压制。也应该允许评审员对于书面的品种标准可接受的解释形成一定程度的不同观点。评审员之间达成共识通常只会导致一件事:育种者为了相同的特征选择他们的种猫,从而导致广泛的近亲繁殖,并摒弃表型独特的血统。

2.18 培育一个品种
2.18 培育一个品种

本段内容以清晰的逻辑描述了纯种猫品种建立过程中常见的“突变起源—回交固定—血统分化”路径,在许多现代猫品种中仍可见其踪迹。尽管这种方法论在实践中行之有效,但在现代遗传学与动物福利背景下,也显现出其局限性。以下是几个关键层面的分析与补充: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学习会员学习会员免费
猫舍会员猫舍会员免费
永久猫舍永久猫舍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Niels C. Pedersen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3 日 下午4:17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3 日 下午4:24

相关文章

  • 2.8 畸形

    马恩岛猫无尾症 马恩岛猫的无尾性状由显性基因M导致,当该基因纯合(MM)时,会在产前致死。没有尾巴或尾巴短小的马恩岛猫是杂合子。由于马恩岛猫基因的表现度存在差异,大多数马恩岛猫并非完全无尾。无尾情况可分为四类:无尾型,即没有尾椎骨;短尾升型,能摸到1至7节椎骨,通常无法活动;短尾型,有2至14节椎骨,通常可以活动,但常呈瘤状或弯曲;长尾型,尾巴较短但外观正常(图12)。无尾型被视为该品种的理想类型…

    2025 年 4 月 3 日
  • 2.2.1 繁育挑战:近亲繁育与遗传管理

    在猫的繁育中,如何兼顾“保持品种特征”与“避免遗传问题”,始终是一项复杂而微妙的挑战。近亲繁育(inbreeding)作为提升特征纯度的一种手段,是否一定意味着健康风险?答案并不绝对。本文将带你深入理解近亲繁育的利与弊,以及现代猫繁育者如何在确保品种一致性的同时,维护猫咪的遗传多样性与健康。

    2025 年 4 月 3 日
  • 2.5 如何引进一只新猫

    将一只新猫引入家中,特别是用于繁育的母猫(queen),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迁移过程,更是对猫咪适应力和你管理能力的双重考验。许多行为问题、健康问题、甚至未来的繁育难题,往往都源于最初几天的不当安置。本文将为新手繁育人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引猫策略,帮助你顺利建立与新猫的信任关系,开启健康稳定的同居生活。 一、陌生环境对猫的影响不可低估 猫是一种高度依赖环境安全感的动物。无论是幼猫还是成猫,进入一个全新…

    2025 年 4 月 8 日
  • 2.6 皮肤与被毛的遗传疾病

    猫的被毛由三种不同类型的毛发组成,每种毛发都有不同的功能。较粗壮的初级护毛是最长的,逐渐变细至尖端。次级护毛或芒毛比初级护毛稍细,数量也更多。它们有一个亚顶端肿胀部分,然后逐渐变细至尖端。 有些芒毛是直的,但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的波浪状。绒毛是数量最多的。它们非常细、柔软,且直径均匀。初级和次级护毛构成了外层被毛,而绒毛则构成了底层被毛。被毛的功能之一,尤其是绒毛,是保护皮肤防止过多的热量散失。护毛…

    2025 年 4 月 3 日
  • 2.2.9 繁育挑战:为什么“部分基因结果”可能导致错误分类?

    DNA 检测为猫咪的毛色预测和繁育策略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当检测内容有限时,也可能误导繁育人或注册人员对猫咪外观的判断。尤其当只依据最常见的 B(黑色素)、C(色彩强度)、D(色素密度)和 A(Agouti)基因进行判定,而忽视其他尚未检测或尚未被解析的重要基因时,猫咪的实际毛色和花纹可能被严重误判。本文将以三个实际案例(表格中的猫 1、2、3)为例,探讨为什么“部分基因检测”并不能完整解读毛色真相…

    2025 年 4 月 3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
📢 重要更新:会员专栏陆续上线深度播客解读!
🎧 当前已更新:《加拿大猫舍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