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摇摆病是猫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
- 其特征为步态异常、共济失调逐渐发展为瘫痪、下背部疼痛以及行为改变。
- 存在嗜神经性的播散性淋巴组织细胞性脑膜脑脊髓炎的病理证据,并结合临床症状,被认为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 以前人们认为博尔纳病病毒1型(BoDV-1)是导致摇摆病的病因,欧亚水鼩(Crocidura leucodon)是其储存宿主。
- 然而,现在的证据表明,最近发现的鲁斯特雷拉病毒(Rustrela virus,RusV)才是致病病原体。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和黄颈姬鼠(Apodemus flavicollis)很可能是鲁斯特雷拉病毒的储存宿主。
- 传播方式尚不清楚,但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间接传播。
- 类似鲁斯特雷拉病毒的感染也在各种啮齿动物、蝙蝠、大型猫科动物、一头驴、一只水獭、一只南美浣熊和一只沙袋鼠中被发现(贝内特等人,2020年;普法夫等人,2022年;德拉罗伊等人,2023年)。
简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瑞典西部的猫身上发现了摇摆病,这是一种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引用自库比特和德拉托雷,1994年;伦德格伦等人,1995年)。后来发现,在这些病例中,能识别博尔纳病病毒1型(BoDV-1)的抗体很常见(伦德格伦和路德维希,1993年)。最终,在1995年,博尔纳病病毒1型被 “确定” 为摇摆病的致病病原体(伦德格伦等人,1995年)。根据目前的认识,这些数据很可能是实验假象。
在巴伐利亚州,人类中发现了由博尔纳病病毒1型和一种与松鼠博尔纳病毒密切相关的病毒引起的致死性脑炎病例,这表明这些病毒是人畜共患病原体(施洛陶等人,2017年;尼勒等人,2020年)。
就在最近,在29只患有摇摆病的猫中,有27只猫的历史和实际病例材料中发现了另一种病毒,即鲁斯特雷拉病毒(RusV),在相同地区的小林姬鼠中也检测到了该病毒。在这项调查中,在对照猫和其他类型的脑炎病例中未发现该病原体。这些发现有力地表明,鲁斯特雷拉病毒在猫的摇摆病中具有致病作用。
目前尚不清楚鲁斯特雷拉病毒是否能感染人类或导致人类患病。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