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品种的遗传学

这篇原文的内容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了解最新的遗传知识,可参考本站 Sarah Hartwell 博士的专栏

猫品种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颜色、被毛品质和体型(身体形状和姿态)。很难说哪一个是最重要的。被毛颜色和品质由主要基因及其组合决定。因此,这些特征是单基因的。相比之下,体型主要由多基因决定。

人们已经认识到两种主要的体型类别:一种是矮壮、体格强壮的猫;另一种是更优雅、体态柔软的猫。第一类通常包括“本土”品种,即西半球“本土”的品种,被归类为美国、英国或欧洲品种。第二类包括“外国”或“东方”品种。不过,最后一类不能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它的形成是由于19世纪后期具有独特颜色的暹罗猫的重要性。与英国品种相比,这些猫有着优雅的体型。从那时起,任何来自远东或体型苗条的猫都被认为具有外国品种的体型。然而,许多在远离东南亚的国家培育出来的品种也被认为是“外国”品种。“西方”或“外国”品种的猫在头部形状和身体结构上存在差异,但除了敏锐的猫咪爱好者外,这些差异通常很小且微妙。

在讨论猫的品种、变种或颜色的基因型时,通常只列出突变基因。这能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关基因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当完整的基因型未知时则为例外。有关品种基因型的一般阐述已经发表。

短毛品种

  • 虎斑猫:常见的灰棕色家猫虎斑通常是条纹状或块状的。这两种形式是由单个基因差异导致的。斑点虎斑可能由一个主要基因决定,但这存在争议(如前文所述)。许多斑点形式的猫是条纹猫,其条纹被打断形成短条或斑点。这些可以通过选育来培育,这意味着条纹的断裂至少部分是遗传的。相反,那些想要清晰、不间断条纹的人必须选择具有这种特征的猫。

展览用的棕色虎斑猫与家猫虎斑不同;它有特定的体型、更鲜艳的刺豚鼠色和突出的虎斑图案。通过将等位基因与其他突变基因组合,虎斑图案可以培育出多种颜色(表5)。其中一些突变基因很常见,在家猫群体中可以观察到。不太常见的突变基因在更现代的东方品种类别中越来越受欢迎。请注意,棕色虎斑是黑色虎斑的花哨名称;基因上的棕色虎斑是巧克力色虎斑(在美国是栗色虎斑)。

  • 阿比西尼亚猫:阿比西尼亚猫是一种独特的虎斑猫。其身体上几乎没有虎斑图案,但有时侧腹和前腿下部可能会出现少量条纹。在展览品种中,这种条纹已通过选择性育种消除。第一代杂交的阿比西尼亚猫会出现明显的条纹,因为等位基因Ta对其他虎斑等位基因是不完全显性的。一些典型的虎斑标记仍保留在头部和尾巴的末端部分。阿比西尼亚猫的等位基因已系统地与其他基因结合,产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系列变种(表6)。阿比西尼亚猫品种的基础是由Ta等位基因产生的独特表型。一些变种被选育出具有色彩丰富的红棕色表型。
  • 新加坡猫:该品种具有阿比西尼亚猫的等位基因Ta和缅甸猫的等位基因cb。它与阿比西尼亚猫品种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红棕色多基因,且在浅象牙色背景上显示出深棕色的毛尖色。该品种在体型上也有所不同。
  • 纯色猫:非刺豚鼠色等位基因a决定了纯色。单独的该等位基因产生纯黑色。与b和d突变基因结合时,它会产生另外3种颜色:巧克力色(aabb)、蓝色(aadd)和淡紫色(aabbdd)。这4种表型可被视为猫的基本颜色,因为它们在各品种中经常出现。无论品种在被毛质地和体型上有何差异,颜色都是独立遗传的。这使得具有相同颜色基因型的独特品种得以发展(表7)。这一过程的突出例子是纯蓝色。有几个成熟的品种是这种颜色。这些品种不仅在体型上不同,而且在蓝色的深浅程度上也不同。
  • 红虎斑猫和玳瑁猫:家猫的姜黄色或橙色展览品种被称为红虎斑猫。其颜色强度大大增强,尤其是较深的虎斑标记。在这方面,块状(经典)虎斑更受青睐,因为其图案区域比条纹虎斑通常显示的区域更大。颜色的丰富性是由决定红/黄色色素沉着强度的红棕色多基因所致。

红虎斑猫是由性连锁基因Q产生的。由于Q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基因型为QY,其中Y代表雄性染色体。雌性基因型为QQ,是Q基因的纯合子。杂合子Qo是玳瑁猫,是橙色和非橙色的镶嵌表型,其中o是非橙色的野生型基因。在本节中,仅讨论雌性基因型QO,雄性基因型QY被视为理所当然。这是为了在解释时区分橙色(QQ)和玳瑁色(Qo)。当玳瑁猫与白斑基因(OoSS)结合时,这种颜色被称为玳瑁白色或三花猫。

Q基因对A、a、B和b等位基因具有上位性。所有QQ的猫,无论对于这些等位基因是纯合还是杂合,都无法区分地呈现为红虎斑猫。玳瑁猫的情况则不同。尽管镶嵌图案中的橙色区域是红虎斑猫,但非橙色区域显示出上述等位基因的影响。“标准”玳瑁猫是基因型为aaQo的黑色猫。基因型为AAOo的虎斑玳瑁猫(“虎玳”或“补丁虎斑”)在家猫中很常见。其他玳瑁色,如巧克力色(aabbOo)、巧克力虎斑色(bbOo)、肉桂色(aab1b1Qo)和肉桂虎斑色(b1b1Oo),正在一些外国和东方品种中出现。

  • 奶油色猫和蓝奶油色猫:奶油色猫是红虎斑猫的色素沉着强度因稀释基因d而降低的结果;其基因型为ddOQ。“奶油色”是对这种颜色的恰当描述。块状虎斑的标记在浅奶油色背景上呈现为深奶油色。然而,条纹虎斑的图案不那么明显,有些个体看起来几乎是纯色的。

展览用的蓝色玳瑁猫,被称为蓝奶油色猫,其基因型为aaddOo。从表型上看,这种猫是奶油色和蓝色色素沉着的镶嵌体。蓝虎斑玳瑁猫(“蓝虎玳”或“蓝补丁虎斑”)(ddOo)与蓝虎斑猫(dd)不易区分,特别是如果奶油色区域较小或较分散。一些外国和东方品种正在培育其他浅色玳瑁猫,如淡紫玳瑁色(aabbddOo)和小鹿色(aab1b1ddOo)。

  • 银色、毛尖色和烟色猫:在银色猫中,虎斑猫的黄灰色刺豚鼠色成分不存在,营造出一种带有黑色虎斑标记的灰白色猫的表面错觉。这些猫可能有3种虎斑图案中的任何一种,其中块状或经典图案可能是最突出的。育种者选择了清晰的白色背景色和纯色虎斑标记,以实现最大的对比度。银色表型是由I等位基因产生的,其基因型为IITT(条纹状或“鲭鱼纹”)、IItbtb(块状“经典”)和IITaTa(阿比西尼亚型)。

I基因对毛发中的色素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银色可以被视为抑制程度最小的情况。抑制作用可能更明显,从而产生阴影银色。这种猫有明显的白色底毛,虎斑标记很少能被察觉。最极端的表现是毛尖色或“金吉拉”。在这些猫中,只有毛发尖端有色素,虎斑标记无法辨别。

I基因在消除色素方面的有效性部分是由于银色和毛尖色品种是刺豚鼠色。当I基因与非刺豚鼠色基因结合时,色素减少明显较少。事实上,现在所有的毛发远端都有色素,而不仅仅是像银虎斑猫那样只有虎斑图案的毛发有色素。这些aaII个体被称为烟色猫。浅色底毛的表现从与正常非刺豚鼠色(aa)的石板蓝色难以区分或几乎难以区分,到浅蓝色,最后到白色不等。有几例黑色猫繁殖出烟色猫的记录。这些几乎可以肯定是非常深色的烟色猫的例子。

银虎斑、阴影银色、毛尖色(金吉拉)和烟色表型可以与b、d和Q等位基因结合,产生常见的颜色范围(表8)。这些在东方品种群中得到了利用,以建立传统品种未认可的表型。银虎斑、阴影银色和毛尖色品种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只是I基因的表达不同。I基因的表达可能部分受修饰多基因的控制。

  • 暹罗猫:暹罗猫可能是最著名的外来品种。暹罗猫身体颜色浅,四肢颜色深,眼睛为蓝色。四肢的色素量足以被其他突变基因改变。因此,在保留特征颜色和图案的同时,可能有许多暹罗猫的变种。

最初的暹罗猫是海豹重点色,基因型为aacscs。通过结合各种颜色基因,已经培育出了其他变种(表9)。淡紫重点色变种也被称为霜重点色。虎斑变种有时被指定为猞猁重点色。

有两种表型相同的红色和红虎斑重点色暹罗猫值得注意。它们的存在是因为育种者担心刺豚鼠色等位基因可能会通过两种基因不同的红重点色暹罗猫的随意交配而无意中引入到它们的种群中。这个问题通过确保每种红重点色猫只在其各自的系列内交配而得到解决,或至少得到了控制。

  • 东奇尼猫:东奇尼猫是杂合子aacbcs的名称。其典型的颜色介于缅甸猫(aacbcb)和暹罗猫(aacscs)之间。被毛是深到中等的乌贼墨棕色,外观更接近缅甸猫而不是暹罗猫。然而,身体的毛发较浅,与深色的乌贼墨色四肢形成对比。通常的颜色是海豹色(aacbcs),但任何非刺豚鼠色的缅甸猫或暹罗猫变种都可能以东奇尼猫的形式出现。
  • 缅甸猫:缅甸猫是一种非刺豚鼠色猫,当与cb等位基因结合时,会产生乌贼墨棕色的混合色。它们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四肢颜色浓郁。基本基因型aacbcb已与其他颜色基因结合,创造出表10中列出的变种。cb等位基因的作用是使颜色变浅。因此,表10中列出的基因型具有通常的表型,但色调明显更浅。
  • 波米拉猫:波米拉猫是通过缅甸猫和金吉拉猫杂交培育出来的,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表型,受到了育种者的利用。其底毛是白色的,腿部有彩色的毛尖色和虎斑条纹,尾巴末端有环纹。基本基因型是IItbtb。毛尖色的颜色取决于其他基因的存在,如巧克力色bbIItbtb或蓝色ddIItbtb。其他虎斑等位基因可以取代tb。
  • 白色被毛搭配橙色、蓝色或异色眼睛的猫:由于W基因的存在,被毛完全是白色的。虹膜可能是橙色或蓝色,这取决于W基因是否能将正常的橙色变为蓝色。在一小部分猫中,虹膜可能部分是橙色和蓝色,通常一只眼睛受影响的程度比另一只更大。这种猫被称为异色眼猫。虹膜颜色的变化是由于W基因对眼睛色素沉着的不稳定影响。色素缺乏会导致眼睛完全或部分呈蓝色。

外国白色猫:这种猫是真正的蓝眼白色纯种猫,基因型为cssWW。W基因产生完全白色的被毛,但虹膜并非总是蓝色。然而,通过将W基因与c8基因结合,可以使虹膜始终呈蓝色。

  • 双色猫:由于白斑基因S的存在,这些猫有大面积的白色区域。白色的面积不应过于广泛,因为这会破坏有色和白色标记的“平衡”。有色区域可以是任何一种常见的已知颜色,虎斑色或黑色最为常见。
  • 雪鞋猫:雪鞋猫具有暹罗猫的颜色,此外还有有限的白色斑点。前腿和后腿的下部是白色的,通常伴有一个倒V形的白色楔形,从眼睛之间延伸到鼻子,腹部还有小块白色区域。g基因或类似基因可能与此有关。雪鞋猫的变种包括海豹色、巧克力色、蓝色和淡紫色,与暹罗猫相应的非刺豚鼠色系列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长毛品种

  • 短毛品种和长毛品种(或波斯猫品种)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被毛长度。头部和身体的体型也有其他差异,但对此的强调较少。被毛长度的差异是由长毛基因l引起的。然而,展览用长毛猫的华丽被毛与家养长毛猫有明显不同。展览用长毛猫的被毛更长、更柔软、更浓密。这些差异是由增强主要基因l效应的修饰多基因导致的。

颜色基因与长毛基因独立遗传,几乎所有短毛猫的表型也都存在于长毛猫中。这些品种通常有相似的名称,这有助于识别。本节将讨论一些例外情况。

  • 宝石眼猫:宝石眼猫是一种橙色猫,具有浅色或白色的底毛,这是Q和I等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底毛的量,或者相反,远端色素沉着的量有所不同。因此,宝石眼猫有3个变种被认可:贝壳色,是最浅的,只有毛发尖端是橙色;阴影色,橙色的量较多;烟色,是最深的,毛发的色素沉着最重。通过在基因型中加入d基因产生的奶油色宝石眼猫,也有与红色宝石眼猫类似的3个变种(表11)。玳瑁色和蓝奶油色宝石眼猫分别是红宝石眼猫和非刺豚鼠色烟色猫、奶油色宝石眼猫和蓝色非刺豚鼠色烟色猫的镶嵌体。
  • 喜马拉雅猫和克什米尔猫:喜马拉雅猫变种是长毛暹罗猫,在毛发长度和体型上都有所不同。它们具有传统长毛品种的结实体型。出于展览目的,非刺豚鼠色暹罗猫系列的10个变种被认可。其基因型与表9第2列的前4种相同,再加上ll基因。在英国,喜马拉雅猫被称为重点色猫。具有非纯色重点色的变种被称为克什米尔猫。由于与波斯猫的广泛杂交,喜马拉雅猫现在在美国是波斯猫的一个变种。
  • 伯曼猫:伯曼猫与喜马拉雅猫相似,但有低度的白色斑点。这种斑点理想情况下仅限于脚部。前脚是“手套”状,后腿是短“袜套”状。这种斑点可能是由g基因引起的。因此,各种颜色的基因型与喜马拉雅猫相同,再加上gg基因。
  • 巴厘猫和爪哇猫:巴厘猫和爪哇猫基本上是长毛暹罗猫。它们的颜色和体型都是典型的暹罗猫特征,后者使巴厘猫与体型更结实的重点色猫区分开来。巴厘猫是指4种非刺豚鼠色变种(海豹色、巧克力色、蓝色和淡紫色重点色),而爪哇猫是指所有其他变种。它们的基因型与暹罗猫变种相同,再加上ll基因。
  • 蒂法尼猫:蒂法尼猫是长毛缅甸猫,有常见的缅甸猫颜色。蒂法尼猫的基因型与缅甸猫相同,再加上ll基因。
  • 银色、金吉拉和烟色猫:长毛银色猫在结构上与短毛银色猫相同。基因型相同,再加上ll基因。金吉拉代表了抑制基因I的极端表达。除了毛发尖端有色素外,被毛是白色的。长毛有效地掩盖了有色素的毛发尖端,但在幼猫的被毛上可以明显看出它们的存在。当毛发很短时,可以观察到类似于银虎斑猫的虎斑图案。然而,随着毛发继续生长,图案逐渐消散。烟色猫是由非刺豚鼠色和抑制基因(aaIIll)组合而成,呈黑色,有浅色或白色的底毛。
  • 金吉拉猫:金色金吉拉猫是I基因杂合的金吉拉猫父母的分离后代。金色金吉拉猫的虎斑图案比普通棕色虎斑猫的更分散。其效果是产生一只颜色更亮的黄色猫;因此得名金色。虎斑图案的分散可能是形成金吉拉猫浅色的一种方式。当色素量已经被其他基因减少时,I基因的作用最强。虎斑图案的分散将有助于形成金吉拉猫的表型。金色金吉拉猫与棕色虎斑猫的确切区别尚不清楚。
  • 土耳其梵猫:该品种表现出白斑基因与橙色相结合的极端表达。除了头部或肩部的小橙色斑块和橙色尾巴外,被毛完全是白色的。基因型是lIOOSS。奶油色的土耳其梵猫在表型上相同,只是斑块和尾巴是奶油色的;基因型是ddllooss。
  • 布偶猫:该品种表现出在较老品种中未发现的基因组合。布偶猫可以比作重点色猫,再加上白斑基因S。实际上,当S基因不存在时,该变种被称为“重点色”。当有少量白色存在时(可能是杂合子Ss),该变种被称为“手套色”。当白色区域广泛时(可能是Ss或SS),该变种被称为“双色”。有4种颜色被认可:海豹色、巧克力色、蓝色和淡紫色。其基因型与相应的重点色猫相同,再加上上述的Ss或SS。
  • 安哥拉猫:土耳其安哥拉猫是一种长毛品种,身体形态优美,与大多数其他长毛品种较为矮壮的体型不同。在这方面,安哥拉猫类似于
  • 安哥拉猫:土耳其安哥拉猫是一种长毛猫品种,身体形态优美、线条流畅,与大多数其他长毛猫品种较为敦实的体型不同。在这方面,安哥拉猫与长毛的外国型猫品种相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对应的短毛品种。安哥拉猫可以培育出所有常见的毛色。
  • 索马里猫:索马里猫是长毛的阿比西尼亚猫,有着相同的品种范围和相同的基因型,只是多了ll基因。
  • 缅因猫:这个品种最初是在美国北部作为捕鼠的家猫培育的。最近,它被当作一个用于展览的品种。由于l基因,缅因猫的毛发很长,但比其他长毛猫品种的毛发更浓密、更蓬松。缅因猫有常见的各种毛色。
  • 挪威森林猫:这是另一个由长毛家猫培育而来的品种,最初是为了减少鼠类数量而培育的。现在该品种被认可用于展览,这些猫的毛发浓密蓬松,与传统长毛猫更丰满柔软的毛发有所不同。该品种有大多数常见的毛色。
  • 马恩岛无尾长毛猫:马恩岛无尾长毛猫是基因型为IIMm的长毛马恩岛猫。大多数毛色都被认可。
2.4 品种的遗传学
2.4 品种的遗传学

本段提供了极为详尽的品种分类与表型遗传模式汇总,覆盖毛色、图案、体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传统模式至今仍广泛用于品种识别、繁育策略与品种标准制订。然而,现代猫遗传学在基因定位、变异机制与表型表达调控方面已有多项关键更新。以下为若干重点解读。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学习会员学习会员免费
猫舍会员猫舍会员免费
永久猫舍永久猫舍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Niels C. Pedersen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3 日 下午2:40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3 日 下午2:47

相关文章

  • 2.4 染色体

    由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代代相传的遗传物质,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一机制的实现方式。涉及两种细胞分裂方式: 此处的处理不可避免地被简化,以突显出两者的本质相似性,并展示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微妙变体。 有丝分裂 在普通的有丝分裂中,该过程发生在生长或替换磨损或损伤组织时,核膜溶解。这时,染色体(猫有 38 条染色体)排列成一个有序的线,在细胞中央形成一个平面。这是细胞内部一个活动强烈的时期。不久,每条染色…

    2025 年 3 月 28 日
  • 繁育者的防不胜防:猫咪意外交配与双重交配的常见情景

    2018 , Sarah Hartwell 意外交配是指某一品种的母猫与另一品种的公猫发生了计划外的交配。而双重交配是指母猫在几天内先后与两只公猫交配。这些公猫可能是不同的品种或不同的颜色,而双重交配的唯一证据可能是几代后小猫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特征。 虽然繁育者通常会小心控制配对,但当母猫处于发情期时,公母双方都可能非常有“创造力”,抓住任何防护上的漏洞相互接近。一些母猫会“静默发情”,而另一些母…

    2025 年 1 月 6 日
  • 遗传学简化版:轻松掌握猫咪毛色、骨骼和遗传特性

    本页内容是基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猫咪遗传学简化版本,其中每个性状都有一个符号,并且分为显性、隐性或共显性。在猫咪中,一些性状是单基因控制的,即由一对基因控制,像开关一样决定性状的呈现与否。其他性状则由多基因(基因组)控制,但因为我们关注的是表型(可见的性状),我们可以使用符号并像单一基因那样进行预测。这些不同的基因组合与互动产生了丰富多样的颜色和体态。网络上有一些资源可以预测某些配对的结果(如果你不…

    2025 年 1 月 6 日
  • 3.9 模仿基因

    两个或更多独立的突变基因可能会产生相同或非常相似的表型。这种平行行为并非巧合,而是表明许多特征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任何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可能导致类似的表型变化。这样的等位基因通常被称为“模仿基因”。 图 3.11 RrRe re × RrRe re 杂交的子代基因型与表型预测图 RRe Rre rRe rre RRe RRReRe正常 RRRere正常 RrReRe正常 RrRere正常 Rre …

    2025 年 4 月 2 日
  • 3.7 复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位点可能会在不止一次的情况下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的等位基因。每一次独立的突变事件都有可能产生相同的突变体,但通常情况并非如此。尽管新的突变很少发生,但每一次突变都能够产生独特的表型。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一个基因位点上有可能会逐渐产生一系列不同的等位基因。虽然对于任何一个给定的基因位点,可能出现的等位基因数量几乎是无限的,但在有确凿证据之前,遗传学家对于将新的突变体认定为独特的等位基因会持谨…

    2025 年 4 月 2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