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狂犬病指南

简介

狂犬病是人类和动物最古老且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公元前2300年之前,埃及就已认识到这种疾病,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也对其进行了详尽描述。狂犬病或许是所有传染病中最致命的,它还促成了生物医学科学早期的一项重大发现。1885年,在人们尚未了解病毒本质之前,路易·巴斯德研发、测试并应用了狂犬病疫苗,由此开启了通过疫苗预防传染病的现代时代。

狂犬病也是通过疫苗成功根除病毒病的一个典型例子。自1999年(瑞士)至2008年(德国),所有西欧和中欧国家均已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宣布无狂犬病。这一成果是通过对狐狸进行口服疫苗接种实现的,狐狸是欧洲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

病原体特性

狂犬病病毒(RABV)是弹状病毒科的一员。狂犬病毒属包含17个不同的物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2024年)。根据抗原特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该属中的病毒被分为不同的谱系。谱系I包括狂犬病病毒(RABV)、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毒(ABLV)、杜文海格病毒(DUVV)、欧洲蝙蝠狂犬病毒1型(EBLV-1)、欧洲蝙蝠狂犬病毒2型(EBLV-2)、阿拉万病毒(ARAV)、胡占德病毒(KHUV)、博科洛蝙蝠狂犬病毒(BBLV)和伊尔库茨克病毒(IRKV);谱系II包括拉各斯蝙蝠病毒(LBV)、莫科拉病毒(MOKV)和希莫尼蝙蝠病毒(SHIBV)。该属中差异最大的病毒,西高加索蝙蝠狂犬病毒(WCBV)和伊科马病毒(IKOV),不属于这两个谱系中的任何一个。狂犬病病毒(RABV)可在包括狗和猫在内的多种物种中引发狂犬病。一般认为,所有狂犬病毒都能够在动物和人类中引发类似狂犬病的疾病,尽管并非所有这些病毒都有感染蝙蝠以外宿主的报道。

除狂犬病病毒(RABV)外,狂犬病毒属的病毒高度适应并通常局限于蝙蝠宿主。传播感染到其他哺乳动物宿主的情况极为罕见。

狂犬病毒属内病毒之间的抗原交叉反应性与其遗传距离相关。在感染细胞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核蛋白抗原,在迄今为止描述的该属所有成员之间都存在交叉反应。这有利于使用相同的试剂对所有狂犬病毒进行免疫学检测。相比之下,糖蛋白抗原在谱系内相对保守(胞外域保守性>75%),但在谱系之间并不保守(胞外域保守性<65%)。因此,市售的狂犬病疫苗可诱导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RABV)糖蛋白的中和抗体,能部分预防其他谱系I的狂犬病毒,但无法预防其他谱系的狂犬病毒。

弹状病毒在环境中,尤其是在碱性pH条件下,可能较为稳定,但对热不稳定,且对阳光的紫外线照射敏感。在临床实践中,狂犬病病毒很容易被基于洗涤剂的消毒剂灭活。病毒粒子几乎只在唾液腺上皮细胞中形成。狂犬病病毒的复制速度较慢,通常不会引起细胞病变。狂犬病病毒在感染细胞中会产生明显的细胞质包涵体(内基小体)。

实验室适应型(“固定型”)狂犬病病毒在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和BHK-21(幼仓鼠肾)细胞中能很好地复制,这两种细胞是用于培养动物狂犬病病毒以生产疫苗的最常用基质。狂犬病病毒在乳鼠和乳仓鼠的脑中也能复制到高滴度。

流行病学

除某些地区外,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网站会持续更新狂犬病的情况及相关规定。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4万至10万人死于狂犬病,且有超过1500万人在接触疑似患狂犬病的动物后接受了暴露后治疗。

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犬类狂犬病的地方性流行是一个严重问题,导致大量家畜死亡以及人类感染死亡。在这些国家,人类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剂量很大,并且一直需要有全面的、由专业机构组织且得到公众支持的狂犬病防控机构。许多发展中国家没有建立此类机构,这反映出建立这些机构的成本高昂;不过,相关工作仍在取得进展。例如,中国、泰国和斯里兰卡实施犬类疫苗接种计划并改进了人类暴露后预防措施后,狂犬病的发病率已大幅下降。同样,拉丁美洲的狂犬病病例数量也在显著减少。日本、英国、新西兰和其他几个岛屿通过在犬猫入境前实施严格的不同时长的隔离检疫措施,已有效消除了陆地传播(即非蝙蝠传播)的狂犬病。相比之下,直到最近发现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毒后,澳大利亚才认识到狂犬病的存在,随后发现该病毒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呈地方性流行。

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即使是那些狂犬病负担相对较小的国家,由公众支持的狂犬病防控机构也会在以下领域开展工作:(1)野生动物口服疫苗接种计划,在欧洲是针对赤狐;(2)清除流浪犬猫并控制宠物的流动(在疫情期间会实施隔离检疫措施,但这种情况很少见);(3)对犬猫进行免疫接种,以阻断病毒传播链;(4)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认临床观察结果并获取准确的发病率数据;(5)开展监测工作,以评估所有防控措施的效果;(6)开展公众教育项目,以确保公众的配合。

在欧洲,赤狐是狂犬病的主要储存宿主物种。由于实施了野生动物疫苗接种计划,欧洲的大片地区已没有陆地传播的狂犬病(图1)。2023年欧洲狂犬病的发病情况见表1。

猫狂犬病指南

1990年欧洲陆地动物狂犬病分布图

猫狂犬病指南

2000年欧洲陆地动物狂犬病分布图

猫狂犬病指南

2010年欧洲陆地动物狂犬病分布图

2020年

猫狂犬病指南

图1. 欧洲狂犬病防控的成效。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ww.who-rabies-bulletin.org)

表1. 2023年欧洲狂犬病病例情况。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ww.who-rabies-bulletin.org)

国家家养动物野生动物(不包括蝙蝠)蝙蝠人类病例总计
奥地利00101
德国0018018
匈牙利6101017
波兰17008
罗马尼亚32190051
斯洛伐克共和国01001
西班牙20103
瑞士00101
荷兰00101
乌克兰54816500713

由于对犬类进行了大规模疫苗接种,在许多受野生动物狂犬病影响的地区,猫已成为最常被报告患有狂犬病的伴侣动物物种,美国的许多州都是如此(格霍尔德和杰瑟普,2013年)。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755只被报告曾与人类接触的患狂犬病动物中,多达799只(29.0%)是散养的猫,而狗只有57只(2.1%)(坎帕尼奥洛等人,2014年)。此外,在欧洲的狂犬病流行地区,猫被认为是将狂犬病从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类的高风险物种。例如,过去在瑞士,超过2万名在接触狂犬病后必须接种疫苗的居民中,约70%曾被猫咬伤或与猫有过密切接触(霍尔等人,1978年)。即使猫狂犬病被认为是犬类或野生动物狂犬病的衍生情况(布朗库和帕斯托雷,1990年),但猫的行为特征以及猫感染该病后的临床症状,使其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尽管因被猫咬伤而接受暴露后预防治疗的人数比被狗咬伤的人数少,但接受治疗的必要性往往更高(布朗库和帕斯托雷,1990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狂犬病毒能够在蝙蝠种群中传播而不引发疾病(班亚德等人,2011年)。在欧洲的蝙蝠中,已分别零星发现或在单个病例中发现了五种不同于狂犬病病毒(RABV)的狂犬病毒:欧洲蝙蝠狂犬病毒2型(EBLV-2)、博科洛蝙蝠狂犬病毒(BBLV)(埃格鲍尔等人,2017年)、莱里达蝙蝠狂犬病毒(LLEBV)(皮卡德-迈耶等人,2019年)、科塔拉赫蒂蝙蝠狂犬病毒(诺基雷基等人,2018年)和西高加索蝙蝠狂犬病毒(WCBV)(莱奥帕尔迪等人,2021年)。然而,另一种狂犬病毒,欧洲蝙蝠狂犬病毒1型(EBLV-1),似乎在欧洲的多种蝙蝠物种中呈地方性流行。图2显示了2014-2023年欧洲EBLV-1和EBLV-2感染情况分布图。在欧洲确诊感染的蝙蝠中,超过95%与EBLV-1有关(埃切瓦里亚等人,2019年)。在法国,有2只猫因感染EBLV-1而死亡(达舒等人,2009年)。这是已知的仅有的两例猫感染EBLV的病例。然而,尽管英国曾报告过蝙蝠感染狂犬病毒的情况(约翰逊等人,2003年;富克斯等人,2004年),且英国哺乳动物学会估计英国的猫每年可能捕杀23万只蝙蝠(伍兹等人,2003年),但在英国或除上述两例之外的欧洲其他任何地方,都从未记录过EBLV感染或猫狂犬病的病例。这些发现表明,猫从蝙蝠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可能非常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出于公共卫生方面的考虑,如果猫捕获了蝙蝠,合理的做法是将猫隔离3个月,观察是否出现狂犬病症状。

猫狂犬病指南

图2. 2014-2023年欧洲蝙蝠狂犬病病例分布图(www.who-rabies-bulletin.org)

对于已无陆地传播狂犬病的欧洲地区而言,另一个风险是来自欧洲狂犬病流行国家的狐狸跨境传播导致再次感染,就像2008年意大利、2010年马其顿共和国、2012年希腊和2013年斯洛伐克所发生的情况一样(里巴多-迪马等人,2016年)。最后,从狂犬病流行地区非法进口宠物带来的风险日益增加(英国广播公司,2014年)。在2001年至2013年期间,西欧共报告了21例由来自狂犬病地方性流行国家的宠物引发的动物狂犬病病例,这些宠物大多来自摩洛哥(里巴多-迪马等人,2016年)。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一些出口国家不恰当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可能使狂犬病成为一个即使合法进口宠物也会面临的风险。多项研究发现,从东欧进口的狗中,疫苗接种失败的比例极高(克莱瓦尔等人,2015年;罗塔·诺达里等人,2017年)。最近,在芬兰进口的36只有文件证明在俄罗斯联邦或罗马尼亚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狗中,有19只的抗体水平低于0.5国际单位/毫升,而在芬兰出生、饲养并接种疫苗的36只狗的对照组中,只有2只狗的抗体水平如此之低(凯拉等人,2019年)。这项研究发现,39%的进口狗抗体水平低于0.1国际单位/毫升,这表明其中至少有一些狗可能根本没有接种过疫苗。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学习会员学习会员免费
猫舍会员猫舍会员免费
永久猫舍永久猫舍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BCD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16 日 上午10:29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16 日 上午10:34

相关文章

  • 你家猫咪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热

    猫瘟热(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美国养猫人经常听说或读到,但很少遇到的疾病。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多年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幼猫和年轻成年猫的主要致死病因。这种情况在20世纪50年代得以终结,当时出现了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疫苗来保护猫咪。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仍然存在。在动物收容所、野猫群落以及世界上猫咪未常规接种疫苗的地区,它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pan”表示“所有”,“leuko”代表“白细胞”,“…

    2025 年 4 月 9 日
  • 如何帮猫咪治疗鼻塞

    猫咪在鼻塞时会很痛苦。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它们呢?首先,你要找到鼻塞的原因。弄清楚原因后,你可以给猫吃药,也可以等待普通感染自愈。使用蒸汽疗法以及定时清洁鼻腔,也能缓解鼻塞带来的不适感。 在家照料猫咪 留意发炎的症状。猫的鼻腔发炎叫作鼻炎,而鼻道发炎叫作鼻窦炎。这两种病都会造成鼻塞。鼻炎和鼻窦炎的共同症状包括: [1] 了解鼻塞发生的常见原因。很多因素会引起猫的鼻道或鼻腔发炎,导致鼻塞。常见…

    2025 年 1 月 15 日
  • 猫免疫缺陷病毒指南

    概要 猫免疫缺陷病毒(FIV)是慢病毒属的一种逆转录病毒,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关;不过,人类对这种猫病毒不敏感。猫免疫缺陷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存在5种亚型(进化枝)。其血清阳性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据估计,无临床症状的猫中该病毒的血清阳性率为1%至14%,而患病猫中的血清阳性率可高达44%。成年患病猫、公猫以及未绝育的猫最容易被感染,感染途径大多是在打斗过程中通过唾液接种传播。大多数临床…

    2025 年 4 月 16 日
  • 如何诊断猫白细胞减少症(犬瘟热)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猫科疾病,通常会致命。它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很容易通过接触体液、受感染的跳蚤,甚至人的衣服、手或鞋子上携带的病毒而传播。幸运的是,由于疫苗的有效性和普遍使用,这种疾病已变得相当罕见。但是,如果您的爱猫还没有接种过疫苗,或者您不确定它的疫苗是否是最新的,请注意这种疾病的征兆,一旦发现,请立即带您的爱猫去接受诊断。 识别猫白细胞减少症的征兆 警惕严重的…

    2025 年 1 月 16 日
  • 猫传染性腹膜炎指南-FIP

    猫传染性腹膜炎指南最早由阿迪(Addie)等人于2009年发表在《猫医学与外科学杂志》第11卷第7期第594至604页,之后塔斯克(Tasker)等人于2023年发表在《病毒》杂志第15卷第9期第1847页。本次更新内容由塞弗琳·塔斯克(Séverine Tasker)和欧洲猫病咨询委员会(ABCD)的同事们撰写。它提供了易于阅读的基本事实概述,方便快速获取无需参考文献的信息。 由欧洲猫病咨询委员…

    2025 年 4 月 16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