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指南

关键点

  •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犬细小病毒2型(CPV-2)可感染猫,并导致猫患上严重疾病。
  • FPV在粪便中以高滴度排出,且极其稳定的病毒粒子在环境中可保持数月的传染性。
  • FPV对许多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具有很强的耐受性。经效果测试,基于醛类、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的消毒剂可轻松灭活该病毒。
  • 目前有非常有效的疫苗,能够保护猫免受疾病侵害。
  • 疫苗可提供持久的、很可能是终生的免疫力。
  • 患病猫的预后较差,即使经过重症监护治疗,存活下来的猫也不到50%。

病原体特性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或猫细小病毒(FPV)是从狗、水貂、浣熊、貉、狐狸及其他犬科动物中分离出的密切相关细小病毒的原型(帕里什,1990)。它们最初以分离出病毒的宿主来命名,例如,犬细小病毒2型(CPV-2)、水貂肠炎病毒、浣熊细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等。当前的分类学将这些病毒定义为一个单一实体,即食肉动物原细小病毒1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2019年分类报告)。

细小病毒,顾名思义,体积很小,直径仅约20纳米,是非包膜病毒,其基因组为小型单链DNA,大约仅含5000个核苷酸。

单链DNA通过细胞DNA聚合酶复制为双链DNA。与大多数双链DNA病毒不同,细小病毒无法激活宿主细胞中的DNA合成,必须依赖仅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间表达的细胞DNA聚合酶。这是细小病毒仅在有丝分裂活跃(即增殖)组织中复制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病毒需要与细胞结合的细胞受体。对于FPV,已确定转铁蛋白受体是其受体,该分子在许多代谢活跃且需要铁离子才能发挥活性的细胞上高度表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FPV引起的组织损伤主要发生在快速分裂的细胞中,例如肠道、骨髓和胚胎组织中的细胞。

细小病毒在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核中复制,并且在被感染的细胞中可观察到核内包涵体(图1、图2)。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指南

图1. 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克兰德尔猫肾(CrFK)细胞系细胞中的核内包涵体;这种DNA病毒在细胞核中复制 ©尼古拉·德卡罗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指南

图2. 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克兰德尔猫肾(CrFK)细胞系细胞的核免疫荧光;注意细胞质中不存在病毒抗原。并非每个细胞都被感染 — 可见细胞核的阴影 ©尼古拉·德卡罗

FPV可感染猫和猫科的其他成员,以及浣熊、水貂和狐狸(施泰内尔等人,2001)。FPV也可感染狗,并且FPV在狗的淋巴组织(胸腺、脾脏、骨髓)中复制,但不在狗的肠道中复制;感染FPV的狗不会在粪便中排出FPV,狗也不会发病(特鲁延和帕里什,1992)。

1978年,一种与长期已知的FPV密切相关的新型细小病毒首次在狗身上被描述(卡迈克尔,2005)。它被命名为犬细小病毒2型(CPV-2),以区别于1970年从狗身上分离出的另一种仅远缘相关的细小病毒,该病毒最初被命名为CPV-1,但现在被称为 “犬微小病毒”,并归类于博卡细小病毒属。CPV-2是由FPV进化而来,其衣壳蛋白基因发生了5或6个氨基酸的变化(帕里什,1990;特鲁延,1999),这使得该病毒能够与犬转铁蛋白受体结合,从而感染犬细胞,但与此同时,CPV-2失去了在猫体内复制的能力。然而,在平行进化过程中,CPV-2的祖先病毒(很可能感染浣熊)保留了感染猫的能力,但又发生了进一步的氨基酸变化,使新病毒能够更好地与犬细胞受体结合(休弗和帕里什,2003;艾莉森等人,2012)。这导致了新型CPV-2a的产生,随后又获得了进一步的突变,包括衣壳蛋白VP2的第426位氨基酸的突变,这种多态性决定了不同的抗原类型2a、2b和2c(图3)。1978年的原始病毒CPV-2已灭绝。对CPV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显示,在CPV-2a、CPV-2b或CPV-2c病毒中,存在各种与病毒抗原特性无关的基因型(钟等人,2020;沃里斯等人,2020)。

图3. 从长期已知的FPV通过各种食肉动物传代演变而来的CPV及其所谓抗原类型的演变示意图。©ABCD,卡琳·德·朗格

细小病毒目前在全球狗群中传播,在基因和抗原上被定义为CPV-2a、CPV-2b和CPV-2c类型;这些病毒都可以感染猫,甚至可导致猫患上泛白细胞减少症(特鲁延等人,1995,1996;茂木等人,1996)。经过多次盲目传代后,可从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这些CPV类型,并且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到病毒DNA(池田等人,2000)。葡萄牙曾报道过一例猫感染CPV-2c并出现严重临床症状的病例(米兰达等人,2014)。然而,在欧洲和美国,猫感染CPV被认为是罕见的,并且仅在诊断材料中偶尔发现该病毒(特鲁延等人,1996)。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英国收容所的猫中存在CPV;在一项对仅收容猫的收容所中50只猫的横断面研究中,32.5%(13/50)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CPV,在一项对猫狗混住收容所中74只猫的纵向研究中,33.9%(61/180)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CPV,而在澳大利亚,收容所的猫中未发现CPV排出(克莱格等人,2012;伯恩等人,2018)。

在从FPV进化到CPV-2及其各种抗原类型的过程中,中和表位受到了影响,以至于FPV抗血清对较新的CPV病毒的交叉中和作用明显降低(特鲁延和帕里什,2013)。

尚未观察到FPV有类似的进化。该病毒似乎高度适应其猫宿主,仅显示出轻微的序列进化,没有明显的特定突变选择,尽管局部疫情可追溯到不同的病毒,且这些病毒具有该疫情特有的序列(巴尔斯,2019;范布鲁塞尔等人,2019;詹金斯等人,2020)。

流行病学

FPV是非包膜病毒,对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具有高度抗性。在受污染的环境中,它可能在数周甚至数月内仍具有传染性(乌滕塔尔等人,1999)。患病的食肉动物会以高滴度排出病毒(每克粪便中高达109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并且病毒会迅速在受影响的收容所和猫舍中积累。由于它具有高度传染性,即使在对场所进行看似彻底的消毒后,易感动物仍可能被感染。因此,建议只有成功接种疫苗的小猫和猫才能进入这样的环境。

尽管关于FPV流行情况的数据很少,但特别是繁殖猫舍和救助收容所面临着风险(阿迪等人,1998;凯夫等人,2002)。

持续感染和持续的病毒排出很少见;通过PCR检测,发现健康猫的粪便在数周内呈阳性;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具有流行病学意义(雅克尔等人,2012)。有趣的是,在英国的两个收容所中,可从健康猫的粪便中分离出CPV-2病毒。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具有流行病学重要性(克莱格等人,2012)。

在子宫内感染后,FPV抗原会在小猫的小脑中存在数周(奇扎等人,1971)。

对从野生食肉动物(美洲狮、郊狼、浣熊等)中分离出的细小病毒序列的分析显示,病毒类型范围很广。这意味着如果捕食者的猎物感染了细小病毒,捕食者就会被感染,从而发现了一种新的感染途径(艾莉森等人,2013)。

发病机制

FPV会引起全身性感染。该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最初在口咽部组织中复制,然后通过无细胞病毒血症传播到身体几乎所有的组织中。细小病毒单链DNA的复制需要处于分裂S期的细胞,因此仅限于有丝分裂活跃的组织;在肠道中,这会导致肠炎(图4、图5)。细小病毒需要细胞DNA聚合酶来合成其单链DNA的互补DNA链,这是复制的第一步,也是转录的先决条件。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指南

图4.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感染导致的出血性肠炎 ©乌得勒支兽医病理学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指南

图5.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感染导致的肠道损伤;肠上皮脱落和纤维蛋白 “管型” 很明显 ©乌得勒支兽医病理学

该病毒感染淋巴组织,可导致细胞耗竭和功能性免疫抑制。淋巴细胞减少可能是淋巴细胞溶解的结果,也可能是淋巴细胞迁移到组织中而间接导致的。骨髓会受到影响,并且有研究描述了病毒在早期祖细胞中复制,对几乎所有髓系细胞群体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帕里什,1995)。“泛白细胞减少症”,即所有白细胞群体的缺乏,就是其结果(特鲁延和帕里什,2000)。

FPV复制的标志是肠道绒毛缩短,有时是因为肠道上皮细胞完全缺失(帕里什,2006)。该病毒在肠隐窝中快速分裂的细胞中复制,这会损害上皮细胞的再生,并导致以下所述的病变(图6)。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上皮细胞更新率相关,与肠道病毒(如猫冠状病毒)的共同感染会加重疾病的严重程度。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指南

图6. FPLV感染后肠道上皮的损伤(左);绒毛几乎消失。右侧显示了正常的肠道以供比较。©利兰·E·卡迈克尔

子宫内传播或围产期FPV感染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所谓的 “猫共济失调综合征” 是由于小猫浦肯野细胞的裂解性感染导致小脑发育受损而引起的(图7、图8;奇扎等人,1971;基尔哈姆等人,1971)。也有报道称,在繁殖失败的母猫的母体组织中检测到细小病毒DNA,但在胎儿组织中未检测到,但由于仅进行了PCR检测,未进行病毒分离或组织中的抗原检测,这些发现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普里斯托·德梅代罗斯·奥利维拉等人,2018)。有趣的是,一种类似FPV的病毒被认为是导致怀孕狐狸繁殖障碍的原因(韦伊亚莱宁和斯梅茨,1988)。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指南

图7. 子宫内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小猫的小脑发育不全 ©玛丽安·C·霍尔齐内克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指南

图8. 子宫内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小猫的小脑发育不全(下方);上方显示了正常的大脑以供比较 ©黛安·阿迪

胎儿感染可诱导免疫耐受,使得小猫长时间持续排出病毒(佩德森,1987)。

在妊娠第35至45天之间感染的胎儿,其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力会降低。

在成年猫中,感染会导致免疫反应暂时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严重减少,淋巴细胞从循环系统、淋巴结、骨髓和胸腺中消失(佩德森,1987;池田等人,1998)。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学习会员学习会员免费
猫舍会员猫舍会员免费
永久猫舍永久猫舍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BCD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16 日 上午10:50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16 日 上午10:32

相关文章

  • 如何给猫退烧

    发烧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猫咪来说都不一定是件坏事。这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通过杀死对温度敏感细菌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发烧导致的发热还会让更多血液流向伤口,帮助修复受伤组织。不过发烧有些时候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如果猫咪发烧了,你可以帮它降温,让它更快恢复;也可以考虑用某些药物。让猫咪更舒服也会有助于它退烧,并尽快地恢复健康。 在家降温 识别猫咪的发烧症状。猫咪的正常直肠温度范围在38.1 ℃-39.…

    2025 年 1 月 14 日
  • 猫瘟病毒感染指南

    要点 病原体特性 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包含一些人类和动物中广为人知的RNA病毒,其中有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CDV)、牛瘟病毒(2011年已在全球范围内根除)、小反刍兽疫病毒以及感染海洋哺乳动物的病毒(南布利等人,2016)。犬瘟热病毒及相关的麻疹病毒已被证实能自然感染野生和圈养的大型猫科动物(阿佩尔等人,1994;罗尔克-帕克等人,1996;迈尔斯等人,1997;道斯特等人,2009;梅利等…

    2025 年 4 月 16 日
  • 你家猫咪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热

    猫瘟热(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美国养猫人经常听说或读到,但很少遇到的疾病。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多年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幼猫和年轻成年猫的主要致死病因。这种情况在20世纪50年代得以终结,当时出现了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疫苗来保护猫咪。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仍然存在。在动物收容所、野猫群落以及世界上猫咪未常规接种疫苗的地区,它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pan”表示“所有”,“leuko”代表“白细胞”,“…

    2025 年 4 月 9 日
  • 如何诊断和治疗猫杯状病毒

    猫杯状病毒(FCV)是可引起猫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种病毒之一。与人类的上呼吸道感染一样,这种感染会导致大多数猫出现充血和眼睛问题等症状。 [1] 为了进行诊断,请注意猫的症状,如果您怀疑您的猫已受到感染,请将其带到兽医那里进行诊断。治疗这种病毒主要是对症下药,让病毒自然发展。预防 FCV 的最佳方法是确保您的猫接种了所有最新疫苗,并使其远离未接种疫苗的猫。 观察症状 寻找流鼻涕的情况。感染这种病毒的猫…

    2025 年 1 月 16 日
  • 如何识别和治疗猫癣

    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可影响猫咪,并可能传染给人。不过,”癣 “这个名字有误导性,因为这是一种真菌感染,而不是由虫子引起的。癣实际上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在猫身上被称为猫皮癣。猫通过接触环境中或其他受感染动物皮毛上的真菌孢子而感染。 识别体癣 查看猫身上是否有脱毛斑。癣菌生长在毛干周围,并向下迁移到毛囊中。这将导致炎症,使毛发脱落,留下一块块秃头、脱皮的皮肤。[1] 确定猫咪…

    2025 年 1 月 16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
📢 重要更新:会员专栏陆续上线深度播客解读!
🎧 当前已更新:《加拿大猫舍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