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遗传上具有纯合性的血统内进行高强度的近亲繁育,最终会导致活力丧失。这种活力的丧失通常表现为成年时体型变小、生长速度减缓、常见传染病的病情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产仔数减少、新生幼崽死亡率上升,以及出现更多的发育异常情况。疾病发生率的上升和繁殖力的下降,进而会对该品种或血统的受欢迎程度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品种或血统内遗传活力的丧失,往往是由于育种者试图将该品种的正常特征强化到超出品种标准的极端程度所导致的。例如,一些猫的面部结构异常扁平。若进一步尝试将面部缩短或加宽到超出当前的标准范围,可能会增加面部发育异常的情况,提高眼部感染的易感性,并使体型变小。其中一些副作用是由解剖学因素(眼睑闭合不全、泪液引流不畅)引起的。而其他副作用则源于相关有害修饰基因的积累。轻微的遗传变化可能会导致面部出现一定程度的扁平。适度的面部扁平则需要进行更多的近亲繁育,而严重的面部扁平则需要众多基因发挥作用。积累足够多的修饰基因以实现严重的面部缩短,需要进行大量的筛选工作。如果为了实现某一特征而对动物进行筛选和近亲繁育,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其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也会受到限制。


本段指出在高度纯合的血统中持续进行近亲繁育所造成的“活力丧失”(loss of vigor),以及品种性状被过度强化后带来的健康风险。这些问题在当前的猫繁育实践中普遍存在,也在动物育种学中被归纳为“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和“表型极端化诱导的健康问题”(health risks from exaggerated traits)。现代研究对此已提供更精确的机制解释与管理手段。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Niels C. Peder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