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物种相比,猫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颈和阴道感染极为罕见。
肿瘤
除了老年母猫的乳腺肿瘤外,猫生殖器官的肿瘤并不常见。这是因为很少有猫在1至2岁后仍保持生殖器官完整,而生殖器官肿瘤主要发生在老年动物身上。
由于乳腺肿瘤相对常见且往往是恶性的,因此值得特别提及。大多数患乳腺癌的猫年龄在10岁或以上。未绝育母猫的乳腺肿瘤发病率是已绝育母猫的7倍。这就有人建议,为避免乳腺导管组织暴露于卵巢激素之下,应在猫卵巢活动开始前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长期使用醋酸甲地孕酮治疗,会诱发或促使公猫和母猫患上乳腺肿瘤。公猫的乳腺肿瘤较为罕见。
猫的大多数乳腺肿瘤是恶性的,并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这些肿瘤在还相对较小时,就常常会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因此,在切除原发肿瘤后的1至36个月内,可能会出现转移。肿瘤会逐渐扩散到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肺部和胸壁(图24、25)。


公猫性欲缺乏
公猫性欲缺乏的情况相对常见。应对公猫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发现可能降低其性欲的状况,如慢性疾病和关节炎。
正常的性欲可能会因交配时无法成功插入而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粘连或其他异常,阴茎可能无法从包皮中正常伸出。阴茎基部毛发堆积成环(图26),会抑制插入行为。公猫和母猫身体长度比例不协调,也会导致无法插入。因为公猫在交配时需要咬住母猫的脖子来保持平衡,所以会向前趴在母猫身上,身体较长的母猫可能会阻碍插入。公猫因口腔炎症或牙齿缺失而无法咬住母猫的脖子,也会影响其交配能力。

性欲降低也可能是因为公猫对某只特定的母猫缺乏兴趣,不过它对其他母猫可能有正常的性欲。有些性欲降低的情况可能是由与睾丸活动无关的行为因素导致的。
根据睾酮分析和精液评估,性欲降低的公猫的睾丸活动通常是正常的。虽然1000皮克/毫升是血清睾酮的正常低限水平,但公猫在血清睾酮值远低于1000皮克/毫升时,也可能有正常的性欲。因此,睾酮是否是导致公猫性欲降低的原因,这一点值得怀疑。如果血清睾酮水平降低到影响性欲的程度,其他生殖功能,包括精子生成减少,也很可能受到影响。
染色体异常(额外的X染色体)或雄性雌雄同体(睾丸中存在卵巢组织),通常会导致受影响的公猫性欲降低。
将公猫与母猫隔离,然后让公猫短时间接触不同的发情母猫,可能会提高其性欲。不建议使用睾酮来提高性欲,因为睾酮缺乏通常不是性欲降低的原因。外源性睾酮还会通过抑制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抑制公猫内源性睾酮的正常产生。
精液质量差
交配和射精正常但无法使母猫受孕的公猫,应分析其血浆睾酮浓度和精液质量。虽然可以对不育的公猫进行睾丸活检,但通过激素和精液分析通常能更好地评估睾丸功能。精液分析可以评估精子数量、活力以及形态。虽然可以用假阴道采集精液,但训练公猫使用该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麻醉状态下对公猫进行电刺激采精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精子活力或形态异常,不育的原因很容易确定。然而,要找出精子异常的原因则更加困难,治疗这种情况就更难了。如果精液中存在大量白细胞,尤其是伴有细菌时,抗生素治疗可能会提高精子数量和质量。幸运的是,公猫生殖道感染并不常见。
睾酮缺乏通常不是精子生成减少的原因,因此,睾酮治疗不太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公猫生殖系统感染
公猫的前列腺、尿道球腺、睾丸、附睾和输精管的微生物感染并不常见。考虑到与狗等物种相比,猫的肾脏、膀胱和下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低得惊人,这或许在意料之中。
精索的慢性轻度细菌感染可能是不当阉割技术的后遗症。阉割后留下过多的包膜,会成为细菌感染的病灶。用于结扎精索的缝合材料也可能引起刺激或助长感染。在这种情况下,阉割后数天或数月可能会出现阴囊肿胀和精索残端的硬变肿大。感染最终可能会穿透覆盖的皮肤,形成慢性瘘管。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感染组织,包括受累的精索残余部分和任何相关的缝合线。
在母猫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后,很少观察到类似精索硬变的情况。感染发生在子宫残端或卵巢蒂。子宫残端感染最终可能会引流到阴道,导致慢性阴道炎。卵巢蒂感染可能会通过侧腹引起局部瘘管,或在腹腔内引发肉芽肿性反应。腹膜炎可能是卵巢蒂或子宫残端感染的后遗症。
附睾炎表现为睾丸和阴囊肿大,是猫传染性腹膜炎渗出型的一种公认的并发症(见传染病章节)。
隐睾症(睾丸未降)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在肾脏附近形成,然后在胎儿成熟过程中逐渐通过腹部、股管(腹股沟管),最终进入阴囊。猫的睾丸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位于阴囊内。在隐睾症中,一侧(单侧隐睾症)或两侧(双侧隐睾症)睾丸未进入阴囊。单侧隐睾症远比双侧隐睾症常见。虽然睾丸可能停留在正常下降路径的任何位置,但通常停留在股管内。
隐睾症最可能的原因是睾丸引带的结构或功能存在缺陷。睾丸引带是一条从胚胎睾丸延伸到阴囊的索状结构。随着睾丸引带逐渐缩短,睾丸被拉入阴囊。由于体内温度高于阴囊内温度,未下降的睾丸无法正常发育。未下降的睾丸会产生雄性激素,但不会产生有活力的精子。因此,如果切除单侧隐睾公猫的阴囊内睾丸,而将未下降的睾丸留在原位,这只猫将保留完整公猫的所有身体和行为特征,但不会有生育能力。
在所有已研究的物种中,隐睾症是一种先天性且通常可遗传的特征。猫这种特征的确切遗传学机制尚不清楚。显然,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遗传特征,本质上是多基因的,并且可能是显性的。这种特征显然是由生出患病小猫的母猫遗传的。因此,生出患有隐睾症公猫的母猫,以及患病的公猫都应该被淘汰。仅淘汰患病的公猫并不能解决问题。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被用于治疗人类的隐睾症,但这种方法尚未在公猫身上进行评估。在猫身上,通常无法通过手术矫正隐睾症,因为未下降的睾丸通常离阴囊太远。
可以通过测定血清睾酮浓度来诊断公猫的隐睾症。单侧隐睾的猫的血清睾酮值(200至1000皮克/毫升)通常低于阴囊内有睾丸的公猫(1000皮克/毫升或更高),但高于完全阉割的公猫(25皮克/毫升)。
对于隐睾动物,唯一推荐的治疗方法是阉割。这包括通过手术探查腹部或股管,切除阴囊内的睾丸(如果是单侧隐睾)和未下降的睾丸。有些隐睾的睾丸会在正常时间数月后进入阴囊,因此建议在隐睾动物至少1岁后再进行阉割。原因很明显,切除阴囊内的睾丸比切除腹腔内的睾丸更容易,费用也更低。
对于睾丸下降延迟的公猫,应与睾丸永久性未下降的猫同等看待。它们很可能是同一种可遗传状况的不同表现形式。


这一章节内容涵盖了猫科动物中不育的病因学、行为学、内分泌基础及器质性病变的诊断与干预手段。虽然多数疾病在猫中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其对繁殖成效与基因库健康的潜在影响,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与繁育意义。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Niels C. Peder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