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公猫的性格,可能决定了下一代的行为特质

你家公猫的性格,可能决定了下一代的行为特质

2004, Sarah Hartwell

本文引用了关于父猫对猫性格影响的研究资料。人们普遍认为公猫对小猫的性格有重要贡献。这一观点在许多网站中被提及,但很少引用具体研究作为依据。一些研究表明,性格大胆、外向的公猫往往会产下性格同样大胆、外向的小猫,而这种性格使小猫更容易与人类互动。性格胆小的公猫则会产下性格胆小的小猫,这些小猫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持续训练才能克服天生的胆怯。在“大胆”和“胆小”之间,还存在着性格的多样光谱。母猫对小猫其他性格方面的遗传影响更难确定,因为小猫往往会模仿母猫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模仿可能会改变遗传性格表现。

繁育者的观点和实验观察

长期以来,繁育者相信父猫对小猫的性格和脾气有重要影响。一只脾气好、友好的公猫通常会产下脾气好、友好的小猫。这种观点在多年间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统计数据支持。然而,实验室猫群的研究者注意到,不同父母所生的小猫在被人类接触时表现出了不同的处理难度。这些性格差异即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仍然显而易见。通过选择合适的父母,他们可以繁育出更适合实验处理的猫。这些实验室繁育条件的一致性表明,影响小猫对人友好程度的因素不仅仅是环境。

剑桥大学的实验

为了验证这一理论,沃森宠物营养中心的动物行为专家 Sandra McCune 在剑桥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父猫性格对其小猫的影响。她将小猫分为两组,每组都包括来自友好父猫的幼崽和来自冷漠或不友好父猫的幼崽。这些小猫从未见过自己的父猫,因此父猫的影响仅限于遗传。所有小猫都与母猫和同窝兄弟姐妹一起饲养。在小猫2周龄到12周龄之间,一半的小猫每天接受人类接触,每周总计5小时,另一半小猫仅在喂养和清洁围栏时接触人类。

当小猫12周龄时,研究人员测试了它们如何应对与人类的接触、被人类处理以及面对陌生物体的情况。结果显示,在实验中,早期接触训练的效果与拥有友好父猫的效果大致相等。接受训练但父猫不友好的小猫,以及未接受训练但父猫友好的小猫,当熟悉的人靠近时,都表现出相似的低嘶叫倾向。然而,这两组小猫都比未接受训练且父猫不友好的小猫更少嘶叫。研究还表明,更友好的小猫通常更加大胆(不那么害怕),并更愿意接近和探索陌生物体。这表明,友好性格与减少恐惧有关,并可能与应激激素的生成相关。

父猫的遗传影响

尽管这些小猫从未见过或观察过父猫,McCune发现性格最友好的小猫往往来自友好的父猫。事实上,在每一窝中,小猫的性格类型与其父猫相同,即使它们从未见过父猫。

剩余内容需解锁后查看

您需要付费解锁才能查看当前内容

学习会员学习会员免费
猫舍会员猫舍会员免费
永久猫舍永久猫舍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Sarah Hartwell  

上一篇 2025 年 1 月 6 日 上午1:40
下一篇 2025 年 1 月 6 日 上午2:03

相关文章

  • 2.10 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

    齐-希二氏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 齐-希二氏综合征(CHS)在已被描述存在该异常的不同物种(牛、小鼠、水貂、人类)之间有着显著的跨物种相似性。在所有这些物种以及猫中,该异常是由隐性基因ch引起的。 齐-希二氏综合征的特征表现为一系列多样的症状。由于毛发的髓质和皮质中的色素颗粒大量融合,猫的毛色比正常的要浅。这种毛色被称为“蓝烟色”,据说比正常的蓝烟色更浅。眼睛的色素沉着减少…

    2025 年 4 月 3 日
  • 2.3 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形成中的作用

    在讨论个体的基因遗传与随后的发育之间时,应仔细区分。基因遗传在受精时已完成,这是最严格意义上的遗传,即父母贡献的全部内容。然而,个体的发育还未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基因驱动的生长过程与环境影响可以发生相互作用。 在遗传学中,环境的意义比单纯的周围环境更广泛,也更具技术性。所有有形的非遗传性影响都构成了环境。最初,发育中的个体需要应对母体环境。产前,这由子宫提供;产后,则由母体照料的水平提供。随后,发…

    2025 年 3 月 28 日
  • 2.12 性染色体畸变

    玳瑁色雄猫 玳瑁色的黑黄斑纹或拼花图案本应只出现在雌猫身上。然而,玳瑁色雄猫出现的频率较低(3000只中约有1只)(图19)。在大多数情况下,玳瑁色雄猫具有异常的染色体构成。大多数玳瑁色雄猫是不育的。不过,有一种玳瑁色雄猫是可育的。 Q基因由X染色体携带,玳瑁色图案是由杂合子Qo产生的。在雌猫的体细胞组织中,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会失活或失去功能。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一些体细胞的一条X染色体失活,而其…

    2025 年 4 月 3 日
  • 4.3 豹纹与碎斑:斑点虎斑猫的遗传奥秘

    斑点虎斑(Spotted Tabby)是最引人注目的猫咪花纹之一,代表性品种如孟加拉猫(Bengal)展现出的豹斑、玫瑰斑和大理石般的毛色图案,让人仿佛看到了野性与优雅的结合。那么,这种与生俱来的美是如何形成的?是一个独立的花纹基因,还是经典虎斑的“变体”?本文将揭示目前我们对斑点花纹遗传机制的了解,并探索未来研究的方向。 斑点虎斑的遗传假设:来自于鱼骨与经典的变形? 早在 20 世纪中后期,研究…

    2025 年 4 月 8 日
  • 3.12 褐化蓝、杏色奶油与“焦糖基因”的谜团:解读稀释修饰因子 Dm 的遗传意义

    在猫的毛色世界中,”蓝猫”与”奶油猫”已然是稀释色的典范,但资深育种者常常会注意到:不是所有的蓝色都是一样的蓝,有些泛着褐灰色,有些则透着金属般的光泽。这类色调的变化在某些品种中极为显著,甚至演化出特定命名,如“caramel(焦糖)”与“apricot(杏色)”。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一个尚未完全揭示的遗传因子——稀释修饰基因(Dilute Mo…

    2025 年 4 月 3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