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新生幼猫的护理与健康问题

引言

新生儿时期对幼猫的生长发育极为关键。在此阶段,幼猫通过摄入初乳建立被动免疫,骨密度和组织密度迅速增加,眼睛也逐渐睁开。新生幼猫体温调节能力在出生45天内逐步形成。

新生幼猫面临诸多健康威胁,如营养不良、病原体感染、遗传疾病以及被母猫或成年猫虐待等。通常,幼猫出生后的前2周为新生儿时期,2至6周为小儿时期,12周前为少儿时期。随着时代发展,新生幼猫死亡率呈下降趋势,8周龄以内幼猫死亡率从1978年的28%降至2020年的13%。出生体重过低,死亡率会增加13倍;出生后第1周体重减轻,死亡风险增加9倍。在无病原体环境中,新生幼猫死亡率约为15%。

新生幼猫死亡原因多样,包括母猫遗弃(19%)、同类嗜食(12.5%)、大肠杆菌感染(10.5%)、先天畸形(19%)、未发现的死胎(21%)以及出生时存活但不明原因死亡(18%)。研究还表明,产崽数增加与较高死胎率相关。因此,新生儿时期对新生幼猫的细心监管和照顾,对提高其存活率至关重要。

分娩准备

妊娠母猫分娩前一周,乳房发育明显加快。分娩前几天,母猫通常会寻觅藏身之处。经腹部超声检查,胎心率应超200次/min。分娩前几天,胎儿肾脏界限清晰,可区分皮质区与髓质区,肠腔作为胎儿最后发育的部分之一也能被观察到。当出现这些现象,意味着胎儿已为分娩或剖宫产做好准备。通常,交配后64至66天可检测到发育良好的肠道。

多数情况下,母猫能自行分娩幼猫,无需外界干预。分娩时,远距离观察为宜,除非母猫出现分娩并发症。幼猫出生后,母猫会去除其身体上的羊膜并舔舐,直至幼猫受到刺激。母猫还会将幼猫移至腹部哺乳。此时,应避免打扰,让母猫和幼猫建立亲密关系,因为母猫紧张时,吃掉幼猫的可能性会增加。待亲密关系建立后,可取出幼猫称重、标记并检查。辨别一窝幼猫的简便方法是在每只幼猫不同位置(如颈部、尾巴、肩部或臀部等)剪下一小撮毛。

剖宫产麻醉

当分娩受阻需助产时,分娩过程会影响幼猫命运,时间过长或难产会降低胎儿存活率,而剖宫产对幼猫健康和存活有较大帮助。猫剖宫产的最佳麻醉方案报道较少,其麻醉基本原则多借鉴犬和人的方法。

妊娠母猫术前检查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无意外情况通常无需额外检查,若有异常则需进一步检测,如红细胞压积、总固形物含量、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及X线检查等。

非甾体抗炎药可控制术后炎性疼痛,罗贝考昔(2mg/kg,皮下注射)被认可用于术前及多日使用,适合剖宫产短期应用;美洛昔康(0.3mg/kg,皮下注射)也推荐术前给药。

术前使用镇静药可减少麻醉及维持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暴躁母猫应激,但可能影响胎儿苏醒。若母猫不抗拒,放置静脉导管时可不使用镇静药,否则需使用右旋美托咪定(5 – 20mg/kg,肌内注射),并留出镇静时间。

术前使用阿片类药物可镇痛、镇静,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快速起效且可逆的药物(如二氢吗啡酮)较为合适。布托啡诺可能无法在术中提供足够镇痛,丁丙诺啡虽能长效镇痛,但不可逆转且可能影响其他镇痛药使用。阿片类药物可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镇静,或在麻醉前静脉注射。

对于温顺母猫,麻醉前3 – 5分钟进行剪毛、术前准备及吸氧,可减少呼吸系统变化,还可在麻醉前采用3 – 5mL/(kg·h)乳酸林格液替代静脉输液。

由于妊娠母猫反流风险增加,应在镇静同时快速麻醉。剖宫产中,与丙泊酚(2 – 6mg/kg,静脉注射)相比,阿法沙龙(1 – 2mg/kg,静脉注射)可显著提高胎儿活力。研究表明,氯胺酮、钛胺酮和唑拉西泮等药物会降低胎儿活力,且因缺乏气道控制、诱导麻醉浓度要求高,应避免使用吸入式麻醉。

麻醉开始后需进行气管插管,保持麻醉吸入量和氧气量平衡。七氟烷比异氟烷更难溶解,能使母猫和幼猫更快苏醒。妊娠晚期可减少40%吸入剂需求,应密切监测麻醉深度,降低吸入麻醉剂量。可考虑给予阿替帕唑(右旋美托咪定10倍剂量,肌内注射),以降低对胎儿活力的影响。

硬膜外注射不含防腐剂的吗啡(用量为0.1mg/kg,浓度为1mg/mL)和等量不含防腐剂的2%利多卡因,有利于术中和术后镇痛。若硬膜外麻醉不可行,可额外使用相同剂量阿片类药物减少手术刺激。剖宫产手术监测技术和参数与其他手术相同。若未进行硬膜外麻醉,切口闭合后可沿切口位置给予布比卡因(不超过4mg/kg,皮下注射)进行线性封闭。

新生幼猫的苏醒

幼猫出生后,医生应立即将其传递给助手,使其胸和头稍向下倾斜,用温暖干净毛巾用力擦拭,同时轻捏颈后部刺激呼吸,清除气道黏液,随后用球吸器或德勒黏液收集器清理口腔和鼻子。因寒冷会导致幼猫苏醒缓慢,需进行热量补充或保暖,可使用Bair Hugger保暖毯TM、Hot DogTM患者取暖系统、加热毯,紧急时也可用装满温水扎紧的橡胶手套,但要注意避免过热或漏水。

若幼猫3分钟内无自主呼吸和发声,应通过氧气面罩补充氧气,可使用新生幼猫氧气面罩或用毛巾堵住成年猫氧气面罩边缘以集中氧气。给予氧气时,需确认幼猫心跳,可触摸或使用多普勒探头监测,若幼猫无呼吸且可能心动过缓,吸氧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快速轻挤压胸部,该过程应持续至幼猫自主呼吸并完全苏醒。

若幼猫仍未呼吸,可用22 – 25号针刺激GV26穴位(在上唇和鼻子之间区域插入)。若幼猫之前服用阿片类药物且苏醒缓慢,怀疑药效过长,可注射0.05 – 0.1mL纳洛酮缓解,脐静脉是产后初期静脉给药的理想途径,剖宫产时脐带应在距离体壁脐孔6 – 8cm处结扎以便找到脐带血管。在作者看来,给予氧气、取暖和刺激对多数新生幼猫苏醒已足够。若通过多普勒探头或听诊未检测到心跳,可通过脐静脉注射0.05 – 0.1mL肾上腺素。不推荐使用阿托品,因其会增加缺氧动物心脏负荷;也不推荐多沙普仑刺激呼吸,因其会增加人类新生儿大脑对氧气的需求量。对于无法自主呼吸的幼猫,气管插管是无奈之举,因其存在损伤气道风险,通过有或无正向压力的氧气面罩给幼猫提供氧气更好。

幼猫完全苏醒(呼吸良好、有声音、能扭动、有温度)后,应放入提前预热的保温箱或有盖子的纸箱保暖,直至符合送回母猫身边的条件。苏醒后需对幼猫进行体格检查,虽体型小,但常规检查仍可发现异常,如心脏杂音、腭裂、胎儿畸形等。先天性缺陷在纯系品种或近亲繁殖系数高的幼猫中常见,部分先天性缺陷如脐疝、并指畸形、眼睑缺损、皮样囊肿(可能需切除一只眼睛)、平胸综合征等有被纠正和存活的可能;而腭裂、胃裂、直肠闭锁、漏斗胸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幼猫通常难以存活。此外,肠闭锁、脑积水、溶酶体贮积症、高乳糜微贫血、多囊肾、门体静脉分流和器官发育不良等异常,出生时不易发现,但可能导致幼猫在新生儿时期死亡。


新生幼猫复苏工具盒

工具
1mL注射器、22 – 25号针头、新生幼猫氧气面罩、非再吸入性麻醉管、小儿球吸器、德勒黏液收集器、工作区热源、氧气源、小毛巾(最多10条)、有热源的猫箱、脐带缝合线、蚊式止血钳(2 – 3把)、小剪刀、多普勒和凝胶、儿科听诊器、纳洛酮、肾上腺素、阿托品、标记幼猫的修剪工具或者项圈

产后护理

部分幼猫出生后可能被母猫弃养,或一窝中有相对弱小幼猫无法竞争,此时可人工抚养或交叉抚养。当母猫不抚养幼猫、有健康问题(如乳腺炎、子宫炎)或一窝幼猫数量过多时,交叉抚养有益。交叉抚养时,先将母猫一只幼猫与需抚养幼猫放一起交换气味,再将两只幼猫放回,多数刚出生几天的母猫愿意接受。但将刚出生幼猫放入已出生超一周的幼猫窝中交叉抚养较难成功,因大幼猫更强壮会排挤小幼猫。交叉抚养后需密切监视,母猫接受幼猫的表现为舔舐、移至乳腺位置且关注程度无异;不接受或有攻击性表现为移来移去、不闻不问、嘶嘶叫、躁动不安。

体重是监测幼猫成长的重要数据,出生体重轻或体重未增加的幼猫死亡可能性大,应每天两次称重。幼猫出生24小时内体重可能减少几克,之后应稳定增长,通常24小时内体重增加2 – 10g。若出生24小时后体重未增加或减少,建议增加饲喂量。奶瓶喂养有奶吸入肺部风险,胃管喂食更安全、节约时间且能确保营养摄取。使用5Fr红色橡胶导管作为胃管,将尖端放于幼猫最后一根肋骨水平处,在接触鼻子处标记,确保导管伸入胃中。喂食时将幼猫直立抱起,通过张开的嘴轻轻将导管压入胃,插入时幼猫应能叫唤以确认未进入气管,插入标记处后,1 – 2分钟内导入适量温暖代乳剂,缓慢抽出导管,密切观察有无反流,若出现反流应停止喂食,取出导管,将幼猫头部朝下,用球吸器抽吸口中液体,冲洗并晾干导管。

对于无母猫喂养的幼猫,补充量需满足全部营养需求,依据体重确定(见下表)。出生第一周,需24小时每2小时饲喂一次,确保营养充足且不扩张胃。一周后若体重增加足够,可增加每次饲喂体积,降低饲喂频率,白天2 – 3小时喂一次,晚上5 – 6小时喂一次。若母猫哺乳但幼猫体重不增长,可通过胃管喂养补充营养,防止低血糖或虚弱影响哺乳。一般每天3 – 4次,补充所需营养总量的1/3 – 1/2,幼猫体重增加后可减少饲喂频率或量,直至停止喂食;若增重失败,应增加饲喂频率。市面上有幼猫或幼犬专用代乳剂。


不同体重幼猫的饲喂频率和饲喂量

体重(oz)体重(g)24h饲喂量(mL)每次饲喂量(mL)每天饲喂次数哺乳期的补充量(mL)a哺乳期每天饲喂次数
2571428 – 91 – 26 – 7
3852338 – 91 – 26 – 7
41133058 – 926
514238673 – 46
6170467744 – 5
7198548754
82276197
925570106 – 7
1028377116 – 7
1131285126 – 7
1234092145 – 6
13680100155 – 6
14397107164 – 5
15425115174 – 5
16(1lb)454123184 – 5

注:饲喂频率和饲喂量应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以保证幼猫的体重增长。幼猫的胃容量是0.045mL/g(45mL/kg)。在刚开始饲喂时,饲喂需求量的1/2 – 2/3,在饲喂4 – 5次以后增加饲喂量,让幼猫适应代乳剂。该表改编自Lawler,2008。

a如果幼猫在哺乳期体重减轻,应该补充的量。这是基于作者的经验,如果需要提供足够的增重则应进行调整(增加饲喂量或饲喂频率)。

若母猫未刺激幼猫排尿或排便,可用温暖湿润棉球敷在幼猫生殖器上转圈摩擦刺激,操作应在补充饲喂之后进行,且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摩擦导致生殖器疼痛发炎。

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NI)是导致新生幼猫出生后几天内死亡的原因之一,也是幼猫非传染性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其临床症状包括黄疸、血红蛋白尿、血尿、呼吸急促和围产期心动过速。NI由幼猫摄入母猫初乳中同族抗体诱发,导致免疫系统介导红细胞破坏,引发危及生命的溶血性贫血。由于幼猫体型小,出现严重症状和死亡前难以诊断,且母猫常将幼猫藏起,该病导致的幼猫死亡率较高。

猫有三种主要血型:A型、B型和AB型,其中AB型与猫抗原系统疾病关联最多。猫血型遗传遵循常染色体孟德尔遗传定律,A型等位基因相对B型为显性,AB型血罕见且单独遗传。A型和B型血的猫分别产生天然抗B或抗A同族抗体,AB型血猫不产生此类抗体。所有B型血猫在3个月内存在抗A同族抗体,且溶血活性强,如英国短毛猫、柯尼斯卷毛猫、德文卷毛猫、土耳其安哥拉猫或土耳其梵猫等北美猫品种中B型血概率较高。相比之下,A型血猫3月龄时体内抗B同族抗体浓度低,溶血能力弱。家养短毛猫和中毛猫中A型血最多。

初产母猫与不同血型公猫交配均可能产下患NI的幼猫,B型血母猫和A型血公猫交配生出的幼猫患病率最高。确定幼猫是否疑似患病,需采集幼猫母体和父体血液进行血型凝集试验。当母猫与A/b或a/b基因型公猫交配时,基因型对评估NI患病风险很重要,因公猫携带等位基因B,首次交配可能不出现NI,但后续交配产崽可能发病。

NI治疗主要为维持疗法,防止新生动物继续摄入初乳,出现症状后给予保暖和营养补充措施,根据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考虑输血和输液治疗,输液对预防色素诱导的肾脏和肝脏疾病很重要。若出生不到72小时的幼猫患有NI且无法获得对应血型储存血液,建议使用母猫血液输血,因B型血母猫初乳中抗A同族抗体导致NI,其血液最适合急性期幼猫输入。妊娠母猫同族抗体寿命短,若幼猫72小时后需继续输血,抗A同族抗体减弱时可使用交叉匹配的供体血液。

NI预防关键在于了解父系和母系血型,推测繁殖幼崽患病可能性。B型血母猫与B型血公猫交配,可降低幼崽患NI风险;若与A型血或AB型血公猫交配,应避免幼崽摄入初乳,可通过导管饲喂和代乳剂补充营养,直至幼猫血型鉴定或肠道闭合(出生后12 – 24小时内)。对于与母猫血型不同的幼猫,可让与公猫血型相同的哺乳期母猫交叉抚养。

结论

对于高危新生幼猫,缺乏初乳建立被动免疫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可在出生后12 – 24小时内,通过口服或静脉输入同窝其他幼崽的血浆或血清,在肠道闭合前吸收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时期的精心护理对幼猫存活至关重要,合适的苏醒方法和悉心照料能够有效提升幼猫的存活率。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CBA 编委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18 日 上午9:55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18 日 上午9:58

相关文章

  • 19 公猫不育的诊断与治疗

    引言 随着人们对纯种猫繁育兴趣渐浓,对猫繁育失败案例的调查需求也日益增加。相较于母猫不孕,公猫不育在文献中的描述较少。多数情况下,通过系统检查,包括详细病史记录与辅助检查的体格检查,能获取大部分病例的诊断结果。确诊后才可开始治疗,随意使用“生育药物”往往无效且存在潜在风险。本章旨在指导临床医生运用系统检查方法,针对公猫不育病例得出可靠诊断结果并采用恰当治疗方案。 症状和病史 体貌特征关联 患猫的年…

    2025 年 4 月 18 日
  • 6 猫妊娠的诊断和管理

    引言 与其他物种一样,猫的妊娠过程需要密切关注。确定母猫妊娠后,需给予特别照顾与管理。一项针对法国45个品种纯种猫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所有品种母猫的平均妊娠率约为85.2%,其中8.4%可能妊娠的母猫无法维持妊娠。 本章将先介绍猫妊娠期间胚胎和胎儿的发育过程,再描述诊断、跟踪妊娠母猫及预测分娩时间的不同技术,最后介绍妊娠母猫管理中的关键因素(猫舍相关内容在第4章讨论)。 猫的胚胎和胎儿发育与妊娠的激…

    2025 年 4 月 18 日
  • 14 母猫子宫相关疾病解析

    子宫的发育 子宫由中肾旁管(中胚层)发育而来,在妊娠早期和中期,与输卵管、子宫颈和阴道协同发育,其中阴道颅侧端和前庭由外胚层发育而成。卵巢则由生殖嵴发育而来,卵巢组织与管状生殖组织在胚胎学上的差异,能够解释为何卵巢和子宫异常常常同时出现。 子宫发育异常 猫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发病率约为0.09% 。常见类型包括单角子宫、单侧子宫角节段性发育不全和子宫角发育不全,主要由中肾旁管畸形所致。因泌尿系统和…

    2025 年 4 月 18 日
  • 28 辅助生殖技术在野生猫科动物中的应用

    引言 在过去1000万年的地球历史中,野生猫科动物进化为极为成功的类群。如今,38个已知物种分布于五大洲,在各自生态位中处于顶级捕食者地位。不过,在过去10000年里,尽管猫科动物未出现物种灭绝,但因人口增长、资源过度消耗、栖息地破坏和气候变化,大多数现存野猫物种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几乎所有非家养野生猫科动物数量都在下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2020)中,25个物种被列为不同程度濒…

    2025 年 4 月 18 日
  • 2 母猫的繁殖生理特征

    季节性发情 母猫属于季节性发情动物,在繁殖季节会多次发情,除非因排卵、妊娠或疾病等因素中断。日照时间对其发情周期影响显著,当日照时间增加时,母猫会出现周期性发情,而日照时间减少后则进入乏情状态。 由于季节性发情受光照周期长度的作用,地理位置(如纬度)对其影响较大。赤道地区的猫全年都具备繁殖能力,随着纬度从赤道上升,繁殖季节逐渐缩短,极地地区的猫繁殖季节约为6个月。在北温带地区,猫的繁殖季节一般从2…

    2025 年 4 月 18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