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家猫属于多产动物,从最早约4月龄的初情期开始,直至生命后期都具备产崽能力。虽然猫是长日照繁殖动物,但众多家猫全年均可繁殖。而且,未绝育的母猫相比大多数其他家养动物,更难以圈养和管控。
猫主人或育种者常常期望对家猫的繁殖进程进行适时且可逆的控制,也就是避孕。避孕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第二性行为,如徘徊、打斗和嘶吼,还有研究显示,在人工授精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抑制内源性卵巢活动,可提高妊娠率。不过,当前持续避孕的治疗方案会对子宫发情周期产生影响,或者引发长期的子宫健康问题,所以并不适用于繁育用猫。
雌性
孕激素
孕激素是天然孕酮的合成衍生物,其效力强于天然孕酮,作用方式是通过降低GnRH的脉冲式释放,减少促性腺激素分泌。家猫常用的孕激素有MPA(17α – 羟基 – 6 – α – 甲孕酮醋酸酯)、MA(6 – 甲基 – 6 – 脱氢 – 17α – 乙酰氧基孕酮)和普罗孕酮(14α – 亚丙二氧孕酮,17α – 亚丙二氧孕酮)。在猫的生殖控制方面有一定成效的其他孕激素,还包括左旋诺孕酮、醋酸氯地酮、醋酸地尔地酮和烯丙孕素(阿替雷诺孕酮)。市场上的孕激素,既有用于肠外注射的长效悬浮液注射剂,也有口服制剂(片剂或液体)。
孕激素的使用要求精确的剂量和特定处理方案,以此最大程度降低副作用风险,这些副作用在高剂量、长时间使用以及雌性动物存在亚临床问题时容易出现。因此,推荐使用抑制发情的最低用药剂量和频率。但在中断发情时,可能需要高剂量孕激素,同时应避免母猫与公猫接触,直至所有发情表现消失。
理想的孕激素应具备高抗促性腺激素活性和低孕激素活性。甲地孕酮的抗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活性都很高,这使其虽有效但安全性欠佳。普罗孕酮作为第三代孕激素,与其他孕激素相比,对子宫内膜和乳腺上皮的刺激较弱。虽然注射长效孕激素较为便捷,但当出现副作用时,低剂量甲地孕酮口服用药能立即停药,从而减轻副作用。
副作用还可能因使用孕激素时母猫所处的发情时期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乏情期或季节性乏情期间使用孕激素,比在发情期更安全,因为发情期的孕激素活性可能会被体内高水平的内源性雌二醇放大。对于繁殖史不明的母猫,在进行孕激素处理前,应通过阴道细胞学检查和血清孕酮含量检测,来确定其发情周期。尽管由于孕激素对未发育成熟的性腺轴作用不明,未被用于初情期前的母猫,但目前也无证据表明其存在不良作用。一般认为,年轻健康、已过青春期且处于乏情期的母猫,接受短期低剂量孕激素处理时,很少出现副作用。
孕激素的不良生殖副作用主要包含囊性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蓄脓、良性乳腺增生和乳腺肿瘤。而且,孕激素的副作用不止于生殖道,还可能有肾上腺皮质抑制、高血糖、糖尿病、多食、肥胖、嗜睡、沉郁、免疫抑制,甚至在注射部位出现皮肤问题(如皮毛变色、脱毛、皮肤萎缩、局限性钙质沉着)。
MA
MA是短效孕激素,在多数国家有口服制剂。在乏情期给药,剂量为每2周口服5mg或每周口服2.5mg。在繁殖季节给药,从发情后期开始,每天口服剂量为2mg,持续2周;或者在发情前期和发情期时,每天口服5mg,连续4天。按此给药方案后,在繁殖季节采用乏情期的给药剂量,可延长发情抑制时间。
MPA
MPA在多数国家有口服和非肠道吸收制剂。口服给药后,半衰期为12 – 17小时,肌内注射后半衰期为40 – 50天。MPA可在乏情期或整个繁殖季节使用。剂量为每4 – 6个月单次注射25 – 100mg,或按动物体重每天口服0.05mg/kg,持续12个月。若雌性正处于发情期,每天口服5mg,连续口服5天,之后再按上述方案给药。
普罗孕酮
在发情前期、发情后期或乏情期,分别每隔3、4或5个月皮下注射给药一次,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只猫100 – 250mg(约25 – 30mg/kg)。据药品制造商信息,若在发情前期给药,发情表现在治疗后1 – 7天内会消失。药品制造商还建议雌性在2次注射之间经历一次正常发情周期。
GnRH激动剂
GnRH激动剂是对天然GnRH分子进行氨基酸替换后产生的,效力更强,有效时间更长。长期服用GnRH激动剂,会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进而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不过,GnRH激动剂在用药初期存在短期刺激作用(促发情),这是将其用于雌性动物的主要缺点。
GnRH激动剂(地洛瑞林)已用于抑制猫发情。给母猫注射4.7mg地洛瑞林后,能起到可逆的发情抑制作用。给母猫植入地洛瑞林后,发情抑制持续时间差异较大(16 – 37个月)。有报道称,植入9.5mg地洛瑞林后,发情抑制持续了18.5个月。然而,母猫反复使用GnRH激动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深入调查研究。
地洛瑞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出生后和初情期前的幼猫身上得到了验证。当幼猫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50%(约4月龄)时,给予4.7mg地洛瑞林,可使母猫初情期推迟到平均10月龄(范围为6 – 15月龄)。给3 – 9月龄的幼猫植入地洛瑞林,会诱导发情抑制,直至21 – 36月龄。初情期前进行GnRH激动剂处理,虽不影响生长,但可能导致早期发情诱导。有报道称,一只初情期前的猫用药后出现了子宫蓄脓。出生后给予1.6mg地洛瑞林,可将母猫和公猫的初情期延迟到281.2天±21.6天(范围为180 – 428天)。目前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给予不同剂量地洛瑞林对初情期延迟的影响,以及出现长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母猫体内雌二醇浓度在植入地洛瑞林后会增加。不过,在植入9.5mg地洛瑞林的前14天和12小时,以及用药14天后注射MA(5mg),可抑制母猫发情行为,但无法抑制大多数母猫体内雌二醇的增加。目前尚未明确,在植入地洛瑞林前后,是否有必要进行孕激素处理以抑制发情,或者在植入地洛瑞林时,孕激素处理是否应根据发情周期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需注意,地洛瑞林植入物目前在美国未被批准用于猫。
褪黑素
褪黑素(N – 乙酰 – 5 – 甲氧基色胺)是在黑暗环境下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可调节猫的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体内褪黑素浓度在发情后期和乏情期达到峰值。外源性褪黑素(人用口服片剂,羊用皮下埋植剂)对猫生殖调控的作用已被研究。
植入褪黑素植入物(18mg)或口服褪黑素片剂(每天每只4mg),在光照时长为14小时的条件下,可使母猫发情抑制63.8天±5天。另一项研究中,在发情期或发情后期应用相同植入物,发情分别被抑制了61.1天±6.8天和113.3天±6.1天。还有研究发现,在发情后期给母猫注射相同的褪黑素,只有68%(13/19)的母猫发情被抑制,其中一只发情母猫交配后产下了后代。对纯种母猫的研究也有类似结果,81%(22/27)的母猫平均发情抑制103.9天。然而,对初情期前的母猫(体重1.5 – 1.9kg)用药时,发情抑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临床上未检测到与服用褪黑素相关的副作用,包括对初情期前猫生长速度的影响。
其他
其他避孕方法,如基因沉默、细胞毒素靶向传递和免疫避孕,仍处于研究阶段。免疫避孕是通过接种促黄体激素受体或透明带蛋白疫苗来阻止妊娠,已有对猫使用该方法的报道。早先,透明带疫苗未能实现阻止妊娠的效果,佐剂导致的肉芽肿反应也是该疫苗面临的问题。
Gonacon T是一种在野生哺乳动物体内制备的GnRH – 血蓝蛋白结合物免疫避孕疫苗。该产品早期配方用于雌性家猫避孕试验时,效果平均超3年。此后,疫苗配方成分改变,由不同的抗原载体蛋白和增加的抗原浓度组成的新配方,在一些猫的注射部位产生了强烈的体液免疫反应和自限性肿物。最近,GonaCon(美国农业部动物卫生监察局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柯林斯堡)对20只母猫进行单次注射后,30%的母猫出现至少1年的不孕。这种避孕效果不够理想,不建议用于母猫。
雄性
GnRH激动剂
地洛瑞林(4.7mg)植入物已用于公猫。用药后23 – 30天内,公猫血清双氢睾酮浓度开始降低,11周内血清睾酮浓度降至基础浓度,且血清双氢睾酮浓度在26.5±7.42个月内维持较低水平。随着睾酮水平降低,地洛瑞林植入后9.4周±1.0周内阴茎棘消失。在最初植入刺激出现两性行为后,性欲、交配行为及尿液指标被抑制88.7周±12.4周或115.1周±32.2周。
在植入地洛瑞林(4.7mg)的36周内,睾丸体积减少约73%,并伴有无精子症和不同程度的生精抑制。抑制效果持续时间从78.8周±12.9周(范围为61.7 – 100.7周)到95.6 – 108.6周不等。给初情期前的公猫(3月龄)注射,生殖机能受抑制超48周。地洛瑞林诱导的不育可恢复,生殖机能和睾丸正常组织学特征,分别在最后一次药物处理致使睾酮水平下降到基础浓度后的7 – 42周和13.6 – 47.6周恢复。
不同浓度地洛瑞林的植入效果也有研究。使用含有9.4mg的地洛瑞林植入物,精液品质在植入后的第1个月略有提升,随后在植入后40 – 72天内下降至完全不育。在此剂量下,诱导性不育持续了750 – 850天。出生后给予含有1.6mg的地洛瑞林植入物,可将初情期延迟到281.2天±21.6天。无论地洛瑞林浓度如何,给药部位(肩胛内和脐周)都不影响药效。除最初刺激出现的两性行为外,未观察到地洛瑞林对公猫有其他副作用。
褪黑素
从绵羊体内提取的褪黑素(18mg)用于公猫发情抑制,已证实植入后的120天±15天内,能够降低精子质量,且不会改变睾酮浓度,也无不良影响。
其他非类固醇的选择
RTI – 4587 – 073(L)是一种吲哚吡啶衍生物,公猫口服24小时内,精子发生受到严重干扰,约一个精子发生周期内恢复正常,无其他临床副作用。在广泛推广应用前,应对这类吲哚吡啶药物的剂量和长期不良反应,开展进一步试验研究。
硬化剂(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氯已定)可注射到睾丸和附睾内,诱导睾丸炎和睾丸硬化。因其会造成永久性避孕,本章不再深入讨论这类药剂。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CBA 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