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母猫的分娩与难产处理

引言

猫的正常妊娠期自交配之日起,持续52至74天,平均为65天。母猫生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常耗时最长,此阶段宫颈扩张,母猫可能出现焦躁不安、筑巢行为,会寻找安静处,伴有喘气或呕吐现象。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母猫常频繁走动并伴有阵阵呼噜声。

第二阶段为胎儿主动排出阶段,始于第一绒毛尿囊膜破裂,在产下第一只幼猫前,会排出少量清澈带血液体。第二阶段开始后,第一只幼猫应在4小时内出生,当出现持续剧烈宫缩时,一般30分钟内可产出幼猫。母猫通常采用蹲姿分娩,从外阴部可见幼猫完全产出可能需几分钟。与母犬不同,母猫产程可能延长,也有几天后才分娩出活幼猫的情况。部分母猫在分娩时若被打扰,会暂停第二阶段,这增加了猫难产诊断的难度。一般认为每只幼猫出生间隔应小于4小时。每只幼猫出生后,母猫会用舌头和牙齿用力舔舐,去除尿囊膜并清洁幼猫,舔舐过程中会弄断脐带。

第三阶段是胎盘排出,一般在幼猫出生后15分钟内完成,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交替进行,直至所有幼崽产出,多数母猫会在分娩时吃掉胎盘。

通常,猫的分娩过程较为顺利。若母猫产程正常,无胎儿死亡,让其独处黑暗之处,如隐蔽的纸箱,对分娩有益。多数母猫会在夜间自行分娩,无需帮助,但过度热心的主人多次打扰,可能导致产程延长。

顺产和难产的区别

猫难产发生率低于犬,为3%至6%,纯种猫难产率高于杂种猫。有报道称,短头品种和长头品种比中型头品种难产发生率更高。难产可由母体或胎儿因素引发。

母体原因包括原发性或继发性宫缩乏力、盆腔直径不足或妊娠异常。妊娠异常情况有子宫脱垂、捻转或破裂,文献还报道过因异位动脉致使子宫角狭窄导致梗阻性难产的病例。原发性子宫惯性宫缩乏力是母猫难产最常见原因,但由于猫妊娠时间范围大,诊断时需谨慎,以防将未真正开始分娩误诊为原发性宫缩乏力。非生产性反复收缩会使肌层疲劳,进而引发继发性宫缩乏力,而继发性宫缩乏力常由梗阻性难产导致,即有物体阻碍幼猫通过产道。

胎儿方面,导致难产的原因有胎儿过大,形态、姿势和体位异常。胎儿过大可能是整体过大,如单胎时幼猫在子宫中生长过大无法通过产道,也可能是某部位(如头部)过大不能进入产道。胎儿畸形或死胎也会造成梗阻性难产。胎儿绝对尺寸过大可能出现在年轻初产母猫中,因其身体大小未发育完全,盆腔直径未达成年母猫水平。胎儿通常呈前位或后位,后位相对不易难产。与其他动物相比,幼猫因体型特点,位置异常不太常见,因其大部分突出部位是头部、颈部和身体,四肢较短。但头颈部移位或弯曲可能导致胎位异常引发难产,当胎儿和母体脊柱未对齐时会发生胎位异常。幼猫正常姿势是背骶姿势,即背部对着母体骶骨,背耻骨姿势(幼猫在产道中倒挂,四肢和腹部指向母体脊柱)则属于体位异常。

难产诊断需综合多种诊断辅助工具收集信息,应详细记录此前妊娠及妊娠时长、此次受孕日期、分娩开始时间和前一胎分娩时间。猫妊娠后血清孕酮在分娩前不像犬那样降至基线水平,有报告显示分娩当天母猫血清孕酮平均为2.99ng/mL或3.18ng/mL,因此通过检测孕酮水平判断猫分娩日期的方法不可行。若母猫分娩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时间过长,应高度怀疑难产,第一阶段持续超24小时需进一步诊断。出现强烈宫缩30分钟或更长时间仍未产出幼猫,也应诊断为难产。对于产崽间隔时间长的猫,难产临床诊断较困难,通常超过2至4小时未产崽可考虑人工助产,但也有母猫在更长时间(几天)内产出正常幼猫的情况。猫难产基本诊断依据主要有起始分娩失败(惯性宫缩乏力)、分娩过程不正常,或母猫出现继发性休克或脱水。

若怀疑难产,临床检查包括阴道指检,并根据母猫症状排查所有可能病因。腹部X线检查很有帮助,可确定胎儿数量、大致大小及相对于产道的位置,若发现幼猫呈横向位,可考虑剖宫产,避免在不太可能成功的生产护理上浪费时间。检测母猫钙离子可判断是否需补钙,有使用基础浓度<1.3mmol/L的钙进行补充的情况。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幼猫状态,胎心率相对易检测,胎心率<180次/min的胎儿状态不佳,正常胎心率约为母猫的2倍,通常>200次/min。

难产的医学处理方案

若腹部X线和超声检查显示胎儿状态良好,大小和外形适于顺产,可使用催产素和(或)钙增强子宫收缩,助力胎儿娩出。钙可提高宫缩强度,催产素能增加宫缩频率。经验表明,母猫钙水平先恢复正常,催产素疗法疗效会显著提升。报道的钙剂量为每只猫0.5至1.0mL 10%葡萄糖酸钙溶液,相当于每千克1至2mg单质钙。葡萄糖酸钙可缓慢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但皮下注射可能致局部组织反应和坏死,用无菌液体稀释可降低此风险。静脉钙治疗期间应监测心率,防止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可用注射泵缓慢、可预测地静脉注射钙,减少意外。猫合适的催产素剂量为间隔20至30分钟给药0.25至2IU,可通过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快速吸收。但用药不当,高剂量催产素会因宫缩束缚胎儿、抑制胎儿和胎盘间血液流动,不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在梗阻性难产时使用还会导致子宫破裂。对症且剂量合适时,催产素引发并发症的情况少见。随着肌层中催产素受体饱和,后续使用催产素效果会降低,因此最多使用2至3次,若无效则应考虑剖宫产,60%至80%的猫难产病例需手术干预。

对于放弃或不积极生产的猫(不包括剖宫产术前稳定和保护性处理情况),不适合药物助产。猫分娩时放弃生产可能与子宫破裂或捻转等情况有关,临床症状包括沉郁、厌食、声音微弱、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迟、脉搏微弱、心动过速,甚至虚脱。此时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腹腔是否有大量游离液体或子宫血流模式是否异常。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气分析等检查有助于猫术前稳定。

由于猫体型小,经阴道操作胎儿难度大。简单胎位异常,如从背耻骨旋转到背骶骨,可通过温和操作完成,但因阴道直径小,纠正胎位或产位操作有难度,过度操作可能导致胎儿四肢断裂或颈椎和头部脱位。可用连接无菌润滑剂注射器的红色橡胶导管润滑阴道,辅助娩出胎儿。

剖宫产

剖宫产旨在尽量缩短总麻醉时间,尽快分娩幼猫。多数猫可在麻醉前做好手术准备,如剪掉腹部被毛,用氯己定或聚维酮碘进行“大致擦洗”,放置静脉导管。若母猫配合,手术准备期间可通过氧气面罩提供氧气。

据报道,多种麻醉技术可用于猫剖宫产。作者倾向于预先给猫服用阿片类药物,用丙泊酚或阿尔法沙酮静脉注射快速麻醉,通过气管插管使用氧气和异氟烷或七氟烷维持麻醉。经验表明,术前使用阿片类药物对新生动物不良影响小,且能实现母猫快速、安全诱导麻醉。剖宫产麻醉内容将在第10章进一步讨论。必要时,可根据母猫使用的麻醉药种类,通过脐血管给新生幼猫使用纳洛酮,缓解其呼吸抑制症状。猫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与术后体温过高有关,虽然多数情况有限,但麻醉期间仍应密切监测体温。拔管时体温与麻醉后体温升高程度呈负相关,耐心保暖防止热量流失有助于减轻此副作用。

母猫剖宫产常见技术为腹侧中线腹腔切开术,扩大切口至能轻松暴露子宫角,便于从腹部取出幼猫。取出的子宫角应用湿润的医用剖腹海绵与腹部其他部分隔开。某些情况下,可见整个子宫,可使子宫完全脱离腹腔,防止污染。在子宫角无血管部分,通常沿子宫弯曲处做切口,将幼猫挤至切口处分娩。外科医生可根据自身习惯或主人意愿决定做一个或多个切口(每侧子宫角各做一个切口)。若从另一侧子宫角向切口挤幼猫困难,最好做第二个切口,以便更快取出幼猫。对于足月胎儿,轻轻牵拉脐带通常可使胎盘从子宫壁脱落,若胎盘粘连牢固或取出时出血明显,可将胎盘留在原位,让其自行分离。虽保留胎膜可能诱发产后子宫炎,但经验表明通常不会引发并发症,也可用催产素或前列腺素帮助胎盘排出。

分娩出的幼猫递给未消毒助手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外科医生和无菌区域。助手用无菌毛巾轻轻包裹幼猫,开始唤醒操作。若脐带和胎盘与幼猫一同排出,负责唤醒的医生可在必要时通过脐带血管给幼猫用药。若外科医生取出幼猫时结扎脐带,应留2.5至5cm长的脐带,以便必要时通过脐带静脉给药,剪断后用无菌缝合。其他医生应迅速撕下幼猫头部/口鼻上的羊膜,用力摩擦刺激其呼吸。这些辅助工作很重要,可使外科医生专注于继续分娩幼猫,而非同时进行幼猫复苏。此外,需有专门麻醉师监测母猫,因取出幼猫可能导致母猫低血压和其他麻醉并发症。

外科医生应检查子宫,直至看到子宫角尖和卵巢,确保无幼猫遗留在子宫内,还可用手指伸入盆腔的子宫,检查助产或手术开始时可能向尾部移动的幼猫。分娩完成后,子宫切口可采用平行或内翻方式缝合。传统上,内翻方式如乌得勒支式缝合常用于闭合子宫切开术切口,因其能保证快速、安全闭合。若对切口完整性有顾虑,可在第一层切口上进行第二层缝合。

对于不希望继续繁殖的母猫,可在剖宫产同时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胎儿死亡、自溶或子宫蓄脓时,整体切除子宫是首选方案,可减少子宫内物质污染腹腔的风险。分离并结扎子宫体和两个卵巢蒂,整体移除子宫,无需闭合子宫切口。若子宫中幼猫存活,采用此方案时,从子宫血流中断到幼猫分娩必须在60秒内完成,防止幼猫因缺氧死亡。也可在取出最后一只幼猫后进行正常的卵巢子宫切除术,此时子宫切口是否闭合均可。剖宫产时,应根据猫的情况和主人需求,单独询问主人是否对猫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对于妊娠的猫,手术并发症(如术后出血)风险需根据手术进展或术后进行评估。

剖宫产后需进行术后镇痛,镇痛选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考虑到非甾体抗炎药在猫体内代谢的独特生理特性,围手术期可单剂量给药,也可给予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如丁丙诺啡(0.01至0.04mg/kg,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经黏膜给药)或美沙酮(0.25至0.5mg/kg,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慢速静脉注射)等。有趣的是,术后疼痛控制较好的母猫更愿意哺育幼猫。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CBA 编委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18 日 上午9:57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18 日 上午9:59

相关文章

  • 23 猫精子冷冻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前言 在繁殖领域,养殖者常要求冷冻保存犬精子,却较少对猫精子提出相同需求,且猫精子冷冻保存程序鲜为人知。犬精子冷冻保存历经多年研究与实践,部分国家已建立精子库。在家猫繁殖中,人工授精应用相对有限,且多局限于新鲜精液。这可能是因难以获取足够数量、解冻后活力高的精子,加之猫人工授精操作难度大,抑制了猫育种者的需求以及兽医工作者对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应用的积极性。然而,随着猫作为重要伴侣动物数量的增加,人们…

    2025 年 4 月 18 日
  • 21 猫的副性腺疾病

    前言 猫的副性腺包含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先天性尿道球腺功能异常在猫中未见报道,先天性前列腺发育不全极为罕见,且常与其他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如假两性畸形)同时出现。猫的获得性副性腺疾病同样少见,膀胱炎和尿道炎可能扩散至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引发尿道腺囊炎。猫易患细菌性前列腺炎、脓肿、前列腺旁囊肿、前列腺鳞状化生和前列腺腺癌等,其中前列腺腺癌最为常见。公犬常见的前列腺增生在猫中十分罕见,即便患有前列腺炎,猫也…

    2025 年 4 月 18 日
  • 6 猫妊娠的诊断和管理

    引言 与其他物种一样,猫的妊娠过程需要密切关注。确定母猫妊娠后,需给予特别照顾与管理。一项针对法国45个品种纯种猫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所有品种母猫的平均妊娠率约为85.2%,其中8.4%可能妊娠的母猫无法维持妊娠。 本章将先介绍猫妊娠期间胚胎和胎儿的发育过程,再描述诊断、跟踪妊娠母猫及预测分娩时间的不同技术,最后介绍妊娠母猫管理中的关键因素(猫舍相关内容在第4章讨论)。 猫的胚胎和胎儿发育与妊娠的激…

    2025 年 4 月 18 日
  • 7 母猫流产原因及病例管理

    引言 妊娠失败是导致母猫不孕的常见原因,形式多样,包括早期的胎儿吸收、足月时的死胎,胎儿死亡后还可能在子宫中发生浸溶或干尸化。流产,指胎儿在妊娠自然结束前被排出体外,且产出的胎儿无法在子宫外存活。一窝幼崽可能全部流产,少数情况下,部分幼崽流产,其余可正常分娩。一旦发生流产,需全面调查病因,涵盖详细病史询问、母猫体格检查、流产胎儿尸检,以及血液学检查、超声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且应尽快开展调查以提升诊…

    2025 年 4 月 18 日
  • 20 公猫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睾丸及阴囊疾病

    先天性疾病 隐睾症 猫的睾丸在出生前会经腹股沟管迁移至阴囊,但人们对猫睾丸的起源了解较少,其迁移过程可能与犬相似。隐睾症是一种性发育障碍,由一个或两个睾丸向阴囊迁移出现缺陷所致。 隐睾症是猫常见的先天性缺陷之一,与脐疝、小脑发育不全、眼和眼睑缺陷等并列。据报道,猫隐睾症发病率在1.3% – 3.8%之间。睾丸可能滞留于腹腔内、腹股沟组织皮肤下方或腹股沟管中,其中腹股沟管中的隐睾约占隐睾…

    2025 年 4 月 18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