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和产后疾病
子宫捻转
子宫捻转指子宫角或子宫体沿自身长轴扭转,母猫患此病症的情况较为常见。其病因尚不明确,推测与多胎致使阔韧带拉伸、胎儿在子宫内活动或母体身体活动增加有关。有子宫捻转但胎儿存活的病例,尤其是仅一侧子宫角受影响时,也有未妊娠母猫发生子宫捻转的报道。
子宫捻转术前诊断困难,因其贫血、嗜睡、厌食和腹痛等症状不具特异性。若母猫在妊娠后期出现非特异性疾病症状,伴有胎儿窘迫和死亡,需对子宫捻转进行鉴别诊断;对于有休克、循环衰竭和腹痛等急性腹部症状的妊娠母猫,可初步推断为子宫捻转。
在大型动物(如母牛和母马)中,子宫捻转更为频繁,常通过固定子宫和翻转动物来纠正。但猫的子宫解剖结构与牛、马不同,且每侧子宫角有多个胎儿,单角捻转发生率高,该方法不适用于猫,也无法确认子宫是否复位。治疗猫子宫捻转的首选方法是手术探查和卵巢子宫切除术,尤其在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时。相比其他物种,妊娠母猫确诊时病情往往已发展,捻转的子宫角常充血、坏死,不建议翻转纠正,而应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子宫捻转还会使内毒素和炎症介质释放到体循环,增加并发症风险。术后需为母猫提供支持性护理,据报道,母猫术后存活率约80%。但因胎儿缺氧程度不同,存活幼猫可能严重受损,出生后不久死亡。
宫外孕的胎儿
文献多次报道宫外孕胎儿,常被误称为“异位妊娠”。实际上,并无证据表明存在异位妊娠,即发育胚胎与子宫以外器官形成胎盘附着。通常,胎儿是在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时,作为无菌木乃伊胎被偶然发现。部分病例有外伤史,可能导致子宫破裂。胎儿可在子宫组织、腹腔网膜中或漂浮在腹部被观察到。治疗该病需通过腹侧中线切开手术切除。
阴道脱出
妊娠母猫阴道脱出病例报道较少,多见于反刍动物和犬科动物。曾有一只患猫在产崽前,通过缝线避免子宫脱垂,随后剖宫产分娩并同时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术后保留缝线2周,脱出未再发生。由于母猫阴道脱出报道极少,难以确定该治疗方式是否适用于所有猫科动物阴道脱出情况。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母猫分娩相关的少见并发症,通常发生在产后48小时内。指子宫外翻通过子宫颈,进入阴道穹窿,并翻出外阴唇。通过观察即可诊断,子宫脱垂可表现为子宫角和子宫体全部脱出,或子宫体和一侧子宫角脱出,其病因尚不明确。
子宫脱垂必须及时处理,母猫临床症状因病情发展而异。暴露组织需用生理盐水轻轻清洗。多数情况下,对母猫进行镇静或麻醉可减少脱出。依据暴露时间,组织会出现水肿、充血甚至坏死。若组织未坏死且母猫计划繁殖,可在阴道穹窿外部轻柔还纳子宫,或通过手术切口还纳。有作者使用干净玻璃管作为检查器,在无需腹部切口的情况下,将子宫角还纳到正常解剖位置。
若子宫无法从外部还纳,则需手术。对于想繁殖的母猫,可在受影响的子宫角上轻轻牵拉,同时助手通过阴道穹窿将子宫组织推回原位。对于经常复发的患猫,可采用阴道壁尿道悬吊术,将子宫固定在腹壁上。若子宫坏死,或母猫不计划繁育,可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一般分两个阶段:先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再切除子宫。结扎子宫血管和横切子宫体前,要注意鉴别尿道结节,子宫切开术切口有助于暴露血管进行结扎。应尽量在子宫体基部切除子宫,横切后缝合子宫残端。若只有一个子宫角脱出,可进行半卵巢子宫切除术,切除脱出侧的子宫角和卵巢,在子宫角分叉处切除并按常规子宫切开术闭合切口。经历半切除的母猫,由于子宫容量降低,产崽数也会减少。
产后失调
胎衣不下
母猫分娩后很少出现胎衣不下。母猫通常会在产崽时吃掉胎盘,主人难以确定胎盘是否全部排出,偶尔会有双胞胎幼猫共用一个胎盘的情况。超声检查可证实残留胎盘组织的存在,腹部触诊和X线检查能显示胎衣不下导致的子宫内肿物。
使用催产素(每只猫0.25 – 2IU)治疗通常可排出胎盘,但产后前几天子宫对催产素的反应会减弱。对高剂量催产素无效的母猫,可肌内注射前列腺素F₂α(0.25 – 0.5mg/kg)治疗。不过,前列腺素使用可能导致母猫呕吐、腹泻、流涎和腹部痉挛等副作用,严重时可能出现低血压休克,因此最好在母猫住院期间使用,以便及时救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通常在60分钟内消退,多次给药后可能减轻。多数体况良好且能正常哺乳的母猫,使用外源性催产素可排出胎盘,不会发展为全身性疾病或子宫炎。若出现全身性疾病,应先治疗子宫炎。
子宫炎
子宫炎发生在母猫产后,由细菌感染继发。诱发因素包括子宫创伤、分娩时间过长、胎儿或胎盘组织残留、助产操作不卫生等。患子宫炎的母猫通常在产后早期表现为嗜睡、厌食、发热、母性差和有恶臭的阴道分泌物。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子宫松弛、积液和白细胞增多,可见母猫外阴有出血性化脓性恶臭分泌物。
患病母猫需接受支持性治疗,合理使用抗菌和催产治疗,促进子宫排空。可通过静脉输液缓解发热和厌食症状。经验表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有效缓解发热,恢复母猫精神状态,解决厌食问题,但使用前需确保母猫未脱水。可多次给予催产素促进子宫炎性物排出,或延长前列腺素F₂α使用时间治疗。理想情况下,应依据子宫内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若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增强型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对母猫和哺乳幼猫相对安全。多数母猫药物治疗有效,但子宫特别脆弱时,有子宫破裂风险,此时需进行卵巢子宫切除术。若子宫壁薄且易碎,发生子宫破裂可能导致突然呼吸困难,增加死亡风险。一般来说,存活母猫预后良好。虽无子宫炎母猫预后生育能力的科学研究,但经验表明,若药物治疗有效或疾病救治及时,预后良好。
子痫症(产后抽搐)
子痫症,又称产后抽搐,是围产期发生的急性、危及生命的低钙血症。与母犬相比,母猫子痫症不太常见,主要发生在妊娠后期。临床症状包括肌肉痉挛和手足搐搦,饲主易将其与癫痫混淆,发病初期母猫神志和意识清晰,还会出现面部瘙痒、喘气、肢体疼痛、颤抖、虚弱和共济失调等症状,可迅速发展为强直阵挛性抽搐、视神经麻痹和死亡。当成年母猫血清总钙浓度低于8mg/dL,或血清电离钙浓度低于1.0mmol/L时,会发生低钙血症;细胞外腔内电离钙耗尽时也会引发。哺乳期间,虽泌乳消耗大量钙,但母猫可通过胃肠道吸收钙增加、肾脏减少钙排泄、骨溶解增加等机制维持钙稳态,当这些机制无法满足哺乳期钙需求增加时,临床上就会出现低钙血症。
当哺乳期母猫出现类似妊娠子痫的临床症状时,在实验室确诊前应立即治疗。若母猫身体允许,给予钙制剂治疗前采集血液样本,若处于严重低钙血症,不可因采集样本延误治疗。母猫应使用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脉输注治疗(2 – 5mL,输注时间5 – 10分钟)直至起效。治疗时可进行心电图监测,避免出现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若检测到心脏异常,应暂停钙输注,待心律平稳后以较慢速率继续。钙可溶解在无菌液体中,用注射泵输注,减少对心脏副作用。治疗初期,母猫对钙输注反应迅速有效。若癫痫发作继发脑水肿,可分别使用安定、巴比妥盐酸或甘露醇减轻癫痫发作和水肿/炎症,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因其对钙代谢有不良影响,如减少肠道吸收、增加钙尿和损伤破骨细胞。
临床症状消失后,葡萄糖酸钙应从静脉输注过渡到皮下注射。控制症状所需的葡萄糖酸钙以1:1比例与生理盐水混合,间隔6 – 8小时皮下注射,直至可口服给药。母猫情况稳定能口服药物后,立即口服补充葡萄糖酸钙或碳酸钙,每8小时补充一次(10 – 30mg/kg)。母猫症状缓解后可逐渐恢复哺乳幼猫,直至幼猫能安全断奶,并改善母猫营养水平。若重新哺乳后母猫子痫再次发作,幼猫应断奶,减少泌乳对母猫钙的消耗,并根据幼猫年龄适当补充饲料。
预防子痫的最佳方法是提供充足营养。母猫应喂食AAFCO批准的适合妊娠和哺乳期的猫粮,多数市售猫粮能满足钙需求。钙目标水平应维持在1.0% – 1.8%,磷目标水平在0.8% – 1.6%。产后饮食中钙含量应至少为1.4%,钙磷比1:1。建议饲主避免在妊娠期间给母猫额外补钙,以免损害甲状旁腺激素正常释放,增加子痫风险,同时避免饲喂富含瘦肉和内脏的食物,因其含磷过高。对于有子痫史的母猫,哺乳期间可考虑补钙预防。
乳腺炎
(参见第16章(乳腺疾病))
哺乳失败/无乳
对母猫哺乳失败的了解较少,乳腺发育不良和产奶量低可能导致新生幼猫因初乳摄入不足或饥饿死亡。无乳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多数无乳症由应激导致垂体前叶催乳素释放失败引起。继发性无乳症致病因素包括全身性疾病、遗传因素、营养或身体状况不良以及环境应激。原发性无乳症在排除继发性无乳症所有原因后诊断,可能是乳腺发育不良和泌乳内分泌机制失调所致。
治疗母猫无乳症旨在控制潜在病因,为新生幼猫提供营养支持,同时鼓励幼猫吮吸母乳,刺激母猫泌乳。抗多巴胺能药物多潘立酮可成功治疗母猫原发性无乳症,其能拮抗D2 – 多巴胺能受体和5HT3血清素能受体。因该药物曾用于治疗母马羊茅草中毒导致的无乳症,推测也适用于母猫,建议使用剂量为2.2mg/kg,每12 – 24小时口服一次。若母猫前一窝有无乳症病史,可在产崽前5 – 7天进行治疗。甲氧氯普胺可短暂增加母犬催乳素浓度(0.2mg/kg,每6小时口服一次),可作为催奶剂给母猫使用。乙酰丙嗪可增加血浆催乳素浓度,其在绵羊上的作用已被证实,其镇静作用可能对哺乳时紧张或不安的母猫有益。针灸治疗虽缺乏严格科学依据,但可能是有益的辅助疗法,有报道称针对SI11和L14穴位针灸对母犬无乳症治疗有效,针对母猫具体情况,其他穴位针灸也可能有用。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CBA 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