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妊娠失败是导致母猫不孕的常见原因,形式多样,包括早期的胎儿吸收、足月时的死胎,胎儿死亡后还可能在子宫中发生浸溶或干尸化。流产,指胎儿在妊娠自然结束前被排出体外,且产出的胎儿无法在子宫外存活。一窝幼崽可能全部流产,少数情况下,部分幼崽流产,其余可正常分娩。一旦发生流产,需全面调查病因,涵盖详细病史询问、母猫体格检查、流产胎儿尸检,以及血液学检查、超声和X线等影像学检查,且应尽快开展调查以提升诊断准确率。母猫流产的主要原因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类。
非感染性流产
非感染性流产,即不由病原体传播引发的流产,涉及母体和胎儿两方面因素。母体因素有子宫病理改变、其他疾病继发、药物影响、中毒和营养失衡等;胎儿因素常包括毒素、致畸原暴露、染色体缺陷和先天性缺陷。
子宫疾病
老年母猫常见子宫疾病为囊性子宫内膜增生,这可能是被忽视的非感染性流产及妊娠失败原因,需借助先进影像学设备识别。随着年龄增长,母猫子宫内膜囊肿数量、大小和分布增加,致使子宫内膜不适合维持妊娠,症状表现为着床失败、早期胚胎死亡、流产等。该病诊断困难,切除卵巢前难明确诊断,先进超声检查有辅助作用。但该病囊性改变不可逆,且易引发子宫蓄脓,妊娠失败和流产常见,卵巢子宫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营养问题
商品化猫粮普及降低了营养不良导致的非感染性流产发生率。但家庭自制猫粮或生食增多,带来生殖问题。一方面,非商品化猫粮可能能量摄入不当或不足,妊娠母猫能量需求高,摄入不足会消耗妊娠所需能量,导致胎儿吸收、早期胚胎死亡和流产。另一方面,牛磺酸缺乏风险大。猫是专性食肉动物,牛磺酸为必需物质。野生猫科动物因捕食猎物不易缺乏,家猫室内饲喂商品化猫粮曾出现缺乏问题,现商品化猫粮已普遍添加。但饲喂家庭自制食物、生食或素食的母猫,牛磺酸缺乏风险高,妊娠后会导致产崽数减少、死产、胎儿吸收和流产等,成年猫和幼猫还会出现生长迟缓、步态异常、视网膜变性、失明、扩张型心肌病等症状,围产期牛磺酸缺乏影响哺乳期幼猫发育。怀疑牛磺酸缺乏,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血浆、全血或尿液样本中牛磺酸浓度,满足妊娠母猫营养需求至关重要。
药物影响
猫妊娠期间服药有风险,多数人医和兽医药物会进入胎盘并积累,虽许多药物对胎儿影响不明,但在胎儿组织中浓度可能极高。致畸药物会导致胎儿结构或功能改变,应避免给妊娠母猫使用,相关药物及影响汇总见表7.1。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胎盘血液供应、靶向发育组织和胚胎或胎儿活力等导致流产。一般妊娠期间应避免用药,必须使用时需核查数据后谨慎使用。
毒素摄入
妊娠母猫不慎摄入毒素、植物和人类药物会受威胁,常见有害物质如对乙酰氨基酚、避孕药、巧克力、木糖醇、洋葱等。猫虽饮食挑剔,但有害物质储存或保护不当仍可能被摄入,摄入后可致病,剂量决定疾病严重程度,剂量高时可能导致母猫健康无法维持妊娠,进而流产。
胎儿因素
导致母猫妊娠失败的胎儿因素包含先天性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畸形有腹裂、腭裂等,部分后代足月分娩,部分在妊娠期间流产。染色体异常占家养动物妊娠失败的15%,猫中观察到单基因特征如马恩综合征,会妨碍早期胚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流产。发育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如常染色体D-2三体症、X染色体单体症会导致妊娠失败,但猫因明显染色体异常导致流产的数据缺乏,可通过提交胎儿组织和血液进行核型分析诊断,但费用高,较少进行。
感染性流产
病毒性病原体
FHV-1感染
FHV-1是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成员,家猫是主要宿主,狮子和猎豹也易感染。潜伏期通常2 – 6天,也可能更长。急性感染猫通过直接接触口鼻和眼分泌物传播,病毒可在体内潜伏后重新激活,子宫内垂直传播在实验条件外未被证实。感染症状常见为病毒性鼻气管炎和眼部病变,包括发烧、鼻涕和眼分泌物增多、抽搐等。妊娠母猫感染FHV-1,晚期可能流产,但早期和中期感染结果缺乏对照实验。1971年研究显示,妊娠42 – 50天母猫感染实验性FHV-1均流产,也有观点认为是严重上呼吸道疾病继发的非特异性反应。感染FHV-1导致流产的胎盘和胎儿通常无明显病变,少数有子宫水肿、充血、胎盘部分出血,幼猫可能出现骨骼畸形。诊断通过直接荧光抗体试验、病毒分离或PCR评估排出物或组织匀浆。治疗以支持性治疗为主,预防建议接种疫苗,妊娠母猫首选灭活疫苗。
FIV感染
猫免疫缺陷病毒(FIV)导致猫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是逆转录病毒科正逆转录病毒亚科成员,为单链RNA慢病毒,潜伏期长、持续存在、突变率高,感染家猫、野生猫科动物和鬣狗。主要通过叮咬和唾液传播,也可经胎盘、哺乳和性病传播,在宿主血液供应组织和淋巴组织持续存在,感染分急性期、亚临床期和终末期。急性期平均在前3个月内,虽罕见,但自然感染猫中有经胎盘传播报道,实验性感染猫妊娠期垂直传播常见。FIV在子宫内传播可致流产、死产、新生动物死亡或存活幼猫发育不良,感染母猫还会出现发烧、牙龈炎等症状。育种猫舍需严格检疫和筛查,感染猫应移出,确诊需通过病毒分离、PCR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后再ELISA检测。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性护理为主,有灭活全病毒疫苗,因诊断试验干扰等问题,只推荐高危母猫接种,且不建议饲养FIV阳性猫。
FeLV感染
猫白血病病毒(FeLV)是逆转录病毒科正逆转录病毒亚科成员,为单链RNA伽马逆转录病毒,致病性高于FIV,对胎儿死亡率更高。影响家养和小型野生猫科动物,通过直接接触唾液、鼻腔分泌物和乳汁传播,骨髓感染后2 – 3周内出现病毒血症,感染母猫可通过胎盘传给后代。导致繁殖障碍包括胎儿吸收、流产和新生动物死亡,称“幼猫衰弱综合征”,流产多发生在后期,排出胎儿外观正常,与胎儿直接感染有关。感染FeLV猫应移出猫舍,先用ELISA诊断血液中FeLV,阳性样本再确认。1岁以下猫FeLV疫苗关键,高危环境猫建议接种,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性治疗为主,有灭活疫苗和载体重组病毒疫苗,幼猫和成年母猫建议接种灭活疫苗。
FPLV感染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感染不同妊娠阶段母猫结果不同。早期致胎儿死亡和吸收,中期可见流产排出胎儿,后期产出死胎或有小脑发育不良等问题的幼猫。所有猫科动物易感,未接种疫苗猫中普遍存在,高度传染性,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在环境中稳定,急性感染猫多种分泌物中大量存在。感染临床症状和治疗取决于猫的年龄等因素,产前感染新生幼猫有共济失调等症状,出生后感染幼猫有发烧等症状。肉眼可见身体病变和组织学病变也因感染时间而异,流产可能是母猫唯一临床症状。诊断复杂,可通过多种方法检测,治疗以积极支持性护理为主,疫苗接种是预防核心,配种前种母猫应接种,妊娠母猫选灭活疫苗更安全,严格生物安全防护和检疫程序可减少感染概率。
细菌性病原体
导致猫流产的病原体还有细菌和原生动物。母猫细菌性流产少见,了解有限,推测病原体经阴道和子宫颈进入子宫。犬布氏杆菌不是母猫流产主要病原,常见细菌种类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生殖道细菌感染临床体征包括阴道炎等及相关不适症状,但细菌性感染致母猫流产发生率不高。支原体和脲原体是泌尿生殖道和呼吸道病原体,曾认为可致母猫流产,但基于实验接种,如1971年实验中,实验性支原体感染会导致流产和幼猫死亡。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病原体刚地弓形虫可致母猫流产,猫是其终末宿主。经胎盘感染及随后母猫流产情况复杂,研究怀疑流产是继发于虚弱和全身疾病导致的应激。
病例管理
处理母猫流产病例时,临床医生获取完整病史至关重要。包括疫苗接种、旅行、诊疗、生殖史,生物安全和抗寄生虫程序,母猫饮食和生活环境变化,繁育计划以确定妊娠日期。还需了解之前繁育健康问题、配种公猫后代信息,考虑母猫生活环境卫生、同舍其他猫健康、意外摄入药物毒素植物可能性,调查营养品、益生菌、商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询问大麻二酚使用情况,因其成分差异大,可能含大量植物雌激素,导致生殖异常和流产。
同时,应进行体格检查和样本采集,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生化和尿液分析,考虑采集血样评估孕酮浓度。若母猫有阴道分泌物,需无菌收集阴道拭子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和(或)病毒分离及细胞学检查。根据推测妊娠日期,进行腹部X线片和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和卵巢健康。发生流产时,饲主应将母猫及流产胎儿和胎盘带到医院,因猫科动物流产病因多样,怀疑感染病原时,胎儿尸检可提高确定病原概率,但很多流产病例病因学诊断未有效进行。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CBA 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