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ine Husbandry

  • 2.9 因遗传性代谢缺陷导致的神经肌肉疾病

    在猫身上,越来越多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缺陷已得到确认。这些缺陷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行为异常,像震颤或共济失调,以及全身性的虚弱。即使某些疾病是由不同的酶缺乏所引发,但它们在神经元通路上的退行性变化可能相似。其中一些异常情况还可以作为人类类似疾病的研究模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 患有这种神经元退行性综合征的小猫在2到3个月大之前一切正常,之后头部和后腿会出现轻微的震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震颤会愈…

    2025 年 4 月 3 日
  • 2.8 畸形

    马恩岛猫无尾症 马恩岛猫的无尾性状由显性基因M导致,当该基因纯合(MM)时,会在产前致死。没有尾巴或尾巴短小的马恩岛猫是杂合子。由于马恩岛猫基因的表现度存在差异,大多数马恩岛猫并非完全无尾。无尾情况可分为四类:无尾型,即没有尾椎骨;短尾升型,能摸到1至7节椎骨,通常无法活动;短尾型,有2至14节椎骨,通常可以活动,但常呈瘤状或弯曲;长尾型,尾巴较短但外观正常(图12)。无尾型被视为该品种的理想类型…

    2025 年 4 月 3 日
  • 2.7 感觉器官的遗传性疾病

    进行性视网膜萎缩 进行性视网膜萎缩(PRA)是一种隐匿性疾病。在明显的外在症状出现之前,视网膜变性可能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在晚发型病例中,这种情况甚至可能在猫繁殖之后才出现。这增加了通过选择性育种来消除该疾病的难度。已知至少有3种不同形式的PRA(rt、Rdy、rdy),它们通过发病年龄和遗传方式相互区分。猫的PRA综合征与人类的色素性视网膜炎相似,可以作为人类疾病的有用动物模型。PRA的临床症状…

    2025 年 4 月 3 日
  • 2.6 皮肤与被毛的遗传疾病

    猫的被毛由三种不同类型的毛发组成,每种毛发都有不同的功能。较粗壮的初级护毛是最长的,逐渐变细至尖端。次级护毛或芒毛比初级护毛稍细,数量也更多。它们有一个亚顶端肿胀部分,然后逐渐变细至尖端。 有些芒毛是直的,但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的波浪状。绒毛是数量最多的。它们非常细、柔软,且直径均匀。初级和次级护毛构成了外层被毛,而绒毛则构成了底层被毛。被毛的功能之一,尤其是绒毛,是保护皮肤防止过多的热量散失。护毛…

    2025 年 4 月 3 日
  • 2.5 参考资料

    1.Baldwin JA:Notes and speculations on the do-mestication of the cat in Egypt. Anthropos 70:428-448,1975. 2.Benirschke Ket al:Trisomy in a feline fetus.Am JVet Res 35:257-259,1974. 3.Bergsma DR and Br…

    2025 年 4 月 3 日
  • 2.4 品种的遗传学

    这篇原文的内容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了解最新的遗传知识,可参考本站 Sarah Hartwell 博士的专栏 猫品种的主要决定因素是颜色、被毛品质和体型(身体形状和姿态)。很难说哪一个是最重要的。被毛颜色和品质由主要基因及其组合决定。因此,这些特征是单基因的。相比之下,体型主要由多基因决定。 人们已经认识到两种主要的体型类别:一种是矮壮、体格强壮的猫;另一种是更优雅、体态柔软的猫。第一类通常包括“本…

    2025 年 4 月 3 日
  • 2.3 身体变异

    除了影响毛色和被毛的突变基因外,一些能改变身体特征的基因也已被确认。由于这些基因都与毛色和被毛基因没有关联,所以在许多品种的猫中都能发现它们。不幸的是,其中一些突变基因与不良的身体异常状况有关。 马恩岛猫 最著名的基因是导致马恩岛猫无尾的基因。无尾状况是由显性基因M引起的,当该基因纯合(MM)时,会导致胚胎在出生前死亡。尽管杂合子(Mm)能够存活,但它们容易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下脊椎和肠道异常状况。…

    2025 年 4 月 3 日
  • 2.2 被毛的变异

    猫的被毛除了为潜行捕食提供伪装外,还能保护皮肤免受擦伤,防止晒伤和热量散失。这些特性源于被毛的组成。被毛主要有两种类型:外层被毛和底层被毛。外层被毛为较柔软的底层被毛提供保护性覆盖,并具有触觉特性。触须和粗壮的面部毛发具有感觉功能。底层被毛主要起到隔热作用,以抵御温度波动。 被毛由三种类型的毛发组成:护毛、芒毛和绒毛。护毛数量最少。它们粗壮笔直,逐渐变细至尖端。芒毛比护毛数量更多、更细,在逐渐变细…

    2025 年 4 月 3 日
  • 2.2 毛色变异

    自由生活的家猫群体在毛色和毛发质量上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数百年。导致这种变异的突变基因数量很少,而且它们的遗传模式以及与表型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被阐明。19世纪后半叶,猫爱好者(尤其是在英国)将表型变异作为培育品种的基础,为具有一种或多种不同表型的品种拟定了名称和优秀的展示标准。 从早期开始,人们又发现了更多的突变基因,这些基因产生了更多猫爱好者认可的毛色变种和毛发样式。如今,展示猫的…

    2025 年 4 月 3 日
  • 2.1 正常遗传学

    遗传学基本原理 在动物学研究中,有一个可用于比较变异形态的标准是很方便的。在遗传学中,这个标准就是正常动物的表型,正式术语称为 “野生型”。对于家猫来说,野生型是指有着光滑被毛、鲭鱼纹虎斑的非洲野猫(Felis libyca)。非洲野猫是栖息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和北非的小型猫科动物之一。欧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与非洲野猫有亲缘关系,一些权威人士认为这两个物种是同一物种复合体的不同地…

    2025 年 4 月 3 日
添加微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