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猫的繁育管理优化策略

前言

恰当的育种管理对保障猫的良好生育能力至关重要。管理过程中的细微变动,可能对猫的妊娠率与产崽数量产生显著影响。育种场、科研院所的猫舍管理,和仅养一只猫的家庭猫舍管理存在差异。猫舍的长期记录和实地观察,有助于兽医和猫主人明确可能影响猫健康与生育能力的管理问题。

整体管理

疾病防控

为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需审查所有动物的疫苗接种记录,以及疫苗的处理和储存程序。目前推荐使用的猫核心疫苗,可在相关专业网站查询(更新于2022.01.17)。

构建无新动物进入的封闭猫舍,对防止新疾病入侵有一定效果,但该方法未考虑遗传多样性与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所有新引进动物,都必须接受至少2周的隔离,隔离地点应远离封闭猫舍,并遵循严格的检疫程序,防止引入新病原体。任何因兽医诊断护理、饲养、展览等原因离开猫舍后需返回的动物,同样要经过检疫程序。出现疾病临床症状的猫,应隔离在单独区域,远离其他猫,直至检测结果呈阴性或2周内无症状。猫主人应先照顾健康动物,再照顾被隔离动物,防止污染物通过衣服、手或其他物品传播疾病。

在猫舍中,严格的卫生条件和充足的通风是减少或消除疾病的必要条件。卫生条件欠佳,往往会致使猫患病,或新生幼猫因败血症死亡。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SOPs),预防卫生问题出现。猫砂盆、猫窝、玩具、食物和水碗需定期清洁与消毒。消毒频率取决于猫舍密度,一般来说,应每日清洁,每周使用高效消毒剂。同时要谨慎操作,确保消毒剂浓度适宜,既能有效消灭主要病原体,又不对猫造成伤害。

猫舍设计

猫舍设计取决于动物数量和饲养用途。许多繁育猫舍将猫安置在集体犬舍,因其地板、墙壁、猫砂盆和玩具易于消毒,这对需持续保持卫生的猫舍,如饲养研究用动物的猫舍较为理想。不过,这种饲养方式下猫与人互动较少,且日常用品需求更多。家庭环境则更适合宠物类幼猫进行社交。此外,猫舍还可由马厩、鸡笼等改装而成,也可依据猫的年龄或繁殖状况,将它们分组饲养在房间里。无论何种形式,都需特别关注水质、食物、设施和卫生。猫粮最好选择优质、均衡的商业化产品,生食对饲养动物存在风险,可能无法提供所需营养,还可能引入有害细菌,引发子宫感染或新生儿败血症。

信息收集

询问关于猫舍和猫个体的具体问题,对了解每只猫的基本情况十分关键。通过相关调查问卷,兽医可获取有关猫的有用信息,进而了解饲养环境和管理状况。

照明管理

母猫属于长日照繁殖动物。为降低季节更替的影响,可让猫每天接受至少14小时的人工光照。但据经验,即便在此光照环境下饲养,猫在一年中仍可能出现短期妊娠率低下的情况。母猫通常会在人工光照后的1 – 2个月内出现发情迹象。24小时光照虽可维持猫的发情周期,但发情次数会从每月2次减至1次。若母猫长期(数年)处于人工光照下,整体生育力会下降。此时,可通过缩短光照周期(8小时光照),持续2 – 3个月,使母猫经历一段乏情期,之后重新延长白天光照,能更好地提升生育力。家养母猫可采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结合的方式饲养。由于母猫能自由地藏在物体下或黑暗房间里,其接触到的光照情况多变。因此,在室内环境中,母猫通常会表现出季节性,不会因短日照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饲养管理

在开始繁殖前,要确保母猫近期接种过疫苗。在猫舍自然繁殖时,由于公猫领地意识强烈,当母猫表现出发情迹象,如发声、在墙上摩擦、在地板上打滚等,可将其带到公猫面前,也可通过阴道细胞学检查确认发情期。在共同饲养条件下,若未发生交配,可延长母猫和公猫的共处时间(通常至少2周),同时监测猫的交配活动,观察有无打斗情况(若母猫未发情可能出现打斗)。若发生打斗,在重新交配前,应将这对猫分开几天,或等阴道细胞学检查显示母猫发情时再进行交配。确认排卵后(血清孕酮浓度>2ng/mL),母猫可回到自己的住所;若孕酮低于2ng/mL,则表明未交配,或交配未诱导母猫LH增加和排卵,应让母猫继续留在公猫身边,并监测交配活动。

另一种交配管理方法是让母猫和公猫短时间(几小时而非几天)共处,并观察交配行为,每天重复,直到母猫拒绝交配。观察到交配后1 – 2周检测血清孕酮浓度,>2ng/mL表明母猫已排卵。此方法能更准确确定胎龄和分娩日期。观察交配过程,有助于确定公猫交配次数,并通过母猫的“交配后反应”(用头和身体在地板或墙壁上摩擦,翻身躺下,舔舐会阴)确认是否交配成功。若未出现“交配后反应”,阴茎插入阴道的可能性较小。可使用摄像机在不干扰行为的情况下监测交配活动。

若母猫害羞或在新环境中压力过大,可将公猫放在母猫生活环境中,调暗光线,或把母猫和有繁殖经验的母猫放在一起,帮助母猫在面对公猫时更自在。当自然交配不成功时,可采用人工授精诱导排卵。

繁殖记录管理

应尽可能详尽地记录每只母猫的繁殖情况,包括繁殖日期、交配情形、与公猫相处情况、妊娠诊断、妊娠日期、产崽数,以及疾病、交配受伤或交配中出现的问题等其他重要细节。公猫的记录则应涵盖与母猫接触的日期、行为、交配情况和每只母猫的产崽数。由于母猫生育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作为整体管理的一部分,需详细记录母猫年龄。一般而言,母猫生育能力在4岁时开始下降,5岁时受严重影响,但许多母猫在7 – 9岁仍可产崽。分析以往生育记录和产崽数,有助于管理人员确定母猫停止繁殖的时间。

猫管理委员会(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at Fancy, GCCF)对注册猫有相关繁殖建议:两胎之间至少间隔26周,两年内不超过三胎;若母猫一生中产崽三次或以上,建议每年产一胎。同时,还需考虑母猫在妊娠和哺乳后的身体状况,母猫及其幼崽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产后母猫、妊娠和分娩、哺乳和断奶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繁殖通常可提升母猫健康状况,但也存在例外,如子宫内膜炎治疗期间,或因持续发情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等,这些特殊情况应由兽医处理。在无医学和遗传疾病的情况下,母猫作为育种动物,繁殖性能较强。

妊娠母猫管理

应在母猫与公猫交配后的25 – 30天进行妊娠检查。在妊娠16 – 20天,可利用超声波探测到子宫内发育的胎儿,25 – 30天时更易观察到胎儿心跳。早期妊娠诊断极为重要,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针对妊娠母猫的管理策略。

妊娠母猫应单独饲养在安静环境中,尽可能使用可封闭的盒子作为猫窝。受到刺激的母猫更有可能吃掉幼崽,因此在母猫妊娠前应尽量减轻其应激。母猫最好独居在安静、温暖的专属房间,与其他猫分开饲养,可避免疾病传播。若母猫独处时应激增加,可将其他妊娠母猫安置在其附近,以缓解焦虑。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CBA 编委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18 日 上午10:20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18 日 上午10:21

相关文章

  • 21 猫的副性腺疾病

    前言 猫的副性腺包含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先天性尿道球腺功能异常在猫中未见报道,先天性前列腺发育不全极为罕见,且常与其他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如假两性畸形)同时出现。猫的获得性副性腺疾病同样少见,膀胱炎和尿道炎可能扩散至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引发尿道腺囊炎。猫易患细菌性前列腺炎、脓肿、前列腺旁囊肿、前列腺鳞状化生和前列腺腺癌等,其中前列腺腺癌最为常见。公犬常见的前列腺增生在猫中十分罕见,即便患有前列腺炎,猫也…

    2025 年 4 月 18 日
  • 16 猫乳腺相关疾病

    乳腺解剖学 母猫有四对乳腺,呈两侧对称分布于头腹侧到尾腹侧。这些乳腺通常从头侧到尾侧编号为1至4 ,有时也分别称为腋下乳腺、胸部乳腺、腹部乳腺和腹股沟乳腺,偶尔还会出现多余腺体。非哺乳期猫的乳腺主要由间质和脂肪构成,分泌性上皮组织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才会发育。哺乳期的乳腺由腺小叶组织组成,通过一系列导管引流至乳头窦,再通向乳头开口。猫的乳头由平滑肌组成,平滑肌有三层,包括两层纵向的和一层环形的。星状肌…

    2025 年 4 月 18 日
  • 14 母猫子宫相关疾病解析

    子宫的发育 子宫由中肾旁管(中胚层)发育而来,在妊娠早期和中期,与输卵管、子宫颈和阴道协同发育,其中阴道颅侧端和前庭由外胚层发育而成。卵巢则由生殖嵴发育而来,卵巢组织与管状生殖组织在胚胎学上的差异,能够解释为何卵巢和子宫异常常常同时出现。 子宫发育异常 猫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发病率约为0.09% 。常见类型包括单角子宫、单侧子宫角节段性发育不全和子宫角发育不全,主要由中肾旁管畸形所致。因泌尿系统和…

    2025 年 4 月 18 日
  • 8 母猫的围产期疾病

    产前和产后疾病 子宫捻转 子宫捻转指子宫角或子宫体沿自身长轴扭转,母猫患此病症的情况较为常见。其病因尚不明确,推测与多胎致使阔韧带拉伸、胎儿在子宫内活动或母体身体活动增加有关。有子宫捻转但胎儿存活的病例,尤其是仅一侧子宫角受影响时,也有未妊娠母猫发生子宫捻转的报道。 子宫捻转术前诊断困难,因其贫血、嗜睡、厌食和腹痛等症状不具特异性。若母猫在妊娠后期出现非特异性疾病症状,伴有胎儿窘迫和死亡,需对子宫…

    2025 年 4 月 18 日
  • 19 公猫不育的诊断与治疗

    引言 随着人们对纯种猫繁育兴趣渐浓,对猫繁育失败案例的调查需求也日益增加。相较于母猫不孕,公猫不育在文献中的描述较少。多数情况下,通过系统检查,包括详细病史记录与辅助检查的体格检查,能获取大部分病例的诊断结果。确诊后才可开始治疗,随意使用“生育药物”往往无效且存在潜在风险。本章旨在指导临床医生运用系统检查方法,针对公猫不育病例得出可靠诊断结果并采用恰当治疗方案。 症状和病史 体貌特征关联 患猫的年…

    2025 年 4 月 18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
📢 重要更新:会员专栏陆续上线深度播客解读!
🎧 当前已更新:《加拿大猫舍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