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猫的繁育管理优化策略

前言

恰当的育种管理对保障猫的良好生育能力至关重要。管理过程中的细微变动,可能对猫的妊娠率与产崽数量产生显著影响。育种场、科研院所的猫舍管理,和仅养一只猫的家庭猫舍管理存在差异。猫舍的长期记录和实地观察,有助于兽医和猫主人明确可能影响猫健康与生育能力的管理问题。

整体管理

疾病防控

为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控制,需审查所有动物的疫苗接种记录,以及疫苗的处理和储存程序。目前推荐使用的猫核心疫苗,可在相关专业网站查询(更新于2022.01.17)。

构建无新动物进入的封闭猫舍,对防止新疾病入侵有一定效果,但该方法未考虑遗传多样性与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所有新引进动物,都必须接受至少2周的隔离,隔离地点应远离封闭猫舍,并遵循严格的检疫程序,防止引入新病原体。任何因兽医诊断护理、饲养、展览等原因离开猫舍后需返回的动物,同样要经过检疫程序。出现疾病临床症状的猫,应隔离在单独区域,远离其他猫,直至检测结果呈阴性或2周内无症状。猫主人应先照顾健康动物,再照顾被隔离动物,防止污染物通过衣服、手或其他物品传播疾病。

在猫舍中,严格的卫生条件和充足的通风是减少或消除疾病的必要条件。卫生条件欠佳,往往会致使猫患病,或新生幼猫因败血症死亡。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SOPs),预防卫生问题出现。猫砂盆、猫窝、玩具、食物和水碗需定期清洁与消毒。消毒频率取决于猫舍密度,一般来说,应每日清洁,每周使用高效消毒剂。同时要谨慎操作,确保消毒剂浓度适宜,既能有效消灭主要病原体,又不对猫造成伤害。

猫舍设计

猫舍设计取决于动物数量和饲养用途。许多繁育猫舍将猫安置在集体犬舍,因其地板、墙壁、猫砂盆和玩具易于消毒,这对需持续保持卫生的猫舍,如饲养研究用动物的猫舍较为理想。不过,这种饲养方式下猫与人互动较少,且日常用品需求更多。家庭环境则更适合宠物类幼猫进行社交。此外,猫舍还可由马厩、鸡笼等改装而成,也可依据猫的年龄或繁殖状况,将它们分组饲养在房间里。无论何种形式,都需特别关注水质、食物、设施和卫生。猫粮最好选择优质、均衡的商业化产品,生食对饲养动物存在风险,可能无法提供所需营养,还可能引入有害细菌,引发子宫感染或新生儿败血症。

信息收集

询问关于猫舍和猫个体的具体问题,对了解每只猫的基本情况十分关键。通过相关调查问卷,兽医可获取有关猫的有用信息,进而了解饲养环境和管理状况。

照明管理

母猫属于长日照繁殖动物。为降低季节更替的影响,可让猫每天接受至少14小时的人工光照。但据经验,即便在此光照环境下饲养,猫在一年中仍可能出现短期妊娠率低下的情况。母猫通常会在人工光照后的1 – 2个月内出现发情迹象。24小时光照虽可维持猫的发情周期,但发情次数会从每月2次减至1次。若母猫长期(数年)处于人工光照下,整体生育力会下降。此时,可通过缩短光照周期(8小时光照),持续2 – 3个月,使母猫经历一段乏情期,之后重新延长白天光照,能更好地提升生育力。家养母猫可采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结合的方式饲养。由于母猫能自由地藏在物体下或黑暗房间里,其接触到的光照情况多变。因此,在室内环境中,母猫通常会表现出季节性,不会因短日照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饲养管理

在开始繁殖前,要确保母猫近期接种过疫苗。在猫舍自然繁殖时,由于公猫领地意识强烈,当母猫表现出发情迹象,如发声、在墙上摩擦、在地板上打滚等,可将其带到公猫面前,也可通过阴道细胞学检查确认发情期。在共同饲养条件下,若未发生交配,可延长母猫和公猫的共处时间(通常至少2周),同时监测猫的交配活动,观察有无打斗情况(若母猫未发情可能出现打斗)。若发生打斗,在重新交配前,应将这对猫分开几天,或等阴道细胞学检查显示母猫发情时再进行交配。确认排卵后(血清孕酮浓度>2ng/mL),母猫可回到自己的住所;若孕酮低于2ng/mL,则表明未交配,或交配未诱导母猫LH增加和排卵,应让母猫继续留在公猫身边,并监测交配活动。

另一种交配管理方法是让母猫和公猫短时间(几小时而非几天)共处,并观察交配行为,每天重复,直到母猫拒绝交配。观察到交配后1 – 2周检测血清孕酮浓度,>2ng/mL表明母猫已排卵。此方法能更准确确定胎龄和分娩日期。观察交配过程,有助于确定公猫交配次数,并通过母猫的“交配后反应”(用头和身体在地板或墙壁上摩擦,翻身躺下,舔舐会阴)确认是否交配成功。若未出现“交配后反应”,阴茎插入阴道的可能性较小。可使用摄像机在不干扰行为的情况下监测交配活动。

若母猫害羞或在新环境中压力过大,可将公猫放在母猫生活环境中,调暗光线,或把母猫和有繁殖经验的母猫放在一起,帮助母猫在面对公猫时更自在。当自然交配不成功时,可采用人工授精诱导排卵。

繁殖记录管理

应尽可能详尽地记录每只母猫的繁殖情况,包括繁殖日期、交配情形、与公猫相处情况、妊娠诊断、妊娠日期、产崽数,以及疾病、交配受伤或交配中出现的问题等其他重要细节。公猫的记录则应涵盖与母猫接触的日期、行为、交配情况和每只母猫的产崽数。由于母猫生育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作为整体管理的一部分,需详细记录母猫年龄。一般而言,母猫生育能力在4岁时开始下降,5岁时受严重影响,但许多母猫在7 – 9岁仍可产崽。分析以往生育记录和产崽数,有助于管理人员确定母猫停止繁殖的时间。

猫管理委员会(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at Fancy, GCCF)对注册猫有相关繁殖建议:两胎之间至少间隔26周,两年内不超过三胎;若母猫一生中产崽三次或以上,建议每年产一胎。同时,还需考虑母猫在妊娠和哺乳后的身体状况,母猫及其幼崽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产后母猫、妊娠和分娩、哺乳和断奶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繁殖通常可提升母猫健康状况,但也存在例外,如子宫内膜炎治疗期间,或因持续发情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等,这些特殊情况应由兽医处理。在无医学和遗传疾病的情况下,母猫作为育种动物,繁殖性能较强。

妊娠母猫管理

应在母猫与公猫交配后的25 – 30天进行妊娠检查。在妊娠16 – 20天,可利用超声波探测到子宫内发育的胎儿,25 – 30天时更易观察到胎儿心跳。早期妊娠诊断极为重要,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针对妊娠母猫的管理策略。

妊娠母猫应单独饲养在安静环境中,尽可能使用可封闭的盒子作为猫窝。受到刺激的母猫更有可能吃掉幼崽,因此在母猫妊娠前应尽量减轻其应激。母猫最好独居在安静、温暖的专属房间,与其他猫分开饲养,可避免疾病传播。若母猫独处时应激增加,可将其他妊娠母猫安置在其附近,以缓解焦虑。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禁止转载。著作权已登记,侵权必究。 作者:ACBA 编委  

上一篇 2025 年 4 月 18 日 上午10:20
下一篇 2025 年 4 月 18 日 上午10:21

相关文章

  • 2 母猫的繁殖生理特征

    季节性发情 母猫属于季节性发情动物,在繁殖季节会多次发情,除非因排卵、妊娠或疾病等因素中断。日照时间对其发情周期影响显著,当日照时间增加时,母猫会出现周期性发情,而日照时间减少后则进入乏情状态。 由于季节性发情受光照周期长度的作用,地理位置(如纬度)对其影响较大。赤道地区的猫全年都具备繁殖能力,随着纬度从赤道上升,繁殖季节逐渐缩短,极地地区的猫繁殖季节约为6个月。在北温带地区,猫的繁殖季节一般从2…

    2025 年 4 月 18 日
  • 6 猫妊娠的诊断和管理

    引言 与其他物种一样,猫的妊娠过程需要密切关注。确定母猫妊娠后,需给予特别照顾与管理。一项针对法国45个品种纯种猫的大规模研究显示,所有品种母猫的平均妊娠率约为85.2%,其中8.4%可能妊娠的母猫无法维持妊娠。 本章将先介绍猫妊娠期间胚胎和胎儿的发育过程,再描述诊断、跟踪妊娠母猫及预测分娩时间的不同技术,最后介绍妊娠母猫管理中的关键因素(猫舍相关内容在第4章讨论)。 猫的胚胎和胎儿发育与妊娠的激…

    2025 年 4 月 18 日
  • 14 母猫子宫相关疾病解析

    子宫的发育 子宫由中肾旁管(中胚层)发育而来,在妊娠早期和中期,与输卵管、子宫颈和阴道协同发育,其中阴道颅侧端和前庭由外胚层发育而成。卵巢则由生殖嵴发育而来,卵巢组织与管状生殖组织在胚胎学上的差异,能够解释为何卵巢和子宫异常常常同时出现。 子宫发育异常 猫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的发病率约为0.09% 。常见类型包括单角子宫、单侧子宫角节段性发育不全和子宫角发育不全,主要由中肾旁管畸形所致。因泌尿系统和…

    2025 年 4 月 18 日
  • 15 母猫外生殖道相关疾病分析

    先天性畸形 母猫外生殖道先天性畸形通常在青年期被确诊,由胚胎结构形成时发育异常所致。主要症状为阴道、前庭或外阴开口发育不全,常伴有生殖腔内积液。患病猫会出现拒绝交配、长期舔舐或梳理外阴部分,以及交配后不孕等现象。通过腹部超声检查,或在全麻状态下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可实现确诊。根据阴道和外阴发育不全及狭窄的严重程度,可选择手术矫正。但如果考虑繁殖,难产风险较高,可通过剖宫产避开狭窄部分,降低风险。 …

    2025 年 4 月 18 日
  • 13 母猫卵巢相关疾病综述

    引言 雌性动物卵巢随年龄增长,发生病变可能性增加。卵巢病变可能为良性,虽不影响生育能力,但可能引发激素变化,影响机体健康,降低生育能力。对106只接受常规卵巢子宫切除术的母猫(年龄4月龄至9岁,平均约2岁)评估发现,27.4%的猫出现生殖道异常,包括卵巢或副卵巢囊肿、子宫病变和子宫内膜炎。3 – 5岁的猫中,50%有病理异常;超过5岁的猫,该比例增至83%。 先天性卵巢畸形 性表型由内…

    2025 年 4 月 18 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添加微信
目录